無邊無際的觸覺感官---你的邊界清楚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二年台灣作家林奕含在出版《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走上自殺一途而離開人世。當時的新聞沸騰揚揚,我看著許多的相關報導,心想:一個正應繁花盛開的年華,為何選擇走上不歸路?因此,花了幾個晚上讀完了這本書,闔上書後,只覺得頭皮發麻,為什麼一個性侵的故事寫得像極了唯美如詩的愛情,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扭曲力量啊!
性侵與校園霸凌這樣的暴力事件,一直都在我們生活中層出不窮的上演著,這邊不多加討論法條與懲處的部分,我想討論的是:人我邊界的問題,在所有侵犯他人的犯罪中,你會發現:不僅是加害者總會肆無忌憚的侵犯他人界線,而受害者也是讓人侵門踏戶的任人擺布無力反擊。
有一些人,不尊重別人的邊界,但有些人,也沒有自己的邊界。
什麼是人我邊界呢?剛出生的新生兒會覺得跟世界是融為一體的,所有的身心節律都是與父母同步,但可以透過與母親的胸部接觸或是父母擁抱來初步感受世界的樣貌,觸覺可說是孩子初步探索世界的感官,孩子需要溫柔的擁抱與觸摸,以緩解出世時的分離孤獨感。觸覺是最精細的感官,觸覺的發展基礎來自於皮膚,我們靠皮膚去觸摸並感受到周遭事物,現在請你閉上眼睛,伸出你的手,摸摸在你周圍的物品,你有什麼感覺呢? 你感覺是粗? 是硬? 還是軟? 冷冷的嗎? 還是溫熱的? 藉由碰觸產生與周圍環境的連結,也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和物品間的分別,就像小嬰兒在嬰兒床時,並不知道床頭在哪裡?床尾在哪裡?必須慢慢的觸摸,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邊界範圍。
對小小孩而言,孩子碰觸什麼或是被什麼碰觸到,都是很重要的,觸覺感官會讓孩子知道物體的資訊產生分辨能力,最重要的,也知道了自己的界限。
因此,對於邊界的覺察甦醒來自於觸覺,我碰觸的也碰觸著我,我所觸摸的也觸摸著我,剛出世時的邊界相連感,漸漸的會發現”我”以外的世界,有了這個認知也才有了人我的界線。
我們總是說我們,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個體,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人與人之間有了界線,也有了你和我。透過這個邊界,我們也才知道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被允許的行為,以及當別人越界時,也會知道該如何回應。
我們從小應該要發展一種邊界意識,而邊界感的建立來自於完整的觸覺發展。
但是,現在有許多的孩子是沒有邊界的,而這部分源於觸覺發展失調。
要如何給予適當的觸覺發展呢?孩子應該在保護並信任的環境中自由探索,比如:孩子在蹣跚學步時,會在家裡跌跌撞撞的探索,當孩子開始學習拿刀叉湯匙時,這也是觸覺發展的一種方式,因為這兩樣東西使用起來的感覺是不同的,在這些生活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慢慢的一天一天清楚自己身體的界限,有些長輩覺得孩子學習吃飯弄得滿身髒,會制止並且直接餵食,其實也阻礙了孩子的觸覺發展,而父母或是照顧者的態度也很重要,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愛的源頭,所以每個孩子都需要與其有愛的擁抱與接觸體驗,會喚醒孩子對關係的體驗與愛,內在產生安全感及信任感。當孩子感受到自己值得被珍惜與疼愛,才能學習到對待別人是珍重與尊重的,並懂得如何建立愛的善意的關係。
當孩子建立了人我界限也建立了安全感時,日後才不容易侵犯他人的邊界也不會輕易讓人侵犯自己的界限,也就不會去霸凌別人或是遭人霸凌。
若照顧者屬於冷漠疏離或是極端的保護也是觸覺不一致的表達,會讓孩子形成錯亂的感覺,造成觸覺發展失調,會影響孩子的生存安全感,比如說:幼小的孩子,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有身體情緒不舒服時,通常會用哭泣表示,有些大人不耐煩孩子的哭鬧,會喝斥孩子: 別哭了!再哭我就不理你,甚至威脅:我要把你趕出去…等等,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變成莽撞或是畏首畏尾膽小害怕性格,也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不容易下決心,甚至對他人的情感無法有回應或是錯誤的回應,現在很多很年輕的孩子很早就隨便與人發生性關係,有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人我界限沒有建立完全。
我有個朋友總是不停地在換男友,情感關係總是在開始沒多久後就開始變調,一談戀愛就整天要黏在一起,但是一段時間後就又膩了 接著上演出軌、劈腿…等等八點檔情節。當她跟我講著一個又一個的愛情故事時,曾經告訴我:「每個男生都對我很好,我不知道該跟誰在一起啊.. 」
為什麼一個將近30歲的成年人了 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呢? 甚至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呢?
這就是因為觸發展失調引起的,觸覺發展失調使得人我邊界不清楚,進而影響生命中的各種關係。
人我邊界不清楚的成人常會遇到幾種狀況:1.時常遷就別人想法 2. 敏感焦慮的性格,不願意主動 3. 總是被要求做這個做那個 4. 不敢拒絕別人5.無論別人怎麼對你,都會想討好別人。
現在有很多的成人都是這樣的狀態啊!但又有多少的大人對這部分有所覺知呢?
但先別說大人了,來說說孩子吧!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在學校也見到了很多觸覺失調、人我邊界模糊的孩子,這些孩子又是呈現什麼狀態呢?
1. 缺乏對自我和世界的信任,個性敏感焦慮到處碰撞
總是顯得怯弱,也不願意主動採取行動,甚至不願意被擁抱,或是有過度碰觸的問題,他會突然衝上前擁抱老師或同學,不分青紅皂白的突然摸人一下或打人一下,而且無法拿捏力道,當然惹得同學哇哇叫不舒服,一靠近同伴會突然拉扯對方衣服或書包,或是直接出手出腳打人踢人,在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時,會用力敲桌子、踹門、踢椅子……等等的方式來發洩,看到同學正玩得起勁時,會突然沒來由地湊過去,破壞人家的遊戲或玩具,向同學借玩具會死纏爛打,也不管同學願不願意,硬要同學答應借給他,方才罷休。
2. 感覺總是心不在焉,學習表現差
雖然每天都準時起床上學,課堂上活動也都是會參與,但就像個局外人一樣,總是像蜻蜓點水般輕輕飄過,總是不夠用心及投入,所以也無法深入學習,常常老師要老師盯著寫作業,但總是拖拖拉拉,拖拖拉拉不知在摩蹭什麼,一下說衣服會刺,一下說他筆找不到,你越急,孩子動作越慢,讓大人總是隨時感覺要爆炸,你與這樣的孩子說話時,當孩子跟你眼神交會時,會立刻將眼睛移開,讓人搞不清楚是否聽你說話,或是突然插進不相干的話,讓師長很難繼續深入對話。
3.個性散漫,什麼事情都無所謂。這樣的孩子,不但自己東西到處掉借用同學東西會漫不經心的隨意亂丟,當同學追討時,又會無辜的似乎跟他不相干,就算被罵也無關痛癢,甚至被處罰也不以為意,甚至未經過別人同意就擅自拿別人的東西,而與同學引起紛爭。
以上就是觸覺失調孩子常見的狀態,觸覺失調者來自不適當的教養,身為父母或是主要照顧者,都要跟孩子常常有愛的擁抱與接觸,也要給予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自由探索。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試著每天抱著孩子10分鐘,說故事或唱唱歌,讓孩子看著你從容有序的做家事,做家事時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在孩子面前表現自信有計畫的做事態度,即是再平常不過的家事,都能向孩子展現有想法的行動,比如:洗碗,當你在孩子面前展現的有想法的行動:該怎麼做才能將碗盤清洗乾淨晾乾,並如何有序的排列整齊,而不是把鍋碗瓢盆敲出乒乒碰碰的吵雜聲,即使不小心打破一個碗, 可以直接說: 啊 因為我太焦急,不專心,而非大聲嚷嚷抱怨,也讓孩子學到:不要遇到挫折或有意外就受到威脅,孩子會學到在改變之中可以不感受焦慮或緊張。
孩子內在會模仿大人有想法的行動與計畫及井然有序的行為步驟,每天為孩子說明一整天的計畫流程 讓他知道今天會在什麼時候做哪些事情,而不要讓他惶惶不安的感到下一步是未知數,而處在措手不及的狀態。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值得被珍惜與疼愛,才能學習到對待別人是珍重與尊重的,懂得如何建立愛的善意的關係,一個有健康人我邊界的孩子,會懂得不越界侵犯的重要,同時,也能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防止對方以後再次越界。如此,所謂的肢體暴力與霸凌的事件,也才有減少的可能,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感官發展吧!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
    我是一位護理師也是健康促進管理者,有近二十年的實務醫療工作經驗。 曾見過白色巨塔中的各種生命樣貌,而後進入校園深耕基層預防醫學保健。 認為只有身心靈的徹底轉變,才能徹底療癒 相信全人健康是未來人類的新生活方式 給你關於身心整合的方法,讓身心靈徹底的翻轉,並在所有層面活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