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孩子的情緒,別再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這句話其實是把雙面刃

《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這句話其實是把雙面刃

台大校園接連幾天內殞落了2個孩子,這則新聞震驚各界,當然不乏許多檢討撻伐的聲浪。

這些孩子們怎麼了? 為什麼選擇在青春正年華時,毅然結束掉自己的生命呢?!

引發自殺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事發當時正值校園考試週,有人推測孩子是因為承受不了壓力或是憂鬱症發病,而作了傷害自己的行為,徒留世間一片唏噓。

身為二個孩子的母親,不禁對這問題關注及沉思: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些躋身於優秀學府,頂著人生勝利組光環的孩子們,辛苦拼讀多年終於來到第一學府,眼前等著他的人生卻非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每年校園總是會來到許多青澀的新鮮人,看似歡樂風光,其實暗藏了滿滿的焦慮與憂鬱,不論是住宿離家、人際、情感、課業社團……等,都考驗著孩子們的適應能力與因應能力。

而這些孩子們因為都非常努力,所以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這也為他們身心帶來巨大的壓力。因為擁有過往在國、高中的優秀光環,但到了這高手如雲的校園,卻變的黯淡失色;當自己表現不如父母期待,父母師長的關心成了壓力及挫敗,當孩子無力面對時,只能選擇逃避;當自我認同被「成績」「表現亮不亮眼」所定義後,情緒越來越沮喪失望,生活找不到意義,在偌大校園中感到孤立而無人可依靠,甚而失去了生存的價值與動力。

因為「以前可以撐過來,現在當然也可以」,「加油!你一定能發揮自己的潛能的」

這些聲音不斷得充斥在孩子們的身旁吧!這些聲音也不斷的在孩子們的腦海裡迴盪吧!

當孩子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及理想時,極可能會被罪惡與羞愧感困擾,導致尋求其他方式擺脫這種感受,包括:憤怒情緒、上癮、脫序行為甚至是自殘。

我想起過去曾經碰到的一個六年級女孩她被導師發現:手腕上出現好幾道刀子的割痕導師發現後立即通報,而校方也立即介入輔導諮商。孩子被帶來保健室擦藥。

我邊處理著孩子手上的傷口,開口詢問孩子: 發生了什麼事呢?你願意說說嗎?

孩子面無表情,無所謂似的聳聳肩:就沒什麼事啊!是你們大驚小怪。

我:那為什麼要拿刀子割自己的手呢? 很痛啊

孩子: 不會啊!我沒有感覺。

我望著她,孩子長的人高馬大,在冒著幾顆大青春痘的臉上,擁有一雙大眼睛,但是眼神好空洞。

她說: 活著並沒有意思

要讓孩子對生命有期待,必須先讓他感到生命的意義才行。

身為母親,常會被問到: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是怎樣的人? 表面上,這個問題沒有問題。但其實帶著一種迷失顯示了我們希望能夠控制孩子變成怎樣的人你要把孩子變成自己所製造的優良品嗎?

我們總是相信,我們必須要把孩子養育成出類拔萃,我們擔心孩子沒有快樂、善良、健康、卓越成功……等等特質,我們總是擔心孩子未來沒辦法獨立,所以我們必須培育教養孩子擁有這些特質,好讓孩子有一個成功亮眼的人生。事實上,孩子本身就帶著這些能力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相信。

因此,製造天才兒童的壓力就像傳染病一樣散播開來,我們無一倖免的感到焦慮,老師們也會有壓力,這樣的集體意識下養育下的孩子,正一步一步遠離他們的本性與快樂。

可是,我們都買單了。鞭策孩子成功變成了父母的焦慮,我們好像必定得拿一個好父母獎盃,才算盡責,而孩子也會被我們的焦慮感染,導致他們相信這個世界充滿了壓力,壓力帶來的結果通常會影響身心健康,常見的有:睡眠紊亂、偏頭痛、胃痛及憂鬱……等等。

想把孩子養的出類拔萃為何會是一種錯誤呢?

很多父母喜歡帶著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這本應是帶著樂趣與探索的,但常常卻變了調,當看到臉書上有些教養專家寫著他們如何教養孩子,或是當朋友分享孩子優秀的表現時,父母常陷入孩子要出類拔萃的迷思中,即使應該是充滿樂趣與探索的各項活動社團,卻不自覺的掉入了競爭性的迴圈中。

在我小女兒四歲時,幼兒園老師有一次帶著憂心忡忡的表情告訴我:你的孩子英文A到Z都不會,你回家要好好輔導啊!不然參加英文歌唱社團會跟不上啊…。我永遠忘不了當時老師的表情。

天啊!我只是想讓孩子體會英文的樂趣而已,但怎麼變成孩子程度不夠,我必須先”提升”孩子的程度,否則無法參加英文歌唱班呢?

當我們把享受的樂趣變成嚴肅的課題時,孩子的熱情就會抹煞了。

社會的觀點總是著眼未來,我們常會合理化自己的動機:我是為了孩子好!

你希望孩子擁有的成功人生啊!你擔心孩子的未來,你擔心他們太過平凡,你擔心孩子未來無法獨立養活自己啊!

如果你仔細往內看,你會發現:那是因為你眼中的世界,是個可怕充滿人吃人怪獸的世界。很多時候,以愛與保護為名,實則出於自身的焦慮與匱乏。事實上,孩子沒有”優秀”的需求,有這種需求的通常是父母小我匱乏感在作祟啊

而一百分才能被肯定的孩子,也被教育成要過好生活就要不斷鞭策自己,做到最好並達成目標

這種走在前端的壓力,往往帶來不良的後果,我遇過一個很優秀的大學生孩子,有著多年的胃食道逆流症狀,這個孩子總把學業標準設的很高,就連拿90分都會覺得失望,因為就讀明星大學,非常渴望得到同儕及明星學生光環的認同,以至於無法容忍自己不是最聰明最棒的人。他相信:若自己無法做到百分拜完美,就是失敗,他告訴我:當我做好了一件事或大家都在為我喝采,誇我表現得很好時,我心裡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啊!我只想到:那下一次呢?我有下一次一定得表現的更好更棒的壓力,我從來沒有享受過我做的這件事啊!

有許多外人看起來是人生勝利組的孩子,其實一直很焦慮孤獨,外表看起來很亮眼,但其實內心是乾枯的。

這種求好心切的壓力,會立即反映在生理與情緒,而當問題無解,死亡也許就成了最後的選項。

可是這些孩子們最想要的是什麼呢?新款手機? 潮牌T恤? 我們真正了解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嗎?

事實上,每個孩子內心都想知道而且想滿足的只有三件事:我有被看見嗎? 我有價值嗎? 我重要嗎?

令人很擔憂啊,越來越多的孩子用外界的認同來定義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其實根本不須這些認同,我們本身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了!

《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這句話其實是把雙面刃,雖然聽起來;嗯…非常有道理,但其實我們沒去深思背後的意涵 當我們告訴孩子: 你可以做到的!其實意味著:你現在都還沒做到我要你做到的,當我們告訴孩子:加油!也等同於暗示孩子:你還不夠努力啊!

當我們告訴孩子:你還沒有發揮你的潛力。對孩子來說,他們只感覺到自己目前真實的樣子沒有被父母接受或看見,孩子只會感到沮喪與自卑而已。

尤其是孩子發現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本然樣子時,不論是因為內在氣質不允許,或是天性慾望本就不同,我們對孩子的失望對孩子來說,會有多少焦慮?因此會掙扎著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來獲得認同,想贏得父母的愛,一旦經歷這種感受 就會被迫跟自己內在斷了連結。

你能想像,必須不斷活在別人的眼光及期待下是什麼感覺嗎?

試想,當你用心煮了一桌佳餚宴請親朋好友時,正當大家盡興用餐之時,但你的朋友卻嚴肅的告訴你:我知道你努力想為我們煮菜,但老實說,你沒有發揮你的潛力,我相信你下次可以煮得更好的…。聽到這樣的說法,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再接再厲的學做一道好料理嗎?或是感動的擁抱這位朋友呢?我想應該都不會吧?!你只會覺得非常不舒服,甚至以後再也不想煮菜宴請朋友了吧!

鼓勵孩子發揮潛力這件事,需要從新被定義。每個孩子不會只擁有單一的特質,而是會不斷的擁有許多流動的能力,我們應將潛力看成孩子目前已經擁有的能力,而不是他還尚未成為的樣子,當他們能自由的表達自己,而不會因為要討好父母有壓力,如此一來,孩子也才能真正發揮潛力。

當我們不在執著創造孩子的未來版本,就能欣賞孩子當下的狀態,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原本的樣子就是最好的」,允許孩子的內在自然顯現出來時,會幫助孩子完全的接受自己並且充滿自信。

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看見了,相信身為一個人重要的是他們真正的樣子,而不是他們做了什麼,當他們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時,反而能接觸到內心渴望,喚醒想把事情做好的動機,

完全接受孩子的本然狀態並不代表我們必須為他們蠻橫無理的行為買單,或允許他們在課業上擺爛或是無視孩子的壞習慣真正的定義是:全然接受他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信任孩子本身就具足特質與才能,並鼓勵孩子欣賞自己的價值。

當我們帶著孩子了解,生命本就是潮起潮落,活在世上,痛苦挫折是無可避免,可能失業、可能失戀、可能投資失利、可能被朋友背叛、可能很衰的碰到車禍……等等。

我們不再為了孩子的成績而起伏,也不再為了參賽得獎而起伏,鼓勵孩子深入體會這個成績、這比賽帶給他們什麼感受?學著與這樣的情緒及真實的自己共處。讓孩子了解,分數及獎項並不能定義他們,但我們可以從這情況中得到什麼成長?比如;我需要重新分配自己的時間嗎?我需要去補習嗎?或是我還有什麼路可走?

所以,當孩子面臨困境或難關時,願我們都能夠接住孩子的情緒

別再只是告訴他: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當孩子看見自己是有能力把任何情況轉變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時,無論挫折或成功都能坦然接受,那麼孩子也會運用正念方式回應每一次的挑戰與機會,學會用創造性的方式來適應人生起伏,就不會被生活打敗,並能與自己的內在力量接軌,也能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自然而然就能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啊!

只有我們真心接受了自己,也才能真正發揮天賦潛能!每個人能夠享受全心投入喜愛事情時,自然就會對生命產生熱情,並且找到生命的意義。


祝福每個孩子都能找到生命的價值與熱情,願每個孩子都能真正自由而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vis Lin-avatar-img
2022/08/02
所以,當孩子面臨困境或難關時,願我們都能夠接住孩子的情緒 別再只是告訴他: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當孩子看見自己是有能力把任何情況轉變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時,無論挫折或成功都能坦然接受,那麼孩子也會運用正念方式回應每一次的挑戰與機會,學會用創造性的方式來適應人生起伏,就不會被生活打敗,並能與自己的內在力量接軌,也能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自然而然就能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啊!
avatar-img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的沙龍
10會員
25內容數
2023/01/02
2023來了!你準備好了嗎?不論是大環境及個人層面現在都到了一個轉捩點的時候!希望能給大家些建議跟方法,希望我們一起身、心、靈晉級2.0,做好全方面的準備,迎接這一串的能量流變化。
Thumbnail
2023/01/02
2023來了!你準備好了嗎?不論是大環境及個人層面現在都到了一個轉捩點的時候!希望能給大家些建議跟方法,希望我們一起身、心、靈晉級2.0,做好全方面的準備,迎接這一串的能量流變化。
Thumbnail
2022/12/22
睡飽了還是累?關鍵在於:你每晚有進入深層睡眠嗎? 你常有覺得睡了好久,但怎麼睡都還是累的感覺嗎?不少人平日上班睡眠不足,到週末開始補眠,甚至一口氣睡足10小時以上,但總是覺得不論睡多久仍然覺得累?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的話,那你也許是「深度睡眠」時間不夠。 深度睡眠是我們的黃金時間,不要輕易放過。
Thumbnail
2022/12/22
睡飽了還是累?關鍵在於:你每晚有進入深層睡眠嗎? 你常有覺得睡了好久,但怎麼睡都還是累的感覺嗎?不少人平日上班睡眠不足,到週末開始補眠,甚至一口氣睡足10小時以上,但總是覺得不論睡多久仍然覺得累?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的話,那你也許是「深度睡眠」時間不夠。 深度睡眠是我們的黃金時間,不要輕易放過。
Thumbnail
2022/12/10
嗨!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睡眠問題,上次提到,我們身體內在有一個晝夜節律,又叫生理時鐘,而這內在時鐘是由基因所控制,也決定一個人是屬於早鳥或是夜貓子。作息型態就如同一條光譜,光譜的一端是標準的早起早睡,另一端則是標準的晚起晚睡,而多數人皆介於兩者之間。
Thumbnail
2022/12/10
嗨!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睡眠問題,上次提到,我們身體內在有一個晝夜節律,又叫生理時鐘,而這內在時鐘是由基因所控制,也決定一個人是屬於早鳥或是夜貓子。作息型態就如同一條光譜,光譜的一端是標準的早起早睡,另一端則是標準的晚起晚睡,而多數人皆介於兩者之間。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