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對大一學生的第一週課程,大概都會講差不多內容的話,精簡的整理如下:
在大學裡要學些什麼?
談這問題之前要先確認大學生的身份。因為大學不是義務教育,所以大學生是來學校「工作」的!該唸書,那是對這份工作應盡的義務,那是屬於這份工作的「職業道德」要求。
那誰是大學生們的老闆?老闆是那些提供你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的父母、兄姐或長輩(宜蘭算便宜了,但唸一年書林林總總加起來,少說也要花掉台幣二十萬);那些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就是你工作的薪水。而重點是,你同意這樣價錢的薪水,也接受了這份薪水而坐在這邊上課。所以,在學校裡該有什麼表現,那就想想如果你是老闆,你希望你的員工有什麼表現。
接著進入正題,大學四年內該學的是什麼?這部分其實有點八股,沒跟大家所想的有很大差別,就是:
1. 專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很基礎的科目和英語能力。基本上,依現在的科技發展,我們很難在學校學到將來工作「實際用得上」的東西,也很難預期五年後會出現什麼新型態的工作,好在,知識的發展有其從基礎往上堆砌的特性,如果能掌握住數理跟語言的基本功,就能有效學習新的實際技能,保有持續工作的能力。
2. 常識的累積。即便是理工科的學生,仍然要有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哲學及文學的基礎素養,這部份可以從閱讀這些學門概論式的大學教科書著手。再來,一定要有一個關於自己人生的中心思想,這部分可以從閱讀一些流傳上千年的經典著手。此外,每天要讀不同立場的報紙社論,每月要讀一些政經的雜誌,從這些閱讀中學習從不同角度評論時事的方法,也潛移默化自己能夠運用完整的文字說明自己所想的事。有空,多看看各國的新聞網站,不要讓自己的世界只有台灣,然後以為日本及韓國就是整個亞洲。
3. 學習英語以外的第二外國語。很簡單,國際化不等於美國化。多一項武器,多一個天地。
4. 積極參與社團、班級及系上的公眾事務,並爭取擔任幹部,學習實際主導並執行團體事務的經驗。這部分是坐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但將來一定會用的到,不管從事哪個行業。
附帶一點,最好在四年內談次戀愛。更佳的狀況是,有個失戀的經驗,經歷一下人生的重大挫折,在最有時間療傷的時候。
接下來算算時間,保證前述四項事情是可以在大學四年中完成。
算時間之前說到的一個前提是,大學四年是你們這輩子最精華的時間:頭腦最好、體力最好、沒有生活負擔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一天24小時都是自己的。(你們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美好的時光了,最常有的是累得跟狗一樣的日子。)
進入老掉牙的算式:N×4×365。
一天少個兩小時在網路上發呆、在路上閒晃的時間,四年就多了2920小時。如果以一天工作時間8小時計,2920÷8=365,也就是說,你就多出一整年的工作天。雖然大學唸四年,但實際支配的時間有五年。若再更認真些,一天多用心個四小時,那麼就等於有六年的時間在手上。
所以,做得來的!
不要小看日積月累的功夫,10×4×365=14600,這是英文單字的數目。
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