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很難,讓我們一起歪歪地讀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你對上面任何一個元素有過疑慮或熱情,那麼這裡應該有人能陪你說說話。用那個上帝創造的迷因圖來講的話,歪文系大概是「一點點文字評論、一點點寫作、一點點教育」,以及「啊!不小心倒了太多的文學」吧(笑)。
我們來自中文/台文系所,不是外文系(笑),身兼教育/文字工作者,專題「文學濾鏡看世界」主要提供一種「文學性」的角度,評論各類跨界作品、文學時事,或分享教育/教學設計。
在「文字」越來越不被重視的現在,希望能找到一些仍靜靜感受世界的你們,看見世界的坑疤、擁抱生命中的灰階。說不定我們一點都不歪,還很正!

誠徵讀者:文學愛好者、教育工作者、家長、自學生


專題分頁說明

【歪聊文學】

覺得文學好沉重、生澀難懂嗎?這裡從各種時事話題,釐清「文學是什麼」的想像。不用懷疑,文學也可以潮潮的!
▼記得不久前的「像極了愛情」之亂嗎?歪文系當然不會錯過!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如柯文哲說《老人與海》看結局就好、浙江高考爭議、張愛玲百年、諾貝爾文學獎......

【推坑神作】

你是影迷/書迷/遊戲迷嗎?這裡推坑我們心中的各類神作,看見跨界作品裡的「文學性」。
▼有人跟我們一樣是《鬼滅之刃》鐵粉嗎!還有《寄生上流》、《返校》、《俗女養成記》、《德魯納酒店》......

【歪來讀課文】

上課枯燥乏味,打開課本好想睡?看經典課文新解,召喚跨文本連結,素養就在生活中,一篇課文可以正著看、倒著看、歪著看,立體地看也沒有問題哦!(★掌握「文本對讀」精神是大考趨勢哦!)
▼新創設計,征服令人頭疼的新課綱古文〈畫菊自序〉!還有杜詩、〈劉姥姥進大觀園》、〈丁挽〉等教學設計。

【特色課程】

想知道歪讀文學的眼光,如何讓學習發生嗎?微課程系列滿足學生的興趣與想像,教學可以很活、很好玩!
▼鬆脫寫作的刻板印象,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這學期在體制外學校「展賦教育」開課,有很多課程紀錄哦。

★如果你也關注文學教育,希望持續看到我們的作品,請追蹤專題並在下方替我們拍五下~
★或到「歪文系」的
FB IG 按讚、追蹤,就能看見我們最即時的文章消息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一種差異,都是獨特的理由。用文學的濾鏡,和我們一起歪歪地閱讀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報告寫得還好嗎?上次談過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接著我們用《全美最強教授的17堂論文寫作必修課》裡的引述技巧,教會你們怎樣引用才能避免抄襲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你的報告水準 level up!中學生也別錯過,從學術報告的引用,我們可以得出高中作文的啟示...
《野鳶尾》裡自成一個對話的宇宙。詩集中的詩作有時敘事者「我」是打理花園的詩人在對著植物喃喃自語,抑或是禱告時向上帝訴說自身質疑、埋怨的信仰者;有時「我」又會是一株株紅罌粟、苜蓿或雛菊,與詩人的怨懟對話,表達植物眼中的世界。然而也能看見有時上帝打破沉默,以「我」的角度回應詩人的種種不解。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今晚,你想來點......更多不一樣的「俗女」養成秘方嗎?入圍八項,得獎三項的《俗女養成記》,原著裡的俗,是普通與平凡,召喚每個人的童年家族記憶;電視劇中的「俗」,則是上下引號的粗俗,追求那麼不一樣的女子。今天讓我們從強悍的陳嘉玲,看看《俗女》原著的「俗女」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吧!
開學幾近兩週,這兩篇獻給即將從「上大學由你們玩四年」謊言中驚醒的大學生(笑)。報告要注意的眉角很多,面對課堂及網路上那麼多的資訊,究竟如何跨出去,讓寫報告不再只能神來一筆,或向冥冥之中的靈感大神「觀落陰」?這篇告訴你,「問題意識」的重要,以及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
今天,我們不只來偷《返校》的故事。甚至,把它繼。續。說。下。去──《返校》裡切換了兩次「說故事的人」,放大了玩家得知「告密」真相的衝擊感。我們可以利用《返校》練習如何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看看切換「說故事的人」、說話的語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並且,把遊戲裡魏仲廷結局尚未說完的故事,接著說下去。
大家報告寫得還好嗎?上次談過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接著我們用《全美最強教授的17堂論文寫作必修課》裡的引述技巧,教會你們怎樣引用才能避免抄襲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你的報告水準 level up!中學生也別錯過,從學術報告的引用,我們可以得出高中作文的啟示...
《野鳶尾》裡自成一個對話的宇宙。詩集中的詩作有時敘事者「我」是打理花園的詩人在對著植物喃喃自語,抑或是禱告時向上帝訴說自身質疑、埋怨的信仰者;有時「我」又會是一株株紅罌粟、苜蓿或雛菊,與詩人的怨懟對話,表達植物眼中的世界。然而也能看見有時上帝打破沉默,以「我」的角度回應詩人的種種不解。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今晚,你想來點......更多不一樣的「俗女」養成秘方嗎?入圍八項,得獎三項的《俗女養成記》,原著裡的俗,是普通與平凡,召喚每個人的童年家族記憶;電視劇中的「俗」,則是上下引號的粗俗,追求那麼不一樣的女子。今天讓我們從強悍的陳嘉玲,看看《俗女》原著的「俗女」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吧!
開學幾近兩週,這兩篇獻給即將從「上大學由你們玩四年」謊言中驚醒的大學生(笑)。報告要注意的眉角很多,面對課堂及網路上那麼多的資訊,究竟如何跨出去,讓寫報告不再只能神來一筆,或向冥冥之中的靈感大神「觀落陰」?這篇告訴你,「問題意識」的重要,以及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
今天,我們不只來偷《返校》的故事。甚至,把它繼。續。說。下。去──《返校》裡切換了兩次「說故事的人」,放大了玩家得知「告密」真相的衝擊感。我們可以利用《返校》練習如何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看看切換「說故事的人」、說話的語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並且,把遊戲裡魏仲廷結局尚未說完的故事,接著說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這本《怦然心動的文學課》介紹了三十多位服務於不同學校的國文老師,以學科為核心,從課文開展古今中外作品閱讀並融入各自生活經驗及關心主題,用創新想法設計課程,讓孩子參與同理、思考、歸納、分析、比較和反思學習的好書,帶領我們走進文學殿堂,開啟怦然心動的知性之旅。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學校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公不義之事,以及作者對此的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後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這些問題,並祝願大家順利。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這本《怦然心動的文學課》介紹了三十多位服務於不同學校的國文老師,以學科為核心,從課文開展古今中外作品閱讀並融入各自生活經驗及關心主題,用創新想法設計課程,讓孩子參與同理、思考、歸納、分析、比較和反思學習的好書,帶領我們走進文學殿堂,開啟怦然心動的知性之旅。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學校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公不義之事,以及作者對此的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後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這些問題,並祝願大家順利。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