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我的選擇我高興(二):猩猩猴子都會認知失調,人類當然也會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我的選擇我高興(二):猩猩猴子都會認知失調,人類當然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講到人類為什麼會選擇性接受資訊(selective exposure),學者提出的第一個假設就是「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onance)。「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劃時代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之一,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圖片取自Canva

圖片取自Canva

比如說,抽煙的人被醫師提醒繼續抽下去可能會得肺癌,這時他可以改變行為(戒菸),但也可以選擇迴避這樣的資訊(換醫生),或找理由貶抑醫師提供的資訊(每天出門吸PM2.5比抽菸還危險、騎機車比抽菸還危險、許多人沒抽煙一樣得肺癌)。

1959年時,Festinger做了個劃時代的研究。他找來一群人,要他們反覆做一個很無聊的動作一小時。然後實驗者告訴受測者,實驗有分兩個組,一組就是你現在這組,原本沒有要幹嘛,另一組會需要有個完成動作的人告訴他們這些工作很有趣。實驗者要求受測者替代這角色,告訴另一位參加研究的人(其實是實驗者的女性同黨假扮)「這工作很有趣」。然後實驗者會隨機給予受測者1元或20元美金,答謝他們做這些事情。最後,實驗者要求受測者評估這工作到底有不有趣?很有意思的是,只拿到1美金的人,會傾向認為這個無聊的工作很有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4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2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類大腦往往是先做了決定,再找理由來解釋。人類有個擅長說故事的大腦,要為自己的行為編出一套理論並不難。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會傾向為自己的選擇辯護,也會喜歡尋找、閱讀跟自己相同立場的資訊。這叫做「選擇性接觸假說」(selective exposure theory)。
外貌姣好的人是少數。如果相貌普通或中上,可以「勤能補拙」嗎?還是有機會。假設很好看跟很普通的兩個人,其他外在條件都一樣,依據第一篇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相貌普通的人,如果在身邊常常出現,好感度還是有可能持續增加。漂亮、英俊的人,可能第一眼就有好感。相貌普通的人,多接觸幾次,熟悉了,也可能變成選項。
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明星,你會傾向相信他。常出現在你眼前的廣告(如「麥當勞」),你會傾向信任、覺得好吃。常出現在你眼前的網紅,你在第一時間會傾向相信他說的話。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政治人物,你會比較容易接受他(所以如果「同溫層」常分享的政治人物,你也會跟著覺得這個人OK)。所以這也就難怪,許多人搶著要成為名人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人類大腦往往是先做了決定,再找理由來解釋。人類有個擅長說故事的大腦,要為自己的行為編出一套理論並不難。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會傾向為自己的選擇辯護,也會喜歡尋找、閱讀跟自己相同立場的資訊。這叫做「選擇性接觸假說」(selective exposure theory)。
外貌姣好的人是少數。如果相貌普通或中上,可以「勤能補拙」嗎?還是有機會。假設很好看跟很普通的兩個人,其他外在條件都一樣,依據第一篇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相貌普通的人,如果在身邊常常出現,好感度還是有可能持續增加。漂亮、英俊的人,可能第一眼就有好感。相貌普通的人,多接觸幾次,熟悉了,也可能變成選項。
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明星,你會傾向相信他。常出現在你眼前的廣告(如「麥當勞」),你會傾向信任、覺得好吃。常出現在你眼前的網紅,你在第一時間會傾向相信他說的話。常出現在你眼前的政治人物,你會比較容易接受他(所以如果「同溫層」常分享的政治人物,你也會跟著覺得這個人OK)。所以這也就難怪,許多人搶著要成為名人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