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位子決定大腦(一):認知失調造成痛苦,那就調整自己的想法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位子決定大腦,粗俗一點叫做屁股決定大腦,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為什麼一個人換了工作、當了主管、掌握權力,整個想法、做法都變了?對人類來說,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做的事情違背以往的信念,造成心裡的痛苦,那就調整自己的想法吧!調整久了,就彷彿我從很早就是這麼想。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造成心裡的痛苦,於是我們想要減少這痛苦。痛苦是怎麼造成的?有學者發現,認知失調會讓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可能是心理不適感的來源。二〇〇九年的研究證實,當認知失調讓當事人想要調整想法時,背側前扣帶皮質(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與前島葉(anterior insula)會活化。這都說明,「認知失調」是內建在人類大腦的心理機制。

本圖取自Canva

本圖取自Canva

簡單說,「認知」就是我們接受外界資訊、理解外在世界的過程。我們對許多事物會有態度、價值、信念、行為,當前後產生不一致時,會有一股力量讓我們修正自己的想法,來達成前後一致。比如說吸煙的人看到抽煙容易得肺癌的文章後,他搜尋網路資訊後告訴自己,很多人沒抽煙也會得到肺癌,躲不掉的PM2.5也會致癌,所以抽不抽菸影響不大。比如說買了一台很豪華很貴的車子一段時間後,發現這輛車坐起來實在不太舒服,跟原先買車時的想法不同。這時,我們會說服自己,這轎車廠商的維修很好,車子也很好開,所以錢沒有白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47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最近一星期都在做咨詢,找我的人她們大多數都有差不多的問題,我指的不是性質,而是頭腦產生的恐懼,讓她們的人生很困惑,而且停滯不前。
Thumbnail
最近一星期都在做咨詢,找我的人她們大多數都有差不多的問題,我指的不是性質,而是頭腦產生的恐懼,讓她們的人生很困惑,而且停滯不前。
Thumbnail
所謂認知,就是看待與思考事物的方式 「認知」一詞比較抽象,跟「想法」有什麼不一樣呢?
Thumbnail
所謂認知,就是看待與思考事物的方式 「認知」一詞比較抽象,跟「想法」有什麼不一樣呢?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如何整理我們自己的大腦?讓我們成為自己人生的掃毒軟體大師,讓你不再當機!你知道你已經中毒了嗎?你知道你感受到的無力感、龐大的心裡壓力、挫敗感、焦慮感、自卑感就是毒素發作嗎?現在我們就要進行「掃毒軟體」功能,讓你生命大幅升級! 所以,現在我們就要進行「掃毒軟體」功能,讓你生命大幅升級!
Thumbnail
如何整理我們自己的大腦?讓我們成為自己人生的掃毒軟體大師,讓你不再當機!你知道你已經中毒了嗎?你知道你感受到的無力感、龐大的心裡壓力、挫敗感、焦慮感、自卑感就是毒素發作嗎?現在我們就要進行「掃毒軟體」功能,讓你生命大幅升級! 所以,現在我們就要進行「掃毒軟體」功能,讓你生命大幅升級!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知道越多、懂得越多、看越多書,就一定會更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篤信宗教,相信有上帝、天國、因果、輪迴,認為現世的折磨是為了來世與相愛的人重逢,這樣的人或許最快樂。懷抱越多理性與理念的人,恐怕會常因為理想與真實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大腦常陷入無盡的苦惱。 絕大多數人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
Thumbnail
知道越多、懂得越多、看越多書,就一定會更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篤信宗教,相信有上帝、天國、因果、輪迴,認為現世的折磨是為了來世與相愛的人重逢,這樣的人或許最快樂。懷抱越多理性與理念的人,恐怕會常因為理想與真實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大腦常陷入無盡的苦惱。 絕大多數人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
Thumbnail
在這新的系列,我會介紹各式各樣的認知失調所導致的想法、行為、態度的改變。如果認真搜尋,要寫一百篇應該都不成問題吧。有些例子寫出來,大家會驚嘆:原來這也是認知失調!透過認知失調理論,會增加你對這世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Thumbnail
在這新的系列,我會介紹各式各樣的認知失調所導致的想法、行為、態度的改變。如果認真搜尋,要寫一百篇應該都不成問題吧。有些例子寫出來,大家會驚嘆:原來這也是認知失調!透過認知失調理論,會增加你對這世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Thumbnail
很多艾寶向我提到,他們知道艾兒莎很多文章都很有道理,也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提起勇氣的改變。你不趕緊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可怕的事,八成的人,都不滿意甚至厭惡自己活的方式。
Thumbnail
很多艾寶向我提到,他們知道艾兒莎很多文章都很有道理,也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提起勇氣的改變。你不趕緊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可怕的事,八成的人,都不滿意甚至厭惡自己活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