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歷經認知失調的過程,是一種很累人的心理衝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認知」是一種將積累的知識進行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內在體驗,「失調」指的是不協調,那是什麼導致認知失調?

Festinger (1957) 提出了一個關於認知失調的理論,表示「如果一個人被誘導去做或說與他的個人觀點相悖的事情,他就會傾向於改變他的觀點,以使其與他的所作所為或所說的相一致。」

當我們認知的思想、信仰和意見之間存在衝突時,我們有一種內在驅動力來保持我們所有的態度和行為和諧,採取措施減少不協調和不適感(焦慮、後悔、悲傷、恥辱、內疚...) 因此,我們可能會這樣處理認知失調: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忽略導致失調的研究、文章或醫生的建議

👉試圖向他人隱藏我們的行為或信仰

👉迴避有關特定主題的對話

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你並不孤單,以上這些行為我都經歷過,現在也能大方承認💁🏼‍♀️

在關係中,心理邏輯上感受到事件的衝突,為了消除心中那些不適的感覺,然後遷就另外一個認知,將矛盾的思想合理化,也許你也陷入了試圖將那些不和諧的感受,合理化到讓自己感到壓力已經非常大的程度,而這樣的合理化,不管是之於對方還是自己,都是「客製」的合理化,我們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但也不要被自己欺騙,也不要讓感情中的沉沒成本(通常交往越久會有越大的沉沒成本)理影響了未來的光明人生💡

但認知失調真的是件壞事嗎?其實不盡然,認知失調會「立即」產生不適和不安的感覺(一定要有意識才會發生),或許透過對這樣相互衝突的信念和行為的認識,能帶來成長的機會,有低谷的存在,才有人生新篇幅的開始,劃上句號,我們能以積極的方式改變習慣,並讓態度和行為一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raw-image

Instagram

Reference

  1. Britannica, T.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2021, March 2). cognitio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cognition-thought-process
  2. Cancino-Montecinos S, Björklund F, Lindholm T. Dissonance reduction as emotion regulation: Attitude change is related to positive emotions in the induced compliance paradigm. PLoS One. 2018;13(12):e0209012. doi:10.1371/journal.pone.0209012
  3. Festinger, L. (1959). Some attitudinal consequences of forced decisions. Acta Psychologica, 15, 389-390.
  4. Vaidis DC, Bran A. Respectable challenges to respectable theory: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requires conceptualization clarification and operational tools. Front Psychol. 2019;10:1189. doi:10.3389/fpsyg.2019.0118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命墨魚-avatar-img
2023/12/30
做認知失調的作業ing,路過妳的文章~
avatar-img
Steffani Chen的沙龍
18會員
18內容數
「只有人權被重視時,和平才會存在。」—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但卻是解決衝突的關鍵,用文化觀念看待人類生存的脈絡,在這裡我們一起反思與討論生活周遭的「人權議題」
Steffani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8
本文回顧2023年臺灣MeToo運動,探討受害者譴責的心理影響及社會氛圍。針對眾多受害者在指責聲中感受到的羞愧與孤立,分析社交媒體的雙面作用與社會對於「完美受害者」的偏見。文中提及如何應對受害者指責問題,旨在提升對性騷擾及其影響的理解,並倡導建立支持性環境,促進社會的平等與正義。
Thumbnail
2024/08/28
本文回顧2023年臺灣MeToo運動,探討受害者譴責的心理影響及社會氛圍。針對眾多受害者在指責聲中感受到的羞愧與孤立,分析社交媒體的雙面作用與社會對於「完美受害者」的偏見。文中提及如何應對受害者指責問題,旨在提升對性騷擾及其影響的理解,並倡導建立支持性環境,促進社會的平等與正義。
Thumbnail
2024/08/13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2024/08/13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2024/01/17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
Thumbnail
2024/01/17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Thumbnail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一個於1950年代由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 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中有兩種不協調,互相矛盾的觀點、態度、信念、或見解時,會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 而為了消弭這樣的不協調感,人會傾向為其中一方進行自我辯護 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性,讓自己能舒坦地睡個好覺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一個於1950年代由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 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中有兩種不協調,互相矛盾的觀點、態度、信念、或見解時,會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 而為了消弭這樣的不協調感,人會傾向為其中一方進行自我辯護 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性,讓自己能舒坦地睡個好覺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經歷認知失調,白話一點就是「矛盾」,一些日常的例子像是「儘管知道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但還是戒不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殺死動物的動物愛好者,但還是吃肉(肉類悖論)」,衝擊比較大的像是「知道外遇會傷害另一半,但還是做了。」 👉不斷合理化我們的行為或選擇 #心理學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對自我探索的思考,並舉出常見的三種心理狀況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對自我探索的思考,並舉出常見的三種心理狀況
Thumbnail
在這新的系列,我會介紹各式各樣的認知失調所導致的想法、行為、態度的改變。如果認真搜尋,要寫一百篇應該都不成問題吧。有些例子寫出來,大家會驚嘆:原來這也是認知失調!透過認知失調理論,會增加你對這世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Thumbnail
在這新的系列,我會介紹各式各樣的認知失調所導致的想法、行為、態度的改變。如果認真搜尋,要寫一百篇應該都不成問題吧。有些例子寫出來,大家會驚嘆:原來這也是認知失調!透過認知失調理論,會增加你對這世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Festinger在1957年提出的創見,是二十世紀心理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理論,引發數千篇相關的科學文獻。簡言之,如果兩個有相關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uncomfortable)。當事人為了減少認知不協調,會嘗試避免接觸到某些訊息,或嘗試改變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知。
Thumbnail
「人」似乎是一個極為不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情緒」,或是自己「已知(但可能有限)」的了解來做出判斷,而陷入自己的「慣性思考」模式中! 我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審慎判斷之後決定的,但事實往往都不是! 所以,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何,可能會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
Thumbnail
「人」似乎是一個極為不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情緒」,或是自己「已知(但可能有限)」的了解來做出判斷,而陷入自己的「慣性思考」模式中! 我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審慎判斷之後決定的,但事實往往都不是! 所以,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何,可能會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