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我的選擇我高興(三):努力追求想要的答案,是人類的本能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曾經有段時間,經濟學等學科會假設每個人都是個「理性主體」(rational agent),可以理性地蒐集資訊,結合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一點也不理性,在推理過程中會努力蒐集自己喜歡的資訊,在偏差的資訊累積下,來達到自己喜歡(desired)的結論。

這些論述裡,最有名、累積許多相關研究的,是「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簡單說就是,我們會按照我們的偏好、期待、渴望,去蒐集資料或忽視資料,在一連串有偏差的「認知微過程」(cognitive microprocesses)裡,接近、打造、評估,形成我們的信念與價值體系。

本圖取自Canva

本圖取自Canva

這類假說,常上網看文章的人應該都看過。不過,這時又會跑出「優於平均效應」(above-average effect),如果詢問「你覺得你的理性程度是否在平均值之上」,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 “YES”!很少人會承認自己的理性程度是低於平均值。大部分人看到這些認知偏誤的假說,會認為「那是出現在別人、別種人、別國人、別的黨派的人」,我(們)才不會犯這種錯誤呢!

但其實,「動機性推理」會出現在幾乎所有人,包括教授、專業人士、各種高學歷的中產階級。知識程度越高的人,「優於平均效應」恐怕會更嚴重。能夠賣弄文獻與專有名詞的人,越能夠用優雅的姿態推理出自己想要的結果,但其實,人人都免不了認知偏誤的影響。

對於我們想要的資訊,就會費力去蒐集、澄清,我們不喜歡的資訊,就要等有人大量餵食、證據明顯到難以辯駁了,才不得不接受。當事實擺在眼前時,許多人還是會動搖的,會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但要讓人接受一個「不想要的事實」,要費的力氣可能是10倍以上。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醫療。牽涉到身體健康狀況的資訊,很容易產生「動機性推理」。當病人聽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解釋時,如檢查正常、你沒病、你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幾乎都是當下就接受了,很少人會再質疑、確認正常輕微的結果。但如果醫師說出檢查異常的結果,就會有不少人花時間尋求第二種解釋、甚至就跑到另類療法或一些自費診所去了。

「動機性推理」的假說出現很久了,但一直被心理學界大老質疑,因為很難做出讓學界廣為接受的研究設計。人類大腦有許多種認知偏誤,但如何推論受測者出現的是「動機性推理」?所以直到一九九〇年,一些心理學家設計出新的研究方法後,才漸漸成為主流。如一九九二年,Ditto與Lopez找來一群學生,告訴他們將會做個唾液測試,可檢驗未來可能導致胰臟問題的酵素(enzyme)缺失。一半的受測者被告知,如果有問題,試紙會變色。一半被告知,如果正常,就會變色。這試紙當然是假的,一定不會變色。

結果就如預期,結果「正常」的這群人,很快就接受了,然後沒有把試紙放在唾液杯中太久。結果「異常」的那群人,就做了許多嘗試,如把試紙放在杯中很長一段時間,或做許多測試行為,如把試紙放在自己的舌頭上,把試紙反覆浸在唾液杯內(有人反覆做了12次),搖晃、擦拭唾液杯,對唾液杯吹風,或重新仔細檢查這試紙有沒有問題。

沒有一個理論是完美的,不會有那個治療模式或藥物是天衣無縫的,也不可能有黨派、政治人物是無私奉獻、完全為己。當某個陳述跟我們信念相符,我們要找到一個看來像是事實的點,然後快快樂樂接受,這可能只需要幾秒鐘。遇到跟我們信念不符的人事物時,要在google找到不利的論點,多搜尋幾次花個一分鐘可能就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說,如果你反對西藥,要找出這藥物的副作用、治療無效的比例、少數嚴重副作用案例,總是找得到的,而反對西藥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想接受自己或親友罹患某個疾病。對於你不喜歡的政黨,要找出他們跟利益團體政商勾結、利用職權圖謀私利的新聞一點也不難。人類的大腦其實不太會做完全沒道理的事情,我們的大腦還是喜歡推理的,只是,當我們的信念面臨質疑時,我們會花更多精力去找證據,證明自己的信念沒有錯。

「動機性推理」的假說很重要但也很龐雜,研究方法通常很複雜。我會再繼續搜集資料繼續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606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川普宣布廣泛實施10%關稅後,帶動美股、台股上漲。在一個有許多心理師的討論串裡,有人提到川普談判術的心理學基礎,有人提到「門面效應」(Door-in-the-Face Effect)。於是我找了一些心理學文章與研究,看看什麼是「門面效應」。
Thumbnail
2025/04/11
川普宣布廣泛實施10%關稅後,帶動美股、台股上漲。在一個有許多心理師的討論串裡,有人提到川普談判術的心理學基礎,有人提到「門面效應」(Door-in-the-Face Effect)。於是我找了一些心理學文章與研究,看看什麼是「門面效應」。
Thumbnail
2025/03/15
偶像、網紅用什麼、穿戴什麼,就會引發粉絲購買潮。廠商「置入」節目要花錢,請網紅推銷商品也要花錢,但有些成效不錯,廠商就更願意花錢。網紅用心製作節目,就可以賺比上班族多好幾倍的收入,努力幾年就可以在台北買房。
Thumbnail
2025/03/15
偶像、網紅用什麼、穿戴什麼,就會引發粉絲購買潮。廠商「置入」節目要花錢,請網紅推銷商品也要花錢,但有些成效不錯,廠商就更願意花錢。網紅用心製作節目,就可以賺比上班族多好幾倍的收入,努力幾年就可以在台北買房。
Thumbnail
2025/02/06
有一個常見的認知偏誤,叫做「錯誤共識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這意思是說,我們常會以為,跟自己有共識、贊同自己理想、意見、見解的人,應該有不少吧?
Thumbnail
2025/02/06
有一個常見的認知偏誤,叫做「錯誤共識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這意思是說,我們常會以為,跟自己有共識、贊同自己理想、意見、見解的人,應該有不少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可能不是你認為的「凡事多想一下」而已。 我們經常說要「理性思考」,不要衝動行事,是什麼意思 ? 可能不是你認為的「凡事多想一下」而已。 運用理性,不是要證明對錯,去計算圓周率在小數點後面有幾位,對生活目標一點幫助都沒有。 運用理性的目標,是要去驗證事情對自己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去行動,以及可能帶來哪
Thumbnail
可能不是你認為的「凡事多想一下」而已。 我們經常說要「理性思考」,不要衝動行事,是什麼意思 ? 可能不是你認為的「凡事多想一下」而已。 運用理性,不是要證明對錯,去計算圓周率在小數點後面有幾位,對生活目標一點幫助都沒有。 運用理性的目標,是要去驗證事情對自己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去行動,以及可能帶來哪
Thumbnail
在AI盛行的時代,很多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正是讓自己保有競爭力的方法!
Thumbnail
在AI盛行的時代,很多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正是讓自己保有競爭力的方法!
Thumbnail
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 「你無法和知識的敵人辯論。」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充沛的時代,不像以前,搜集資料只能去圖書館一本一本的翻書找,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反而使我們被假新聞、陰謀論和片面之詞給淹沒。 本書名-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意指對於事實的另一種描述,且通常不是真的
Thumbnail
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 「你無法和知識的敵人辯論。」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充沛的時代,不像以前,搜集資料只能去圖書館一本一本的翻書找,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反而使我們被假新聞、陰謀論和片面之詞給淹沒。 本書名-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意指對於事實的另一種描述,且通常不是真的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最近將要開始撰寫一系列關於思辨的文章,而我們在談論思辨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建立,思維模式是可以被建構的,即使人無可避免都有慣性思維的傾向。
Thumbnail
最近將要開始撰寫一系列關於思辨的文章,而我們在談論思辨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建立,思維模式是可以被建構的,即使人無可避免都有慣性思維的傾向。
Thumbnail
人類從小到大都是由外界資訊餵養長大,每個人想法不同並非獨立思考,而是因為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不同,交錯成為獨一無二的資訊容器,其產生出的「想法」究竟是自己的思想,還是只是外界的「綜合濃縮資訊」?
Thumbnail
人類從小到大都是由外界資訊餵養長大,每個人想法不同並非獨立思考,而是因為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不同,交錯成為獨一無二的資訊容器,其產生出的「想法」究竟是自己的思想,還是只是外界的「綜合濃縮資訊」?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經濟學等學科會假設每個人都是個「理性主體」(rational agent),可以理性地蒐集資訊,結合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一點也不理性,在推理過程中會努力蒐集自己喜歡的資訊,在偏差的資訊累積下,來達到自己喜歡(desired)的結論。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經濟學等學科會假設每個人都是個「理性主體」(rational agent),可以理性地蒐集資訊,結合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一點也不理性,在推理過程中會努力蒐集自己喜歡的資訊,在偏差的資訊累積下,來達到自己喜歡(desired)的結論。
Thumbnail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Thumbnail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Thumbnail
此書。是本奇特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提到對於兩種屬性不同的選擇時,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   除非有東西可比較,否則大多數人都不曉得自己要什麼。。。   在兩種屬性中,在二選一時,我們難以從中選擇,但若透過第三個且很接近原先的任一選擇時   我們就可以做出選擇,但那往往都是個陷阱。。。   「
Thumbnail
此書。是本奇特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提到對於兩種屬性不同的選擇時,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   除非有東西可比較,否則大多數人都不曉得自己要什麼。。。   在兩種屬性中,在二選一時,我們難以從中選擇,但若透過第三個且很接近原先的任一選擇時   我們就可以做出選擇,但那往往都是個陷阱。。。   「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