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相處的自己

2021/03/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感謝大人社團轉載這篇文章
總說愛一輩子,好像生老病死是我們掌控得了似的。何時聚,何時散,何時生,何時死。當真是不敵天命的。
- 張愛玲
久違的哭著睡著,在跟好友聊很多彼此的心事後。
都說「時間會帶走一切」是嗎?人生發生過的事情,會在心和記憶中存放得好好的,就像大陸知名電視劇琅琊榜裡的《琅琊閣》一樣,一格一格分門別類的歸好收好。所謂的帶走一切,其實也只是淡忘而已,就像東西放久了,總會忘了放哪一樣。
有朋友問過我「離婚時會不會難過?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失敗?」難過,不會;失敗感,有那麼些。在一段不適合又長期處於痛苦的關係裡,分開是最好的選擇,長久悼念一份感情不能說明誰念舊或執著,只能證明是一個無法擔當自己抉擇的人。而為何會感到些失敗感,因為【人生很多事情真的沒有早知道】。

吳若權說「花了30年,領悟人生該有3個早知道

第一個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這個「知道」裡,含有許多後悔莫及的遺憾。
這裡提到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青春時的不懂,有一種“只有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的自恃態度,跟充滿熱血的衝動。在感情關係中也是,兩個來自不同環境的磨擦、不懂溝通的匱乏、過於堅持或過於不堅持的底線,若早知道該弄懂些該知道的事情,或許也不會畫下句點。

第二個知道:明明知道,卻沒做到。如果你沒辦法「做到」,就浪費了所有的「知道」。從「知道」到「做到」,是挺遙遠的距離。人性都一樣,我們都知道要做甚麼、應該要做甚麼、做了甚麼能改變或更好,無論對自己或他人,但總會很少做到,抑或是懶也或者是會想為什麼。但人性也玩味的是,像《孤味》裡大姊說的一句話「人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是有害的,還是繼續去做。
在世界上這麼多理論,唯獨感情這件事有理說不清,就算說得清,當事人也未必聽得進。不管是對於過去式還是現在進行式的感情,若能多有點理性一點的方法看待,跟換個角度想,避免沉溺於那個被自己困住的情緒黑洞中。
但大多數身為愛情當事人的我們,明明知道,卻沒做到

第三個知道:以為你都知道。「我以為你都知道」、「我認為你應該都要知道」我們都是在這些話當中痛苦過的吧!或許是亞洲人的不好意思個性造就我們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尤其在親密關係中,不管是對於說出喜歡還是愛,是很生氣或不開心,以為用某些替代語言或自以為清楚的行為,對方就一定知道或猜到,但往往事與願違,而使關係更為疏遠寂寞。但這點的確得需要些勇氣跟練習,因為總擔心說出來後對方怎麼想自己,但不說卻甚麼也都沒有結果,學習著撥雲見日的溝通,才能讓以為變成真的知道。
日本當代暢銷作家吉本芭娜娜有一句話「自己是自己,是僅此一次的寶物。」當回到一個人生活時,才開始學習把自己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才開學習如何跟自己好好相處。作家蔣勳也說過「人,要學習跟自己相處。」在中國的儒家思想上,孤獨是負面的,但在西方,孤獨的英文字是Solitarily,Sol代表的是太陽,享受跟自己相處的時光。
「獨處」是一生中要不斷培養的能力。
獨生女的生活,以為很懂得跟自己相處,但單身後一個人的這幾年,發現才是真正去學習享受孤獨及認識自己。跟朋友聊天中,似乎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關係是甚麼?或許是知道的,只是人往往都有一種傾向,對不幸格外敏感,對幸福很遲鈍。會擔心幸福會這麼容易遇到、會懷疑是否只是個錯覺或假象等等,對於可能幸福的種種可能產生質疑。潛意識的恐懼會影響走入一段關係,相愛是美妙的,但愛情有時很無奈,或許有時是努力也不見得有用,克服恐懼與憂慮才能專注,因此遇到兩人能夠彼此心有靈犀,是很珍貴的,真的要好好珍惜。
也不用太早論斷自己,因為人是可以不斷改變的,每個時刻我們都可以重新做選擇,每個選擇也造就不同的我們。
56會員
147內容數
生活有時不好過,留點溫柔給自己,還能擁抱勇敢,這裡是我的心情太嘮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