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憤怒、委屈以及不知所措

2021/0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半夜聊天,朋友認為我重複循環的行為模式並不改變,於是就生氣了。今天試著拆解事件裡我自己的想法、情緒,甚至剛好跟其他人聊到這件事,也試著回溯理解昨天朋友的狀態。
  1. 我表達了對某事的焦慮感受
  2. 朋友於是建議挖掘焦慮從何而來,引導式提問拋出連續的詢問想幫助我改善,比如為什麼你會這樣想、那做了什麼的話感覺會更好嗎,類似這樣的提問。對我來說好像還沒有答案,於是不正面回答朋友,或是挑一兩個能想到的回答
  3. 於是朋友表達我在敷衍他、純聊天不改變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補充背景:類似的主題之前已經有過一兩次對話),然後抱怨「這樣有屁用」
  4. 我心中想著朋友好煩啊於是想早早結束對話,真的開始敷衍他,最後表示要結束對話
  5. 接著朋友表達他真的很生氣,也要結束這個對話,這時候我提出疑問,不明白他為什麼如此表現,他沒有回應,對話就真正結束了
細拆4、5的時候我出現的反應是:
  • 朋友又再指責我了,為什麼要對我這麼不耐煩呢 →我其實是生氣了
  • 接著意識到沒有獲得一開始對話時期待的安慰之類的反饋 → 於是覺得有點委屈
  • 最後是困惑朋友為何要如此生氣,不知道要怎樣排解,而且也不覺得自己做錯(到足以讓朋友這麼生氣) → 持續到目前還是比較處於一個不知所措的狀態
但這次我比較能意識到自己不需要(沒有)感到愧疚。
我更關切自己一開始憤怒的起源,發現我是生氣於朋友不理解我的表現——在他的觀點裡面我沒有付出努力面對,但其實我有。同時,朋友會這麼想是有道理的(跟其他人討論,我在對話裡的表現看起來是敷衍的,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實質上的推進),而且不止一次從我身上看不到改變令人挫敗。
但現在我選擇不責怪自己,為這個不是我真正意圖的標籤買單。
當然這不代表這樣我就無所謂了,否則今天也不會再與其他人討論這件事,現在也不需要花時間釐清始末與記錄。我是在乎的。只是目前暫時決定的作法是就先放著。既然能夠理解,暫時就先不要越描越黑好了。
note:
  • 朋友的性格會很認真幫忙想辦法,不適合我亂七八糟抱怨。要找對能互相抱怨嘴砲的對象。
  • 我並不清楚自己期待要獲得什麼時,很大機率不會得到好結果。
  • 我以為朋友會知道我求助的狀態是真的,只是行為跟不上,然而沒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對方,而只能透過行為來判斷。可以多去想像或去經歷其他人眼裡自己的行為意味著什麼。
我的時間花在這裡
我的時間花在這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