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憤怒、委屈以及不知所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半夜聊天,朋友認為我重複循環的行為模式並不改變,於是就生氣了。今天試著拆解事件裡我自己的想法、情緒,甚至剛好跟其他人聊到這件事,也試著回溯理解昨天朋友的狀態。
  1. 我表達了對某事的焦慮感受
  2. 朋友於是建議挖掘焦慮從何而來,引導式提問拋出連續的詢問想幫助我改善,比如為什麼你會這樣想、那做了什麼的話感覺會更好嗎,類似這樣的提問。對我來說好像還沒有答案,於是不正面回答朋友,或是挑一兩個能想到的回答
  3. 於是朋友表達我在敷衍他、純聊天不改變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補充背景:類似的主題之前已經有過一兩次對話),然後抱怨「這樣有屁用」
  4. 我心中想著朋友好煩啊於是想早早結束對話,真的開始敷衍他,最後表示要結束對話
  5. 接著朋友表達他真的很生氣,也要結束這個對話,這時候我提出疑問,不明白他為什麼如此表現,他沒有回應,對話就真正結束了
細拆4、5的時候我出現的反應是:
  • 朋友又再指責我了,為什麼要對我這麼不耐煩呢 →我其實是生氣了
  • 接著意識到沒有獲得一開始對話時期待的安慰之類的反饋 → 於是覺得有點委屈
  • 最後是困惑朋友為何要如此生氣,不知道要怎樣排解,而且也不覺得自己做錯(到足以讓朋友這麼生氣) → 持續到目前還是比較處於一個不知所措的狀態
但這次我比較能意識到自己不需要(沒有)感到愧疚。
我更關切自己一開始憤怒的起源,發現我是生氣於朋友不理解我的表現——在他的觀點裡面我沒有付出努力面對,但其實我有。同時,朋友會這麼想是有道理的(跟其他人討論,我在對話裡的表現看起來是敷衍的,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實質上的推進),而且不止一次從我身上看不到改變令人挫敗。
但現在我選擇不責怪自己,為這個不是我真正意圖的標籤買單。
當然這不代表這樣我就無所謂了,否則今天也不會再與其他人討論這件事,現在也不需要花時間釐清始末與記錄。我是在乎的。只是目前暫時決定的作法是就先放著。既然能夠理解,暫時就先不要越描越黑好了。
note:
  • 朋友的性格會很認真幫忙想辦法,不適合我亂七八糟抱怨。要找對能互相抱怨嘴砲的對象。
  • 我並不清楚自己期待要獲得什麼時,很大機率不會得到好結果。
  • 我以為朋友會知道我求助的狀態是真的,只是行為跟不上,然而沒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對方,而只能透過行為來判斷。可以多去想像或去經歷其他人眼裡自己的行為意味著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週四了,剛剛又想到這件事情,仍然還沒有決定,倒是意識到我自己就是想去,OK,那不如還是試試看揪人吧。
週四了,剛剛又想到這件事情,仍然還沒有決定,倒是意識到我自己就是想去,OK,那不如還是試試看揪人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逗逗她,陪她玩小狗遊戲,甚至在街上拍打她的臀部,其實姊姊想告訴你:「是妳擁有了全世界,而不是誰擁有妳。」 最後送她去車站搭車,她依依不捨的眼神讓我知道這短暫的見面,對我們而言都是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社會人士的實質表現,比起被貼標籤的跳陣頭 89,很多時候都沒有比較文明。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爸爸,有時候跟朋友討論事情時,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怎麼溝通都沒有效時,該怎麼辦?」A寶跟我請教。     B寶也附合:「跟人相處,除了你說過的對別人不要有期待來保持自己情緒平穩之外,如果真的對觸犯我們的人很生氣,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伴侶表達決定之後時常這麼問。不論是反應慢半拍後,才發現自己選錯了的懊悔感,或是擔心做錯決定而反反覆覆的模樣,都讓她對自己感到焦躁不耐煩。沒錯,她對自己不耐煩,也順道將這份不耐煩投射到我身上了(笑)。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實施感恩便利貼活動,已大約3次。孩子們須互相寫給同儕,每人至少3張。我從同事那兒學到很不錯的做法,在孩子寫的同時,詢問看看是否有需要老師寫給你的請舉手? 每次,都有將近20人舉手。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逗逗她,陪她玩小狗遊戲,甚至在街上拍打她的臀部,其實姊姊想告訴你:「是妳擁有了全世界,而不是誰擁有妳。」 最後送她去車站搭車,她依依不捨的眼神讓我知道這短暫的見面,對我們而言都是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社會人士的實質表現,比起被貼標籤的跳陣頭 89,很多時候都沒有比較文明。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爸爸,有時候跟朋友討論事情時,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怎麼溝通都沒有效時,該怎麼辦?」A寶跟我請教。     B寶也附合:「跟人相處,除了你說過的對別人不要有期待來保持自己情緒平穩之外,如果真的對觸犯我們的人很生氣,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伴侶表達決定之後時常這麼問。不論是反應慢半拍後,才發現自己選錯了的懊悔感,或是擔心做錯決定而反反覆覆的模樣,都讓她對自己感到焦躁不耐煩。沒錯,她對自己不耐煩,也順道將這份不耐煩投射到我身上了(笑)。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實施感恩便利貼活動,已大約3次。孩子們須互相寫給同儕,每人至少3張。我從同事那兒學到很不錯的做法,在孩子寫的同時,詢問看看是否有需要老師寫給你的請舉手? 每次,都有將近20人舉手。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