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21.新埤】#01-大武山下,餉潭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比起路過多次的新埤鄉,對其境內的餉潭村則毫無概念,若非餉潭國小去年有來工作的館內參觀過,大概從未耳聞。結果今年初,住北部的上司特意從高雄騎車到那裡,就因為該國小舉辦跟他長輩有關的書法展,建議我們可以從潮州搭公車去那走走,以及公車路線會經過的新來義部落。
於是挑個二月初沒有排班的週二,從高雄出發,搭台鐵到潮州轉搭屏東客運。
位在潮州車站正下方的潮州轉運站
屏東客運是屏東縣內習以為常的米黃色身影
上午時候空蕩的候車大廳
2013年第一次搭車經過潮州時,這裡就已是高架狀態,真正下車出站是更久以後的事,所以有印象起,潮州車站就是台鐵與客運站共構的狀態。對比也是高架的員林車站,我不奢望底下跟台中、屏東一樣熱鬧,但至少有潮州的商家進駐規模不為過吧。這裡人口還比員林少耶!
在員林車站底下環境改善,尤其夾娃娃機整頓好前,大概都時不時會抱怨一下。
轉運站內的屏東客運路線圖
前往餉潭要搭編號8211公車,每天不多不少來回各九班車,單程約30分鐘。
從台鐵出站後的北側就是潮州轉運站
潮州-餉潭,8211公車
公車路線從潮州出發後,會順著屏77鄉道一路往南,進到寶水泉之前往東,途經新來義部落,再順著185縣道繼續向南,過餉潭大橋行駛一段路,即抵達餉潭村的村落口。
餉潭大橋到村落口這段,東側有條風景優美又寂寥的自行車道。我在餉潭村落口下車,還特地為走來這,而往反方向移動一段路。關於這段風景的感想,我有在另個專題裡發過文。
屏東客運內裝
進餉潭村前與185線道平行的自行車道

【餉潭的第一印象】

餉潭村包辦8211公車路線的最後三個站牌,分別是村落口的「上餉潭」、北普宮旁的「廟前」、餉潭派出所前的「餉潭」,因此在村落口就下車,打算步行慢慢走進村內。
說真的,這路程比預期的還長啊。
餉潭村的入口,有諸多標示及北普宮的大牌坊
屏東客運的「上餉潭」站牌
路途中遇到可能參與校外活動而返校的餉潭國小學生,一群人拿著捕蟲網邊嘰嘰喳喳聊天邊往村內走去。那天已是放寒假的時間,大概是參加寒假輔導。
巧遇返校的餉潭國小學生
步行一段路會抵達北普宮,以及另一個面向村落的巨大牌坊。「廟前」的公車站牌就在此,想當然廟指的就是北普宮。
北普宮的廟前公車站牌
從靠村落這側的牌坊望向村落出口
這間廟的空間規劃,容易讓人跟其他廟宇有重疊,比如廣場都有蓋鐵皮屋頂遮陽避雨,旁邊也有棵乘涼遮蔭用的大樹,而不遠處會有幾攤小市集,賣小吃或叫賣蔬菜水果之類的。
北普宮的正面及旁邊大樹
另一側賣蔥抓餅跟小吃的小市集
這個牌坊過後,會來到餉潭村落的核心部分。老實說除了一開始從「上餉潭」走進來的路比預期長之外,說來拍謝,整個村子熱鬧的程度,遠比我看Google地圖時的判斷來得高很多。
橫貫村落的主要道路叫龍潭路。這個名字,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橫貫雲科大校區的那條,一模一樣。
目測村內建築物多在三層樓以下,但看的出來每戶都有住人,大家在房屋及村落內進進出出的,還有不少人在騎樓大聲聊天。你會感覺這個村落人不多,但好像沒有所謂「偏鄉問題」,也有不少學生在騎自行車蹓達。
餉潭村內的民房建築景色
理髮廳直接把毛巾放門口曬,或是住家洗衣後直接拿到外面晾,在這邊是很正常的事情。村落內很有生機活力,每戶人家有自己的居住風格。
理髮廳騎樓的曬毛巾架,與隔壁迷你的飲料店
岔路旁的阿玉山產店與嗨囇平價超商
在龍潭路跟屏115鄉道路口的阿玉山產店,似乎是村內最有人氣的小吃店,不光是營業時間長達十二小時,而且隨時都有客人入座。這趟我很早就決定午餐要在新來義部落解決,所以沒在這用餐,或許等下次再訪時。
人少時還好,如果入座後客人又一直進來,而自己可能又佔了一張四人桌的話,這樣吃起來真會備感壓力,尤其是這種人多才熱鬧且划算的快炒店。
本次未造訪的阿玉山產店
話說從側面看向阿玉山產店的建築,一、二樓感覺完全是兩個世界,水火不容。一樓是熱鬧嘈雜的餐廳,二樓卻像是用來開民宿的別墅,當然這純粹外觀感受。
從這裡右轉屏115縣道,可通往餉潭國小的後門,也進到主要道路之外的路段。
通往餉潭國小後門的屏115縣道
這條路的右側,出現一棟讓我很感興趣的建築,是明顯只蓋到一半的連棟別墅,還完美演繹什麼叫「家徒四壁」。整棟建築只完成下層混凝土加固,沒貼上外壁磁磚,而上層有用磚塊疊起牆壁跟窗框,卻沒有蓋屋頂,還能看到裸露的鋼筋。
直覺猜是營造包商跑了,或者地主不打算蓋完。
餉潭國小旁只蓋不到一半的連棟別墅
建築內很明顯有人居住,甚至每天撕日曆
這樣的建築,一樓卻堆滿了雜物跟生活起居用品,甚至有一個寫著2月2日,也就是造訪當天的日曆,明顯有人居住。這樣的環境,都會讓人妄想屋主或住客,一定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連屋頂都沒蓋完的建築二樓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餉潭國小的後門。一旁寫有家長接送區,門的大小也明顯是可讓大型車輛進出。

【在餉潭國小外圍】

大學時期固定有到國小辦活動的關係,後來我如果去一個未去過的地方旅行,在路程允許下就會到當地的國小看看,因為理想上,國小會是所在社區意象或理念延伸,也是當地的核心場所之一,所以會呈現出那個地方的特色與個性。
餉潭國小供車輛進出的後門
一旁是這間國小的操場及籃球場,在沒有體育課時顯得很冷清,但看過去的視野很棒,是一片完整藍天的天際線。
餉潭國小的籃球場及操場
配色豐富的步道磚與階梯看台
大部分學校的意象營造都會放在正門,不過這裡後門這塊也花了不少心思,擺放很多裝置藝術,而且用色上很鮮豔,都是偏亮色系。
花朵造型的風車
風向儀的前端也被裝飾成花朵
以貓頭鷹為彩繪主題的溜滑梯
呼應村落入口遇到返校學生時的判斷,即使停車棚沒有任何機車,但確實有學生在教室上課,似乎還是上音樂課。
真的別再說當老師輕鬆了,認真的老師絕對不可能跟工作輕鬆畫上等號。
畫上各種交通標示的空蕩蕩停車棚
大樹為伴的餉潭國小靜謐校園
教室窗戶下方的鞋櫃與牆壁裝飾
走完後門就改往正門移動。
到國小正門的指標就淺顯易懂多了,因為從龍潭路往正門的轉角,就在村內兩個核心設施-社區活動中心及派出所旁,路也比後門那條寬敞許多。
餉潭社區活動中心
蠻少看到的哈姆太郎浴巾
比起後門,正門多了更多裝飾字樣,除了右側牆上用風車排出「歡迎蒞臨」四個字外,門兩側有「屏東縣新埤鄉餉潭國民小學」,和「多元展能,生態智慧」、「實驗教育學校」等題字。當然一旁還有標註是哪個單位促成學校轉型。
放了風車及彩繪地圖的餉潭國小正門
與後門截然不同的校園景色
站在國小正門,很難不注意左邊牆上,站了非常多高矮胖瘦、顏色多樣的貓頭鷹裝飾,眼神各異的迎接訪客走入校門。
型態有別的貓頭鷹裝飾
請問這是貓頭鷹親子還是手足呢
餉潭國小以貓頭鷹做為學校亮點,在校內能看到眾多貓頭鷹意象之前的2012年,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這裡辦理各類貓頭鷹相關課程或活動的文章,包含營造友善棲地、夜觀貓頭鷹課程規劃、貓頭鷹工藝品製作、貓頭鷹主題繪本設計等,期待把這常在校園及村落出沒,但普遍不被住民喜愛的鳥類,轉型成學校的亮點。
從我有印象起,貓頭鷹就很常被當工藝品的製作主題、智慧的象徵(尤其是小熊維尼裡那隻),甚至是寵物飼養,所以很難想像過往被當作不吉利的「報喪鳥」看待,果真時代在變。
連正門進去的廣場地面也是貓頭鷹圖案
正門看進去,能注意到校園內兩棟新舊對比明顯的校舍。右側是在後門也能看到的舊校舍,正面則是頗像用綠建築工法而建的新校舍。
很新且有綠建築氛圍的新校舍
往舊校舍方向的通道放著一塊告示牌,寫著「連水生老師公益書畫展」在圖書館二樓展覽中,因時間不夠就沒去參觀。這位連水生老師,就是這篇文開頭提到,那位上司的長輩。
據說展覽的書法圖畫,在2月18日展期結束後會移到餉潭村內其他場所展示。
舊校舍與「連水生老師公益書畫展」展覽告示
結束餉潭國小校門週邊的巡禮後,起身返回龍潭路,繼續往村落尾端走去。
在龍潭路上較少看到的傳統建築
其實走到往餉潭國小正門的這個路口,就代表8211公車路線的最終站-「餉潭」差不多到了,因為站牌就在社區活動中心與餉潭派出所中間。此處是三岔路口,有著廣大的柏油道路讓公車做迴轉。
在我上午十一點前抵達餉潭村落口,去程公車駛入村內並折返後,下班車要等到13:15才有,也是預計要搭的回程班次。
並排的餉潭派出所與社區活動中心
設在派出所前的「餉潭」公車站牌
若把餉潭派出所當成村落中心點,那在這個位置過後,就來到餉潭村較為安靜的一區。一樣是主幹道龍潭路,一樣是住宅為主,但感覺商家跟行人都少了一些,或是有未營業的店面,也能明顯看到越來越近的大武山。
龍潭路過了餉潭派出所之後的路景
騎樓沒有營業的關東煮宵夜店
不長不短的龍潭路,因拍照和繞去餉潭國小而走了一段時間。在這條路的尾端,迎來餉潭村的命名來源-餉潭湖,及給人繁華落盡感的湖畔廟宇-龍潭寺。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從漁港走回市區的苑裡行後半段,在不熟悉的城區裡,遇見遺忘在街角的上世代情境。多年後寫這篇遊記,花時間比對照片與Google街景,發現隨時間消逝的始終很多,也同時期待著下回的苑裡再訪。
有些城市經過數次,缺少機緣走一回,如苗栗縣苑裡鎮,直到學業安排才有動機搭台鐵前往,下車後徒步走向從Google地圖知道的漁港。即使僅有這一趟,如今知道曾經景物已消逝,仍多少帶著缺憾。
對於長於中部,現生活於南部的自己來說,每次上台北總有待辦事項,但一如既往的相對好空氣、便利交通,和這裡限定的都會氣息,漫步時總能得到心靈收穫。這或許是不在台北工作,才能有的莫名浪漫。
從漁港走回市區的苑裡行後半段,在不熟悉的城區裡,遇見遺忘在街角的上世代情境。多年後寫這篇遊記,花時間比對照片與Google街景,發現隨時間消逝的始終很多,也同時期待著下回的苑裡再訪。
有些城市經過數次,缺少機緣走一回,如苗栗縣苑裡鎮,直到學業安排才有動機搭台鐵前往,下車後徒步走向從Google地圖知道的漁港。即使僅有這一趟,如今知道曾經景物已消逝,仍多少帶著缺憾。
對於長於中部,現生活於南部的自己來說,每次上台北總有待辦事項,但一如既往的相對好空氣、便利交通,和這裡限定的都會氣息,漫步時總能得到心靈收穫。這或許是不在台北工作,才能有的莫名浪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前往海線的遊客應該不多吧?畢竟海線的火車班次明顯比山線少很多,多數人知道苗栗、三義,但是對於海線可能只知道白沙屯媽祖,至少我是如此的。因此懷抱著探索的心情,我搭上了前往苗栗海線的火車,開始了一段別樣的旅程。
Thumbnail
剛好在繁忙的日子中有個空檔的禮拜六,因此家人提議前往車城進行旅遊。以往家裡前往車城不外乎是到車城福安宮拜拜後,再到萬巒吃豬腳。而這次為了要在這兩個地區之間走走看看,因此稍稍規劃了一些景點。
雲林是一個我從未到過的縣市,所以馬上成為我想去的地方,只是火車並沒有雲林站,售票員念了好幾個地方,我就臨時選了斗六,在火車上我一直想著今晚該如何落腳,抵達時,我立刻躲進火車站附近的速食店點了玉米濃湯、薯條、可樂,便攤起地圖來研究……最後我決定就開始亂走!逛完老街後,我左轉隨意走到舊房子
Thumbnail
今天我要搭5:30的火車從桃園經樹林轉普悠瑪回池上。對於目前這種桃園-池上二地居住的模式,我甘之如飴。 池上擁有好山好水,就是我心中的仙境。而桃園有著豐富的政治資源,交通便捷,設施完善。當我在仙境悠哉生活一段時間,再回到都會接受城市文化的洗禮,激化我的腦細胞,我想應該可以預防失智吧!
Thumbnail
身為左營人都知道,漢神巨蛋旁的新莊一路很大但很短,因為沒多久就被左營臨時站擋住如果要去蓮池潭就只能繞路了,這車站就在植物園旁邊,被綠廊環繞著,有點像在都市內的仙境車站,要去蓮池潭的就會在前站這裡出來,是很大一條翠華路,對面則有美國學校,再會了左營臨時站,已經成了部分左營人的特定回憶。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今天要往台東前進,因為想嘗試帶小摺上火車的感受。所以清晨5:50就從住處騎著我的小摺往火車站前進
Thumbnail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前往海線的遊客應該不多吧?畢竟海線的火車班次明顯比山線少很多,多數人知道苗栗、三義,但是對於海線可能只知道白沙屯媽祖,至少我是如此的。因此懷抱著探索的心情,我搭上了前往苗栗海線的火車,開始了一段別樣的旅程。
Thumbnail
剛好在繁忙的日子中有個空檔的禮拜六,因此家人提議前往車城進行旅遊。以往家裡前往車城不外乎是到車城福安宮拜拜後,再到萬巒吃豬腳。而這次為了要在這兩個地區之間走走看看,因此稍稍規劃了一些景點。
雲林是一個我從未到過的縣市,所以馬上成為我想去的地方,只是火車並沒有雲林站,售票員念了好幾個地方,我就臨時選了斗六,在火車上我一直想著今晚該如何落腳,抵達時,我立刻躲進火車站附近的速食店點了玉米濃湯、薯條、可樂,便攤起地圖來研究……最後我決定就開始亂走!逛完老街後,我左轉隨意走到舊房子
Thumbnail
今天我要搭5:30的火車從桃園經樹林轉普悠瑪回池上。對於目前這種桃園-池上二地居住的模式,我甘之如飴。 池上擁有好山好水,就是我心中的仙境。而桃園有著豐富的政治資源,交通便捷,設施完善。當我在仙境悠哉生活一段時間,再回到都會接受城市文化的洗禮,激化我的腦細胞,我想應該可以預防失智吧!
Thumbnail
身為左營人都知道,漢神巨蛋旁的新莊一路很大但很短,因為沒多久就被左營臨時站擋住如果要去蓮池潭就只能繞路了,這車站就在植物園旁邊,被綠廊環繞著,有點像在都市內的仙境車站,要去蓮池潭的就會在前站這裡出來,是很大一條翠華路,對面則有美國學校,再會了左營臨時站,已經成了部分左營人的特定回憶。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今天要往台東前進,因為想嘗試帶小摺上火車的感受。所以清晨5:50就從住處騎著我的小摺往火車站前進
Thumbnail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