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賴遺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媽媽,我最近做了一個實驗。」有天女兒興奮地跟我說。「我嘗試故意不跟人說『唔該』、『多謝』、『唔好意思』等等,我發現了原來是很不容易的一回事啊。」我差點沒反白眼反得吊着下不回來。為啥要做這樣無聊的實驗呢?「因為我想試一下,體驗那些不說這些話的人有怎樣的感覺。」那你有甚麼發現?「很難,原來一旦成為習慣,這些說話就不易戒掉。我特意不說,但試過幾次,反倒很不自在,結果還是放棄,乾脆隨心做回自己。」那你並沒有成功了解到人家平常不說這些話的感覺是甚麼啊?「也有一點點的,就是我知道起碼人一旦習慣了說或者不說某些話時,要改變並不容易,即使是刻意提醒自己,也不大裝得來。」
很無聊也沒真的是怎麼樣的實驗,但女兒啟發了我一點:習慣一旦形成,原來要改變並不容易,即使人有意識地叫自己改,也需要花可能和當初不經意建立舊習慣時同樣或更大的力量。這樣我想起十多二十年前一部暢銷書,名叫大概七大習慣之類的,就是教人要養成幾種成功人士通有的小習慣,那做好小事便成大器。
習慣真的影響甚深?我只是一介主婦,不夠墨水去陳情這論點。但身為一個母親倒是有點經驗之談。很多時孩子還小時,成年人都會看看孩子究竟長得像父母?還是祖父母?兄弟姊妹?還是其他親朋?大家好像photo hunt似的在找相同,一旦發現相似之處一定會「開心share」一番:「哎呀這小子的眉像得像公公啊!/這女兒的髮色真像媽媽。/你一看他這脾氣就知他像舅公……」如此種種都訴諸遺傳二字。
可孩子日漸成長,真的事無大小都遺傳自父母?孩子長得好看,就是遺傳自貎美如花的媽媽;孩子聰明伶俐,就是遺傳自勤工儉學的爸爸?那孩子的弱點呢?孩子的不同性格呢?孩子的生活小習慣呢?統統都是遺傳?
人有一些特點真的遺傳自祖先,但更多生活上的習慣和能力其實是成長時的環境和照顧者給予或影響的,這和疾病沒兩樣 – 有些疾病是遺傳;有些是後天生活和環境導致的。父母或照顧者別胡亂邀功也不必妄自菲薄,但可以細心觀察適時調節,才能及時以環境或習慣幫孩子克服在成長時遇到的困難。若果一切被看成遺傳,那只是把現象簡化,對想着手處理事情的人並沒有幫助。
女兒的所謂實驗令我想起她小時候的幼稚園。那所幼稚園不是很「高檔」很「名牌」很令家長讚歎的名校,但只在面試時逛了一次,我、女兒外婆和女兒都下定決心若果被錄取一定別放過入讀機會。
洗手間乾淨,沒有因為有外來訪客使用而疏懶清潔,那是清潔姐姐們用心工作實證。上至校長下至管理員和廚工每個從入口到離開都滿臉笑容主動和家長及小孩子打招呼,不批抨孩子回不回禮,就只用微笑注視着怕醜的小孩子,揮着手打招呼鼓勵他們入學校。我還暗忖「此學校很有公關啊!」時,冷不防會面的老師除了有禮,還有餘力為小女上一課。
面試女兒的老師很年輕,點了名說可由外婆和我一拼進入課室坐在女兒旁邊。她叫女兒自己選擇玩具,女兒挑了個四方盒,六個面有不同形狀的挖空洞,老師順手把盒子打開,倒出那些不同的立體給女兒把玩,又問一下她叫甚麼名字幾多歲之類。那時女兒還只得兩歲多點,別說害不害羞,跟本只是一個小娃兒,也遑論甚麼有沒有禮貎。
女兒雙眼盯着玩具雙手把玩着,有一句沒一句的答着老師。老師雖然年輕卻很有逗孩子玩的經驗,每個形狀都有不同顏色,老師隨手抓了個問女兒知道這個叫甚麼顏色嗎?怎得女兒不知是否吃錯藥,無論甚麼都答「白色!」我和外婆當然捏把汗,心想這次面試一定完蛋了,怎知好戲在後頭。老師但見女兒死命把一個四方形的立體塞入三角形的空洞,我真的想噢這也許是面試的結尾了……怎料老師繼續和女兒聊:「亭熹,你看一下你手上的四方形,告訴我有多少條邊?」女兒不懂,老師就把立體拿過手,和她手把手一起數:一,二,三,四。「很好,你懂數數啊,那現在我們看一下這盒子的空洞。你看這一面向有沒有像你手上形狀般四條邊的?」女兒終於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話。「沒有。」那老師不徐不疾。「沒關係,那我們翻過另一面找找看。一直找,女兒最後找到長方形和四方形。「那你現在比對一下,也可試試能否把你那立體放入這兩個空洞?」女兒看着比對着,成功把四方形放入四方洞。我和媽媽很感動,不是因為女兒最後懂得玩玩具,而是只是一則面試而已,老師大概可在我女兒不懂分辨形狀就草草了事請我們離開,但她沒有這樣做,而且很有耐性地教着孩子。之後她還把幼稚園的堂課展示給我倆看,K1K2K3的都由我隨手翻,告訴我學校首年沒有功課,只有週末帶一張工作紙回家,女兒會做便連一下線,好等她下年學寫字時會比較容易執筆。「媽媽不用擔心,千萬別過早教孩子執筆寫字。孩子一定會懂的,別急,因為小肌肉未發展好的話,寫不出字來是很正常的。過早迫小朋友寫字更可能引起反感。」老師叮嚀。
結果女兒萬幸有好幾所幼稚園取錄,但我想也不想就把她放進這所學校。一讀多年,女兒真的一如所料,變成一個喜愛學習不怕挫折的孩子。她沒有考上很優秀的成績或公開試,但也沒有被自己比較弱的學科打沉。由未上幼稚園時不懂主動和人家打招呼至今時今日鄰居和管理員甚至餐廳阿姨都會讚她有禮彬彬,而且也算得上樂於助人。同學們一般都很互助,而且遇上要考升中試又會互相鼓勵。這一切都拜學校的良好風氣做就,並非父母遺傳不遺傳。但見學校內的清潔工和管理員即使在女兒離校升中後都會記得她的名字和她打招呼,就知道在學校每一個人都有用心培育下一代,而非「打好一份工」的心態而已。女兒把在這所學校學到的好習慣帶到中學裏,就知道世界很大,不是每人的背景都一樣,也非每個人都與生俱來以禮待人。中學的她會挑選自己的朋友了,她會選擇和藹可親的做好友,避開無禮粗魯的人。女兒還未在學業上做出很出色的成績,但多年的學習習慣卻令她在面對更漫長的課堂和功課量時更得心應手。
從今天起,自己也得每天提醒自己,別老是賴着遺傳,嘗試建立小習慣,把自己身心都改善一點:「報答女兒的教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八卦也好、無聊也罷,閱讀這行為本身並不深奧也不高尚,竅門不在閱讀能力而在興趣。女兒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找自己喜愛的小說類型,也有孩子只愛讀有關生物、科學、地理、天文等書籍。總之不放棄,文字帶給人類的遠遠多於我們能想像的一切。
孩子一是變成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反正功課我不想做但全世界都在迫着做便敷衍一下);二變成一旦有點能力後,做事馬虎不肯盡全力(因沒有鍛鍊好做人態度),這時候孩子還可還原基本步,從學做人開始慢慢學好,再把良好的態度放在做事的一環中嗎?也許,但余不予厚望。
世途險惡,保持善良已艱難,但願你長大後除了善良,還要有足夠智慧,知曉任何情誼皆有往來,世人總不會認為一個吸血鬼老是附在另一人身吸血再跟你說這倆口是最好的一雙。
這不就也是你近來做的『社會的影響』題目中其中一環嗎?每個人成長之地都深深影響其價值觀。若果那人從一個隨地便溺不犯法吐痰從沒被抓之地成長,你以為他會因遷移到別處而立時適應嗎?這不就是其中一種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把『打格仔』之舉套用在此道理,你就會了解所謂社會,看似一模樣實在差異甚廣。
當得上父母,不會令人自動變得完美。有錯便改,改不了最少都認個錯努力朝着對的方向跑,才能帶給下一代希望。以身試法很易,作惡一時也不難,被抓包更很可能是萬中無一。但當父母完美示範自己的錯誤時,孩子看在眼內會有甚麼想法才是父母理應最關心的事。
於家長如我等看來,更重要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一部分,面對公共衞生危機,小朋友也得及時應對靈活變通,孩子對社會意識會更強,和社會同呼吸時他們也會更貼身地明白人其實怎樣和疫情共存而不傷他己。這不也是教育的一種?放孩子進玻璃瓶中像草莓般養着並不能令其成長至玻璃般堅硬只會更脆弱易碎。
八卦也好、無聊也罷,閱讀這行為本身並不深奧也不高尚,竅門不在閱讀能力而在興趣。女兒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找自己喜愛的小說類型,也有孩子只愛讀有關生物、科學、地理、天文等書籍。總之不放棄,文字帶給人類的遠遠多於我們能想像的一切。
孩子一是變成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反正功課我不想做但全世界都在迫着做便敷衍一下);二變成一旦有點能力後,做事馬虎不肯盡全力(因沒有鍛鍊好做人態度),這時候孩子還可還原基本步,從學做人開始慢慢學好,再把良好的態度放在做事的一環中嗎?也許,但余不予厚望。
世途險惡,保持善良已艱難,但願你長大後除了善良,還要有足夠智慧,知曉任何情誼皆有往來,世人總不會認為一個吸血鬼老是附在另一人身吸血再跟你說這倆口是最好的一雙。
這不就也是你近來做的『社會的影響』題目中其中一環嗎?每個人成長之地都深深影響其價值觀。若果那人從一個隨地便溺不犯法吐痰從沒被抓之地成長,你以為他會因遷移到別處而立時適應嗎?這不就是其中一種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把『打格仔』之舉套用在此道理,你就會了解所謂社會,看似一模樣實在差異甚廣。
當得上父母,不會令人自動變得完美。有錯便改,改不了最少都認個錯努力朝着對的方向跑,才能帶給下一代希望。以身試法很易,作惡一時也不難,被抓包更很可能是萬中無一。但當父母完美示範自己的錯誤時,孩子看在眼內會有甚麼想法才是父母理應最關心的事。
於家長如我等看來,更重要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一部分,面對公共衞生危機,小朋友也得及時應對靈活變通,孩子對社會意識會更強,和社會同呼吸時他們也會更貼身地明白人其實怎樣和疫情共存而不傷他己。這不也是教育的一種?放孩子進玻璃瓶中像草莓般養着並不能令其成長至玻璃般堅硬只會更脆弱易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家裡有一個小聰明的女兒,就會不時會承接她突如其來的出招!有時會想這些念頭如如何產生的?渾然天成的「出頭」究竟來自先天的基因,還是後天的環境?父母日常的言行是否產生不良的示範,或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才讓她有別出心裁的驚人之舉呢?這回交代女兒花錢買禮物的舉止,可真的讓我腦袋空白、驚呆不已! 滿街夾
Thumbnail
很多父母都說:「我是從當了父母才開始學做父母。」其實也是當了父母才發現自己有那麼多壞習慣會被抓包!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家裡有一個小聰明的女兒,就會不時會承接她突如其來的出招!有時會想這些念頭如如何產生的?渾然天成的「出頭」究竟來自先天的基因,還是後天的環境?父母日常的言行是否產生不良的示範,或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才讓她有別出心裁的驚人之舉呢?這回交代女兒花錢買禮物的舉止,可真的讓我腦袋空白、驚呆不已! 滿街夾
Thumbnail
很多父母都說:「我是從當了父母才開始學做父母。」其實也是當了父母才發現自己有那麼多壞習慣會被抓包!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