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賴遺傳

2021/02/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媽媽,我最近做了一個實驗。」有天女兒興奮地跟我說。「我嘗試故意不跟人說『唔該』、『多謝』、『唔好意思』等等,我發現了原來是很不容易的一回事啊。」我差點沒反白眼反得吊着下不回來。為啥要做這樣無聊的實驗呢?「因為我想試一下,體驗那些不說這些話的人有怎樣的感覺。」那你有甚麼發現?「很難,原來一旦成為習慣,這些說話就不易戒掉。我特意不說,但試過幾次,反倒很不自在,結果還是放棄,乾脆隨心做回自己。」那你並沒有成功了解到人家平常不說這些話的感覺是甚麼啊?「也有一點點的,就是我知道起碼人一旦習慣了說或者不說某些話時,要改變並不容易,即使是刻意提醒自己,也不大裝得來。」
很無聊也沒真的是怎麼樣的實驗,但女兒啟發了我一點:習慣一旦形成,原來要改變並不容易,即使人有意識地叫自己改,也需要花可能和當初不經意建立舊習慣時同樣或更大的力量。這樣我想起十多二十年前一部暢銷書,名叫大概七大習慣之類的,就是教人要養成幾種成功人士通有的小習慣,那做好小事便成大器。
習慣真的影響甚深?我只是一介主婦,不夠墨水去陳情這論點。但身為一個母親倒是有點經驗之談。很多時孩子還小時,成年人都會看看孩子究竟長得像父母?還是祖父母?兄弟姊妹?還是其他親朋?大家好像photo hunt似的在找相同,一旦發現相似之處一定會「開心share」一番:「哎呀這小子的眉像得像公公啊!/這女兒的髮色真像媽媽。/你一看他這脾氣就知他像舅公……」如此種種都訴諸遺傳二字。
可孩子日漸成長,真的事無大小都遺傳自父母?孩子長得好看,就是遺傳自貎美如花的媽媽;孩子聰明伶俐,就是遺傳自勤工儉學的爸爸?那孩子的弱點呢?孩子的不同性格呢?孩子的生活小習慣呢?統統都是遺傳?
人有一些特點真的遺傳自祖先,但更多生活上的習慣和能力其實是成長時的環境和照顧者給予或影響的,這和疾病沒兩樣 – 有些疾病是遺傳;有些是後天生活和環境導致的。父母或照顧者別胡亂邀功也不必妄自菲薄,但可以細心觀察適時調節,才能及時以環境或習慣幫孩子克服在成長時遇到的困難。若果一切被看成遺傳,那只是把現象簡化,對想着手處理事情的人並沒有幫助。
女兒的所謂實驗令我想起她小時候的幼稚園。那所幼稚園不是很「高檔」很「名牌」很令家長讚歎的名校,但只在面試時逛了一次,我、女兒外婆和女兒都下定決心若果被錄取一定別放過入讀機會。
洗手間乾淨,沒有因為有外來訪客使用而疏懶清潔,那是清潔姐姐們用心工作實證。上至校長下至管理員和廚工每個從入口到離開都滿臉笑容主動和家長及小孩子打招呼,不批抨孩子回不回禮,就只用微笑注視着怕醜的小孩子,揮着手打招呼鼓勵他們入學校。我還暗忖「此學校很有公關啊!」時,冷不防會面的老師除了有禮,還有餘力為小女上一課。
面試女兒的老師很年輕,點了名說可由外婆和我一拼進入課室坐在女兒旁邊。她叫女兒自己選擇玩具,女兒挑了個四方盒,六個面有不同形狀的挖空洞,老師順手把盒子打開,倒出那些不同的立體給女兒把玩,又問一下她叫甚麼名字幾多歲之類。那時女兒還只得兩歲多點,別說害不害羞,跟本只是一個小娃兒,也遑論甚麼有沒有禮貎。
女兒雙眼盯着玩具雙手把玩着,有一句沒一句的答着老師。老師雖然年輕卻很有逗孩子玩的經驗,每個形狀都有不同顏色,老師隨手抓了個問女兒知道這個叫甚麼顏色嗎?怎得女兒不知是否吃錯藥,無論甚麼都答「白色!」我和外婆當然捏把汗,心想這次面試一定完蛋了,怎知好戲在後頭。老師但見女兒死命把一個四方形的立體塞入三角形的空洞,我真的想噢這也許是面試的結尾了……怎料老師繼續和女兒聊:「亭熹,你看一下你手上的四方形,告訴我有多少條邊?」女兒不懂,老師就把立體拿過手,和她手把手一起數:一,二,三,四。「很好,你懂數數啊,那現在我們看一下這盒子的空洞。你看這一面向有沒有像你手上形狀般四條邊的?」女兒終於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話。「沒有。」那老師不徐不疾。「沒關係,那我們翻過另一面找找看。一直找,女兒最後找到長方形和四方形。「那你現在比對一下,也可試試能否把你那立體放入這兩個空洞?」女兒看着比對着,成功把四方形放入四方洞。我和媽媽很感動,不是因為女兒最後懂得玩玩具,而是只是一則面試而已,老師大概可在我女兒不懂分辨形狀就草草了事請我們離開,但她沒有這樣做,而且很有耐性地教着孩子。之後她還把幼稚園的堂課展示給我倆看,K1K2K3的都由我隨手翻,告訴我學校首年沒有功課,只有週末帶一張工作紙回家,女兒會做便連一下線,好等她下年學寫字時會比較容易執筆。「媽媽不用擔心,千萬別過早教孩子執筆寫字。孩子一定會懂的,別急,因為小肌肉未發展好的話,寫不出字來是很正常的。過早迫小朋友寫字更可能引起反感。」老師叮嚀。
結果女兒萬幸有好幾所幼稚園取錄,但我想也不想就把她放進這所學校。一讀多年,女兒真的一如所料,變成一個喜愛學習不怕挫折的孩子。她沒有考上很優秀的成績或公開試,但也沒有被自己比較弱的學科打沉。由未上幼稚園時不懂主動和人家打招呼至今時今日鄰居和管理員甚至餐廳阿姨都會讚她有禮彬彬,而且也算得上樂於助人。同學們一般都很互助,而且遇上要考升中試又會互相鼓勵。這一切都拜學校的良好風氣做就,並非父母遺傳不遺傳。但見學校內的清潔工和管理員即使在女兒離校升中後都會記得她的名字和她打招呼,就知道在學校每一個人都有用心培育下一代,而非「打好一份工」的心態而已。女兒把在這所學校學到的好習慣帶到中學裏,就知道世界很大,不是每人的背景都一樣,也非每個人都與生俱來以禮待人。中學的她會挑選自己的朋友了,她會選擇和藹可親的做好友,避開無禮粗魯的人。女兒還未在學業上做出很出色的成績,但多年的學習習慣卻令她在面對更漫長的課堂和功課量時更得心應手。
從今天起,自己也得每天提醒自己,別老是賴着遺傳,嘗試建立小習慣,把自己身心都改善一點:「報答女兒的教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Teresa Ho
Teresa Ho
一個普通人,居香港,喜歡文字但討厭煩悶,以文字記下自己的感受來反思,逼迫自己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