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學佛開始淨心惜福part.1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土城承天寺大殿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學佛的開始。」
儒家教育
學佛之初,按照儒家的教育來說,儒家是從小就開始學習,首先先認識文字,再念三字經、百家姓,然後才讀四書五經。最初只是讓小朋友背經,藉著正能量的薰習,可以淨化、安定、調柔小朋友的心地,而不是解釋經典的內容。這是儒家從小學習詩文的教育方式,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只停留在民國初期的時代。
現在普遍是國民義務教育,從國小一直到高中職畢業,都是義務性地。而且教育方式是連貫性地背誦,今天背國文、明天背英文,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他就是要揹(背)一個大書包,你要他背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等,他會想:這有需要背嗎?這是依報環境在變,道德文化價值的改變,佛教也是這樣。
佛教教育
佛教的教育方式,是從初發心出家開始,就要依止師長學習日常行住威儀,透過師長的教導調柔身心後,才可剃度出家受戒。受完戒後,也是要依止師長的教誨,五年專心學戒,祖祖相傳,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頭五年學戒,在早期的佛教教育中是沒有改變的。從學戒中,了解佛法是中道法、是自性,而自性是沒有生滅的。
佛陀的遺教—「以戒為師」,是經過中外祖師大德代代相傳。學戒是先求心之清淨,然後心要空、要寂。空,是沒有一樣東西掛心頭,本來無一物。寂,是不動,不要胡思亂想。
學習太快無感恩心
出家受大戒後,先依止學戒五年,才可以再學習其他經論。你們現在剃度後,經過幾年才受戒?學員答:一年。一年,這樣是好?還是不好?現在的出家人,一剃度就去受戒,是好?還是不好?早期的學習,像是用走的比較慢,是從心地上慢慢地磨,所以速度慢;現在的學習,比較像是學術化打卡式的,猶如搭飛機,都在空中飛,有飛過就好了。
以前,若要去大陸朝四大名山,要乘帆船;現在一天就可以到達。這樣對修行的寂靜是有幫助?還是沒有幫助?過去的叢林,大寮在燒飯,都要去撿拾木材來燒,木材潮濕還要先烘乾才能燒的。現在很方便,都是用瓦斯。你們看!瓦斯都是施主花錢買的,對施主的恩,你們感念得出來嗎?
持殺戒,助殺有業報
在四、五年前有一則新聞—媳婦教唆兒子的同學殺害公公。媳婦叫兒子的同學提早在她家等,某天傍晚,公公躺在搖椅上看電視,兒子的同學趁公公看電視時,一刀從公公的脖子砍下去,鮮血如湧泉沖上天花板,像豬被人刺殺一樣,血流如注,慘不忍睹。
這位公公是某位信徒的家屬,已經昏睡六年了。他是一位製造豬飼料的廠長,他宣傳產品時,都說豬吃了他們的飼料,豬肉會變得很好吃。這種助人吃豬肉的事業,就是助人殺。你看,這業報不可思議啊!
遠離貪瞋癡
另外,有一位居士是塑膠鞋廠的老董事長,擁有三家製鞋工廠,還有豪華轎車。有一次,老董事長自己騎著機車到加油站加油,加好油之後,騎機車回到馬路上時,被一輛大卡車撞倒,臉就在地上拖,像拖著豬一樣,拖行了二百多公尺。拖完後,臉頰就像豬的臉一樣腫腫地,像豬吃得油水油水(台語),都不能講話,你說那時候他還像董事長嗎?可見得業障現前時,再怎麼富貴,要躲也是躲不掉的,因果是不遷就任何人的;而大家誤認為因果沒什麼關係,還在努力貪瞋癡,瞋恚火如果發起來,通通都沒關係。
老董事長的兒子在美國做輪胎事業,他女婿是一家醫院的副院長,來淨律寺時,請我替他求大悲水,我跟他的兒子及女婿說,請他把董事長的職位辭掉,並把第一次求得的大悲水,拿到醫院給他喝。
之後,我去探望他時,他臉上油水油水(台語),像豬在睡覺,眼睛微開,但不能講話,像豬一般。不過,當他的太太靠近他時,他會說:「這是我太太。」而當我請他辭掉董事長的職位時,他就是不辭掉。
大家要知道,如果辭掉董事長的職位,就沒有權益,就能遠離世間的貪瞋痴。像他這樣拖了六年,你要怎麼說?家人買了很多臉部的治療儀器給他治療,也都沒有效果。因為業力的牽引,他就是只會吃,吃飽了就睡,下一世就是這樣地輪迴。
依舊貪瞋痴
還有一位姓李的居士,業障現前時,也是一樣吃飽就睡。我跟他說,你要吃素食、要念佛、拜佛。他偏偏不要,吃飽就要睡覺。他如果吃素時,人就會比較平靜,也會比較有力氣。但是吃素三、四天之後,他就叫太太再買肉給他吃。吃了肉之後,臉和腳都會腫脹起來,儘管是這樣,他還是要吃肉。如果他又茹素,身體又健康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要吃肉。
你說眾生要怎麼度?難度啊!佛說眾生愚癡,怎樣愚癡?對自己真的一點都不清楚,每天爭取的都是貪、瞋、癡。貪、瞋、癡就是地獄五條根,眼睛睜開都是財、色、名、食、睡。
對紙張尊重,懂得珍惜
現在道場所放置的雜誌,比一家公司還多。一間公司的辦公室,所收放的信件及報章雜誌,可能還沒有道場存放的雜誌這麼多。你們看,這麼多的報章雜誌,要砍掉多少樹木來製造紙漿。
在古時候,紙的品質沒有這麼好,也沒有這麼方便取得,而祖師們對於紙是非常地珍惜,不會輕易的丟棄,節儉珍惜的態度,成就出許多祖師;不像現在的人,對紙張一點也不珍惜、不節省、不惜福。譬如現在裝東西的紙袋,紙的品質就很好,但懂得珍惜的人不多。我們舉個懂得珍惜的例子。
以前有一位老師,他到味全公司的相關企業,例如輪胎、玻璃等工廠,擔任常務董事。他習慣把撕掉的日曆紙,撿起來再利用,與他人談論事情,都是用撕下來的日曆紙做筆記。
因為他很節儉,在他擔任常務董事時,幫公司存了很多錢,味全公司的員工都叫他老土地公。等他離開之後,味全公司就被別人買走了。
你看,就世間法來說,「勤儉為根本」。我們出家人修習佛法,就是應該要惜福,惜福的範圍要多大,你們知道嗎?理某法師,請說說看,惜福的範圍要多大?
理某師答:
我覺得惜福的根本,須從虔誠和恭敬做起。我們若有虔誠和恭敬的心,對每一件事情都能感恩。以感恩心來面對任何事情,就會用恭敬心去處理,無論行住坐臥任何方面,處處都懂得惜福。譬如使用一本簿子,就不會隨便畫一畫,然後把它撕掉,使用時會更愛惜。在日常生活中,惜福可說是無量無邊,我們要對的境很多。所以,從我們的心做起,這一點很重要,若時常懷恭敬和感恩的心,這樣就比較不易浪費。
院長開示:
每一尊佛,無量劫來也都是這樣修的。譬如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佛陀的福那麼廣大、那麼具足,還是繼續惜福、修福。所以,我們要明白惜福,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能夠靈靈覺覺,要能夠善用物質,並且要小心謹慎。
譬如在日常運作時,我們做了不對或不圓滿的事情,這對時間來說是一種浪費。我們要知道,能夠得到人身並運用人身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也是非常可貴的。尤其,時間是不等人的,對於時間若是不懂得惜福,則很難去開顯我們的智慧。
譬如,同樣是一刹那的時間,別人可以量周沙界,而你只能定在一個地方;又譬如以心清淨來講,能攝心清淨,它就遍滿塵沙界,但如果你的內心一直在起心動念,那要怎麼惜福?福慧不具足,又要再受那無量無邊的苦報。所以,這一點應該要明白。譬如我們在恭閱佛經,全部的時間都投注在那兒,當下沒有起心動念,是如如寂靜,這就是真實地用心在行持,也是最根本的惜福。
我相信一個人若有定力,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非常惜福。假使能夠「靈靈覺覺」,這就是我們已經開悟了。如果你不能攝心,心時常動來動去,這樣不只浪費時間,又沒辦法得到寂靜,那麼這一念的清淨心,就會隨著你輪迴三惡道,這就是不惜福。
又譬如在團體生活中,若凡事該你做的事你都避重行輕,這樣也是沒有惜福,只有浪費時間而已;人家能具足一切,而你卻在那裏起分別心,這樣就是沒有惜福。這不但是自己在造業,還會導致身心不安定,更會生起業障波浪。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去體會如何惜福?才能夠時時長養身心的清淨。
譬如平常洗衣服的水,我們可以拿來清洗浴廁或水溝,我相信這樣蚊蟲也會減少,還可以拿來澆花、澆菜。在日常生活中,回收剩下的水再利用,是比較麻煩,但也就是這種麻煩,才能建立我們惜福的心、清淨的心。如果你只想要方便,那你的心就沒有力量,一直都會使不上力。
還有,在大寮輪值也是一樣,把使用過的碗盤,先收疊整齊,放入一個大盆子中,舀出洗米水,依次一個一個先清洗過,洗到最後,大盆子裡會剩下菜屑。大盆子旁要放一個桶子,專門撿拾菜屑用的。菜屑桶是要拿出去出食,或放在外面的淨地,也就是倒在泥土地上,經過太陽的照射,菜屑和露水會被分解掉。如果將菜屑倒入水溝,排水道會油油的,螞蟻最喜歡吃油,這會讓水溝到處都是螞蟻,如果你沒注意到,提起水就沖下去,牠們會死掉。
出家都要守戒律,前五年都要學戒,一點一滴自己要去摸索。我們的「心」不是看大事情,而是越小的事情越要注意,越微細的地方越要去注意,這樣的心才叫做自性。
那你們用洗米水洗碗盤的時候,有用絲瓜布嗎?(
學員答:
有。
院長開示:
用洗米水洗碗,清洗至最後一道步驟才用絲瓜布。先說洗米的水,第一次洗米及第二次洗米的水不要裝太多,且兩次的洗米水都保留起來,這樣洗米水的澀度感很重,清潔碗盤就足夠了。接著洗碗盤時,一開始先用手,稍微使一點力。前幾道手續洗完後,洗到最後一道,才用絲瓜布,不然菜渣會沾黏在絲瓜布中,這樣會造成細菌的滋長,那就要很費心處理了。
另外,用鐵絲球刷洗鍋子也是一樣的。一開始清潔鍋子,若用鐵絲球洗也很不好,那塊鐵絲球要如何處理得很乾淨?若將鐵絲球清理得很乾淨,所花費的時間實在佔用太多。以煮好菜來說,雖然趕著用午齋,但是鍋子一定要先處理乾淨,這樣就不須使用鐵絲球清洗鍋子了,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再說,在大寮負責典座,譬如煮食菜餚,若用小火慢慢煮,有時候與菜的營養成份不相配,剛開始要趕猛火炒,若十分是全熟,你趕熱火炒六分,然後調至小火,這樣菜的營養才不會流失,而菜又會生出水來,這樣更柔軟。所以,我們要煮菜之前,所用的一切食材,全部都要準備齊全,才開始下鍋。
在工作中,自己要去培養做事情的流程,不要事情做到一半,再去準備什麼的,這樣時間就會拖延,菜煮出來,也沒什麼味道。而且老的菜、嫩的菜都要分開。若是較老的菜,就先切兩刀,用熱開水燙一下。我現在煮菜時,油都沒有先爆香,是直接把菜煮水,煮到快好了,油才淋下去,再盛裝起來,這樣整個大寮才不會全部都是油煙瀰漫。

所以,禪宗才說,禪就在行住坐臥中,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現在在人世間,生活當中,就是佛法。如果你沒有那個覺性,就如同社會上的人,他才不在乎,不講究惜福,對吧!他認為:錢是我賺的,我要怎麼花用都可以。
現在大家都消費習慣了,如果經濟萎縮下去,會比印尼更艱苦,比二十多年前的菲律賓更苦。你看,現在菲律賓人都出來當外勞,我們現在受用的物質太豐富了!台灣光復之後,我去鼓山寺、善德禪院服務,當時鼓山寺正在整修大殿,農夫在收冬割稻子,他們的住眾都要外出,向農家化緣稻穀,要一戶一戶化緣,並向施主說:「施主慈悲,阿彌陀佛!」那種日子,如果是你們要怎麼過?在一個道場裡,大家碰面就吃不消,那要你到外面化緣,怎麼吃得消!
從前的修行人,在大寮都用木柴煮飯。雨季的時候,木柴都是從山上撿回來的很濕,若要煮這餐飯就很辛苦,木柴燃燒不起來,煮好的飯「一粒熟一粒沒熟」(台語),還要跪在大眾師面前懺悔。你們現在做了不對的事情,有懺悔嗎?
以前淨律寺剛開山的時候,連道海律師、性梵老法師都要出來懺悔,現在是越來越沒有這種情形了,你說這樣內心要怎麼清淨?你們兩位居士,若想要出家,要自己發心,不要一直靠人家鼓勵;要反過來,向師長要求要出家。
社會上的人,大多數都是天天貪瞋癡,都是貪財產、貪財物。我們出家就是要斷生死,斷生死要真心求。古時候出家都是求來的,因為古時候出家,沒有那麼簡單,道場不隨便收留人的,因為沒有道糧。
古時候的人,一個家庭有的生五、六個或七、八個小孩,又找不到工作,沒有工作就無法養家餬口,生活就陷入困境。如果想要出家修行,道場還不容易收,這要看他的虔誠心,有的人求到天亮,還跪在那個地方求。
反觀現在,都是人家向他說:「來出家、來出家。」你看,以前我出家,是第一次還向師長要求剃度,但以後出家的人,都是在寺廟裡,還要別人鼓勵才願意出家。
現在都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差別就在那個主動的心。主動的心沒有了,就變成有條件,這就是煩惱啊!這就是我慢!你若是求之不得,又一直要求,你怎麼會起這種心,那是不可能的。
好啦!今天我們就研究到這裡。要如何惜福?是這次的題目,以學習教理來說,若能了解惜福,就一定會全心全意去學習,聽課時會專心,一點虛榮心、高慢心都沒有。今天聽講的課要背誦,又要去找資料來了解意涵,這就是懂得惜福,也就是學佛的開始。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03發心吃苦即了苦 part.1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發心吃苦即了苦 part.2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05修行最怕起心動念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07修行要有智慧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12持戒即明因果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55招擄獲人心的高效說話術《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 DISC 性格溝通學》這本書介紹了基於「DISC性格溝通學」的高效說話術,是一本提供實用建議的專為上班族打造的主題式對話指南。
Thumbnail
avatar
塔妮雅
2024-02-05
《牛排學》55 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分辨好老闆、慣老闆(上)好老闆擁有領導力、個人魅力、影響力,跟對老闆、事半功倍,前提是學會「識人」。
avatar
後沙發
2024-01-02
任何人都說服、想挺你的DISC性格溝通學:請託、談判、商聊、提案,55招擄獲人心的高效說話術 曾經有一位朋友長期跟我抱怨總是在職場上遇到不對盤的主管與同事,即便換了公司與部門,情況仍不見改善,一直到許久後才發現,原來問題並非出在他人身上,而是朋友本身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期望主管及同事滿足他的需求,也對他人抱有負面的刻板印象,因此很難以相互合作的前提與他人展開對話,自然在工作上也難以展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11-28
《表達與社交學》55 職場上一直有人向你說「辛苦了」,怎回比較好?(讀者QA)祝福大家能活在「互相幫忙、寵愛的可愛環境」中,而不再是強調人人吃苦,人人該吃苦的社會裡。
avatar
後沙發
2023-10-18
《辣妹學》55 看辣妹學後,桃花運旺超多人追,不知選誰?怎辦?(讀者QA)全部追求者,你的感受都差不多,跟誰互動都不錯的狀態,我建議這樣評估
avatar
後沙發
2023-10-03
大學讓我種下的 8 顆種子|真人圖書館|隨筆外傳 Ep.55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avatar
獵斯特
2022-07-21
學佛的告白學佛老人的告白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2-07-14
#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畢竟總是一堆人看到「含化學添加物」就會拒買。所以今天這篇將帶著大家認識分子,最後再來討論化學的道德爭議問題!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1-09-04
教學現場|恐龍餐廳開張了!小小服務生實習計畫這一次,恐龍班的孩子在食物主題的課程歷程中,體驗了一場以行動實踐品格教育的珍貴經驗。從扮演的情境故事中,討論正確的用餐禮儀與服務精神;並在一次招待外賓團體的機會中,化身最貼心的小小服務生,留下難忘的學習經驗。
Thumbnail
avatar
四季藝術
2021-01-14
學習說話的人|進步日誌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