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離開職場,4招讓你漂亮轉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算一算,離開學生校園的保護傘,今年是第九年,打開履歷表順著看向工作經歷清單,沒有一個工作超過三年,最短的是在補習班兼職三個月,過去的我很糾結數字,尤其是年資,單位至少要是「年」。在任何風氣都稍嫌保守的南台灣,工作的「穩定度」這件事,很頻繁在面試的時候被面試官「關心」,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在過去工作上獲得的收穫及表現。
近期剛轉換到新單位滿一個月,有感而發,身手軟一點,每一個人都可以漂亮轉身,這篇分享我的故事。

我的轉職九彎十八拐

大學主修醫管,前幾份工作都離不開醫院,細數歷經初出茅廬的第一份工作骨科地區醫院行政、自薦到北區醫學中心行政、回到南台灣的區域醫院行政、飛過台灣海峽的跨海工作,最後因疫情回到台灣的公部門行政,以上不到三句話,就概括過去九年的工作職涯。

讓經歷成為繼續往前跑的助力

讓經歷成為繼續往前跑的助力

職場生存心法

到了一個新職場或是新單位,和人第一次接觸的30秒,決定了你在別人心中的第一印象,是活潑、是害羞、是自傲或是幽默,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沒有所謂的對錯,盡可能展現最自然的你,同時,你也要覺得自在。
再來要融入新的團體,首先必須認清沒有辦法讓所有人喜歡你,才不會輕易玻璃心破碎,單位有人力需求,也就是希望補進新人共同分擔業務量。
在工作上,身為新人的你可以怎麼做?

  1. 主動且積極學習:所有不知道都是正常,不要心慌更不要擺爛,主動找答案。
  2. 尊重前輩,保有原則:老鳥欺負菜鳥這件事,只有菜鳥願意被欺負才會成立。
  3. 讓團隊也讓主管放心:主動回報進度、困難點與你的解決方案。
  4. 有效管理時間:要學的事情很多,漸進學習,排序輕重緩急,不要白忙一場。
隨手記下來,透過肢體記憶可以延長記憶時間

隨手記下來,透過肢體記憶可以延長記憶時間

除了工作交集,更屬於同一個團隊、生活在一樣的辦公空間,在我過去的經驗上,同事也可以成為朋友,只要彼此都能適當拿捏工作和交情的尺度,避免情感勒索。
在工作交集上,你可以怎麼做一個「好人」?

  1. 主動展現「微笑」:是一種感染氣氛很好的特效藥
  2. 真心誇獎: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真誠表達你的感謝及鼓勵
  3. 廣結善緣:善待及維繫每一個弱連結,專注於將事情做好,避免糾結於情緒


總有離開那一天

如果你沒有打算在現在的工作職場做上一輩子,直到退休,勢必會面臨離開的場景。

回想過去自己在每個階段畫下句點的那時後,都做了什麼?
要如何做到別人心坎裡?

離職訪談改善建議、工作交接、賀禮感謝、卡片祝福,這些我都做過,更隨著離職的經驗增加而成熟精進,等等,這是好事嗎?曾經接收到原職場的同事回饋說新人再接續我的工作很快的就得心應手,我想新人能力好是一點,但另外他很感謝這份交接秘笈,聽到得當下,覺得整理「交接資料」這件對我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卻是給老東家很大的幫助,這讓我很有成就感。離職,也像學習武功那樣有著一套招式,需要經驗值累積與實戰練習,期待能透過以下招式,找到你的靈感。

  • 招式一:冷靜提出離職-講述個人需求與未來職涯規劃,表示是思考後的行為,而非衝動決定。
  • 招式二:維持人脈管道-透過任何媒介給予彼此祝福,留下聯繫方式,例:卡片、郵件、紙條,別忘了在往後大小節日送上祝福,保有連結機會。
  • 招式三:交接清冊與圖示說明-視職務內容調整形式,例:行政職偏向電腦作業、程式操作與資料歸檔,最後請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方便緊急諮詢。
  • 招式四:離職程序-和最後一天遇到的每一個人微笑說再見,就算你心裡有再多惡毒話想說,這不是假掰,而是更高的格局,我在乎的是長遠發展。
除了文字教接清單,我會再附上操作步驟圖片

除了文字教接清單,我會再附上操作步驟圖片

在這個人與人相處的世界,除非自給自足,生活不免俗還是得與其他人交流,哪怕只是買一杯飲料,都還是得說出你想喝什麼,更何況是每個人平均要待上45年的職場。

分享我的離職經驗與心得,祝福每一個想轉換職場卻不知如何是好的讀者,都能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漂亮轉身。

歡迎追蹤,也可以在下方幫我拍手五下唷!

歡迎追蹤,也可以在下方幫我拍手五下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光-avatar-img
2021/04/07
我都用電腦的,我不會用手機改。等能access到電腦再改吧,不急得。Have a nice day!
茶布斯閱世界-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09
我也是習慣使用電腦編輯,手機為輔,錯字已修正囉,再次感謝提醒~
時光-avatar-img
2021/04/07
很清楚的寫法,還有圖表呢! 情感勒「索」喔,改一下吧! :)
茶布斯閱世界-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07
謝謝時光的鼓勵,還有很用心的改錯字,這是看過每個字才能夠發現的呢! (但我居然找不到手機方格子網頁的”編輯文章”,慌張)
avatar-img
職場小資女的氧氣人蔘
217會員
103內容數
自我成長、閱讀、職場、心態
2023/06/21
我們時常被「年資」、「年齡」、「他人眼光」、「習慣」等束縛在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框框裡,又或許是現實情況所逼,但其實我們能讓自己有更多選擇,前提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文中會分享3個招式,增強我們面對冒險的勇氣。
Thumbnail
2023/06/21
我們時常被「年資」、「年齡」、「他人眼光」、「習慣」等束縛在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框框裡,又或許是現實情況所逼,但其實我們能讓自己有更多選擇,前提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文中會分享3個招式,增強我們面對冒險的勇氣。
Thumbnail
2023/05/25
我們很常受到社會框架約束而不自覺,在職場中人們確實對於「數字」很有感覺「多久升職,今年又加薪多少?」,今年是我踏入社會的第11年,有感的不只有年資,還有那愈來愈茁壯的大腿,常開玩笑說自己的職涯彷彿在走九彎十八拐,回過頭來也才發現,很多時候在選擇當下認真踏出的每一步,會引領你走向更寬廣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2023/05/25
我們很常受到社會框架約束而不自覺,在職場中人們確實對於「數字」很有感覺「多久升職,今年又加薪多少?」,今年是我踏入社會的第11年,有感的不只有年資,還有那愈來愈茁壯的大腿,常開玩笑說自己的職涯彷彿在走九彎十八拐,回過頭來也才發現,很多時候在選擇當下認真踏出的每一步,會引領你走向更寬廣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2023/03/11
現代人喜歡做「測驗」應該是出了名,比起以前,我們更有興趣想探究自己是因為什麼樣的心理情境,而反射出這樣的行為。除了透過測驗方式認識自己未知的內心世界,也許從一些成長過程可以拼湊出一些線索,關於「人生」。
Thumbnail
2023/03/11
現代人喜歡做「測驗」應該是出了名,比起以前,我們更有興趣想探究自己是因為什麼樣的心理情境,而反射出這樣的行為。除了透過測驗方式認識自己未知的內心世界,也許從一些成長過程可以拼湊出一些線索,關於「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領完年終獎金,很多人可能因為各種因素,會在這時候選擇離職。其實離職不是每次都要選擇撕破臉的,也不一定每次的離職都要跟前公司交惡,離職其實可以做到,大家都祝福你往下一個階段邁進這種程度,只要你相信這件事情是存在的。
Thumbnail
領完年終獎金,很多人可能因為各種因素,會在這時候選擇離職。其實離職不是每次都要選擇撕破臉的,也不一定每次的離職都要跟前公司交惡,離職其實可以做到,大家都祝福你往下一個階段邁進這種程度,只要你相信這件事情是存在的。
Thumbnail
自從我離開醫學中心轉戰居家護理,很多人私訊問我說「你怎麼這麼勇敢?」、「怎麼做到的?」「要準備什麼?」 我人生換過兩次工作,都是做好萬全的準備才退場,越換才越了解自己過的想要的人生是什
Thumbnail
自從我離開醫學中心轉戰居家護理,很多人私訊問我說「你怎麼這麼勇敢?」、「怎麼做到的?」「要準備什麼?」 我人生換過兩次工作,都是做好萬全的準備才退場,越換才越了解自己過的想要的人生是什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你害怕換工作嗎?換工作就等於歸零嗎?我不這麼認為。說穿了,我們只是害怕下一個工作,比現在更糟。除了自己的卻步,還有旁人的耳語,都讓你開始懷疑想要變得更好的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在這篇我想談的是,我的轉職過程與適應,從醫療產業-創業領域-公務體系,看似毫無關聯,但我從每個工作經驗中,帶走一些看不見的能力。
Thumbnail
你害怕換工作嗎?換工作就等於歸零嗎?我不這麼認為。說穿了,我們只是害怕下一個工作,比現在更糟。除了自己的卻步,還有旁人的耳語,都讓你開始懷疑想要變得更好的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在這篇我想談的是,我的轉職過程與適應,從醫療產業-創業領域-公務體系,看似毫無關聯,但我從每個工作經驗中,帶走一些看不見的能力。
Thumbnail
也許從我這個世代開始,已經不存在待一輩子的公司,除非你自己是創業老闆。二十多年的職涯,累積了幾次的離職經驗,有好散的,也有不愉快,也有被離職的,但事後回想起那些不愉快離職,反而是翻轉職涯的關鍵點。
Thumbnail
也許從我這個世代開始,已經不存在待一輩子的公司,除非你自己是創業老闆。二十多年的職涯,累積了幾次的離職經驗,有好散的,也有不愉快,也有被離職的,但事後回想起那些不愉快離職,反而是翻轉職涯的關鍵點。
Thumbnail
算一算,今年是離開學生校園保護傘的第九年,打開履歷表順著看向工作經歷清單,沒有一個工作超過三年,過去的我很糾結數字,尤其是年資,單位至少要是「年」。在經歷過幾次轉職之後,也在「離職」這件事找到一種成就感,如何漂亮的轉身,接受老東家的真心祝福帶往下個目的地,多留意幾件事,你也可以畫下完美句點。
Thumbnail
算一算,今年是離開學生校園保護傘的第九年,打開履歷表順著看向工作經歷清單,沒有一個工作超過三年,過去的我很糾結數字,尤其是年資,單位至少要是「年」。在經歷過幾次轉職之後,也在「離職」這件事找到一種成就感,如何漂亮的轉身,接受老東家的真心祝福帶往下個目的地,多留意幾件事,你也可以畫下完美句點。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離職前必須想清楚的事,你做了嗎? 她是公立大學冷門科系畢業,在學時沒特別想過之後要做什麼工作,所以成為社會新鮮人後,花了3年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客服、櫃檯、研究助理、業務,一開始只有新創小公司願意用她,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她得頂著低薪做2個以上不同職務的工作內容,撐了一陣子之後,因緣際會被推薦到
Thumbnail
離職前必須想清楚的事,你做了嗎? 她是公立大學冷門科系畢業,在學時沒特別想過之後要做什麼工作,所以成為社會新鮮人後,花了3年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客服、櫃檯、研究助理、業務,一開始只有新創小公司願意用她,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她得頂著低薪做2個以上不同職務的工作內容,撐了一陣子之後,因緣際會被推薦到
Thumbnail
很多人敲碗離職這一篇,我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寫的,這一篇有我離職的過程紀錄,這個過程讓我收穫很多,但如今回頭看,還是有不少可以更好、更圓融的方式。 還記得第一次正職要提離職之前,心裡其實想了好
Thumbnail
很多人敲碗離職這一篇,我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寫的,這一篇有我離職的過程紀錄,這個過程讓我收穫很多,但如今回頭看,還是有不少可以更好、更圓融的方式。 還記得第一次正職要提離職之前,心裡其實想了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