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敢說超強,但確實很便利:《超強便利貼筆記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Hi this is Allee,今天要分享的是已經實作一陣子的《超強便利貼筆記術》。由書名便可以知道,這本書是教大家以「便利貼」這樣文具進行筆記的方法。

不要靠記憶,而是靠記錄。

這句話可說是近年來各式各樣筆記術存在的最強理由。

筆記,不再只是學習時候所需,在生活上,我們更需要使用筆記來讓每日生活過得更好。相較於用大腦記憶各項資訊而有的不清晰、遺忘等等,不如用紙筆、手機等工具將其記錄下來。不將腦力花費在儲存資訊上,而是花在資訊處理、決策上面,讓生活達到更有效率的目的。

雖然現代人人手一機,但是利用手機作記錄其實有很多不便之處。如果是傳統用文字記錄的方式,手機無論打字或是手寫都比不上電腦、紙筆的速度;使用照片記錄,卻又有著整理、搜尋上的困難。

傳統的紙筆筆記雖然方便,但固定的頁面、格式有時讓強迫症的使用者(我)感到很累。過去我使用過固定頁數的筆記本,卻常常因為公事和私事合併記錄在同一本子裡,看到寫不滿的筆記頁覺得阿雜。如果分作數本筆記,又很難一次攜帶這麼多東西在身上。

後來,我改用活頁式的筆記本,算是解決了上述的困擾。但是固定頁面的問題,仍是讓稍微有強迫症的我感到為難:寫錯字了、要不要換行、用什麼顏色、寫得不整齊…諸多小細節的問題讓我在做筆記的時候感到頭疼。

選擇使用便利貼,可以讓「過於在意筆記本」的我,省去這個煩惱,畢竟便利貼的版面小,資訊少,重寫也不會很花時間。

分類是很惱人的。

這是書本中另一句喚起我共鳴的話。

無論是用什麼顏色的筆,子項要做什麼標記等等,都是阻礙我筆記時的雜念。雖然我寫筆記的時間已長達數十年,仍是會被這些問題迷惑。

而書中作者所提出的答案,也是我最終找到的解答,也就是:不作分類。

這個不作分類的範圍很廣,以作者為例,他的不作分類是「無論什麼想法都用便利貼記錄下來」,再歸檔到各自的類別。

實際應用上,我的作法是筆記時只用一種顏色,只用簡單的標記符號(通常是.、。、-),等到日後整理筆記時,再用另一種顏色註記重點以及順序。

這樣的作法,有效地解決我在作筆記時被各種選擇阻礙的困境,而只是專注在「記錄」這件事上。筆記下來的資訊該如何運用,並不是記錄當下所要思考的問題。

本書缺點:概念不清、商品缺乏

雖然我在這本書中得到了許多有幫助的想法,但這本書仍是有不少可以吐嘈的地方。

首先,書中有許多類比的部分,概念並不清楚,作者運用的比喻會讓人一頭霧水。

「大腦和電腦都是相似的三層式架構。天地人、海陸空、紅藍黃、松竹梅、人物錢等,萬事萬物都是三層式架構。」

電腦中的三層式架構是使用者介面層(presentation tier)、商業邏輯層(business logic tier)、和資料服務層(data services tier)。換句話說,使用者介面層是使用者所見以圖示或表單等輸入資訊,商業邏輯層負責資料處理等運算工作,資料服務層則是儲存資料的資料庫。

但是用天地人、陸海空來比喻這個三層式架構,真的是讓人無法理解這三層中間的關連。

利用「便利貼筆記術」是如何模擬電腦的三層式架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每一次的筆記就是一筆資料,把這些便利貼收集起來,就是一個資料庫。

而當我們要依據不同的需求提取筆記時,就可以自由地把這些便利貼挪移或是作連結,這個過程就像是電腦處理使用者需求時的運算。

最後,由提取、整理這些便利貼的結果,就是最後運算出來的結果。

其實,這套邏輯也很類似於卡片整理術,只是用便利貼的取得更為方便、無負擔。

本書的另一個缺點,則是作者所推薦的商品很難找到。

便利貼通常只有上方一小條面積有黏性,為了避免掉落或是翹起來不好看,作者推薦了大面積黏貼範圍的產品如gnotes mobile,但是在台灣卻找不到同名的產品。

以及作者大力推薦的「便利貼保護套」,更是完全沒有這類型的商品。

最後,我在書店找到了一款名為「全面貼」,有近5/4的面積是黏貼面,而且下一張的書寫也不受黏貼面的影響,十分難得。

而「便利貼保護套」其實就是不要讓隨身攜帶的便利貼四散的工具,有Rhodia便利紙的no11皮套,似乎是頗為合適的工具,以及另一個作者所用的方式:利用手機皮套的內側,隨身攜帶筆記用的便利貼。


raw-image

最後,附上我閱讀後的便利貼。最近的讀書筆記都用類似的方法作,覺得快速許多,不再被很多預設的想法困住筆記速度。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時,藉由便利貼上的文字,可以更快地回憶書中重點,排出清楚的脈絡。

如果你和我一樣,很容易揪結在筆記的形式上,建議你可以試看看改用便利貼,跳脫被形式局限的思考。

我是Allee,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在日本大學的時候也都用「活頁紙」做筆記,我是用B5大小的活頁紙,用起來的感覺就很像比較大張的便利貼,只是更方便收納整理。 一直想說找時間要來整理大學時的筆記,可是一直拖延到現在都還沒有弄😆
Allee-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10
我的B5筆記也是便條紙的概念,什麼都寫什麼都不奇怪… 我沒有用過電子筆記,感覺很微妙。一方面是筆記時總是線拉來拉去,用打字的太整齊了XD 但如果買了ipad,我怕目前會買前好努力,買後愛奇藝Orz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23
《鈍感力》是一本我一直想讀的書,但實際讀了後,又有一種「咦?」的心情,甚至一度懷疑起是不是版本的問題(我閱讀的是簡體中文版),讓我對這本期待已久的書籍有著這麼複雜的感受。​​ 書中有些段落,讓我在看的時候產生「真是如此嗎?」的疑問。但考慮到這本書是一本類似散文集的書籍,而非勵志或是科普類書籍,
Thumbnail
2024/05/23
《鈍感力》是一本我一直想讀的書,但實際讀了後,又有一種「咦?」的心情,甚至一度懷疑起是不是版本的問題(我閱讀的是簡體中文版),讓我對這本期待已久的書籍有著這麼複雜的感受。​​ 書中有些段落,讓我在看的時候產生「真是如此嗎?」的疑問。但考慮到這本書是一本類似散文集的書籍,而非勵志或是科普類書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其實我不太擅長筆記,經常寫完就放著堆在一起也…
Thumbnail
其實我不太擅長筆記,經常寫完就放著堆在一起也…
Thumbnail
讀完卡片盒筆記和防彈筆記法後,我發現兩者的核心上有很大的共通點!只在於面向的應用情境不同,以及實現的方式不同。我認為若能掌握其中的底層邏輯,融會貫通其精神,即可不拘泥於工具和實作,演化出更適合自己使用的筆記法。就讓我來分享學到的給大家吧!
Thumbnail
讀完卡片盒筆記和防彈筆記法後,我發現兩者的核心上有很大的共通點!只在於面向的應用情境不同,以及實現的方式不同。我認為若能掌握其中的底層邏輯,融會貫通其精神,即可不拘泥於工具和實作,演化出更適合自己使用的筆記法。就讓我來分享學到的給大家吧!
Thumbnail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比技術:德國教授超強密技,促進寫作、學習及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作者:申克·艾倫斯;譯者:吳琪仁;2022年5月1日初版一刷。當初看到這本書封面,就自認為一本工具書,一本教你如何記...
Thumbnail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比技術:德國教授超強密技,促進寫作、學習及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作者:申克·艾倫斯;譯者:吳琪仁;2022年5月1日初版一刷。當初看到這本書封面,就自認為一本工具書,一本教你如何記...
Thumbnail
我發現我不是特別聰明,而且一次只能專心在一件事上,但我的筆記方式很適合我,藉此補足了我的缺點
Thumbnail
我發現我不是特別聰明,而且一次只能專心在一件事上,但我的筆記方式很適合我,藉此補足了我的缺點
Thumbnail
在中國有位學習夥伴Nicole對我的筆記太有興趣。我是位即課筆記紀錄師,也是知識卡片三星圖卡師。 知識卡片透過簡報軟體將知識萃取出來,梳理結構做出讀者能看懂的視覺化作品。 即課筆記紀錄師,每堂課程下課後,就在學習群組會收到我的「手寫筆記重點紀錄」。 我今天會用簡單的5個部份跟大家分享高效筆記思考術。
Thumbnail
在中國有位學習夥伴Nicole對我的筆記太有興趣。我是位即課筆記紀錄師,也是知識卡片三星圖卡師。 知識卡片透過簡報軟體將知識萃取出來,梳理結構做出讀者能看懂的視覺化作品。 即課筆記紀錄師,每堂課程下課後,就在學習群組會收到我的「手寫筆記重點紀錄」。 我今天會用簡單的5個部份跟大家分享高效筆記思考術。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教你從做筆記到寫作的方法,而它的重點在「連結」。以往我們做筆記都是獨立的一份一份,很常有做完筆記幾天之後就忘記的狀況。但卡片盒筆記因為有連結形成脈絡,相同主題的筆記會串聯在一起。平常做好筆記,不只有助於掌握知識,也有助於寫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教你從做筆記到寫作的方法,而它的重點在「連結」。以往我們做筆記都是獨立的一份一份,很常有做完筆記幾天之後就忘記的狀況。但卡片盒筆記因為有連結形成脈絡,相同主題的筆記會串聯在一起。平常做好筆記,不只有助於掌握知識,也有助於寫作。
Thumbnail
想要跟你介紹一本會「徹底推翻」你過去學習方式的書:《卡片盒筆記》你可曾寫作時常缺乏靈感,不知道從何下手? 若你是知識工作者,這本書中教的最重要的3個觀念將可以幫助你在學習、思考、寫作上帶來極大幫助!讓你從缺乏靈感的人變成靈感滿出來,不知從何下手的人。相信我,讀完這本書,你就回不去了。
Thumbnail
想要跟你介紹一本會「徹底推翻」你過去學習方式的書:《卡片盒筆記》你可曾寫作時常缺乏靈感,不知道從何下手? 若你是知識工作者,這本書中教的最重要的3個觀念將可以幫助你在學習、思考、寫作上帶來極大幫助!讓你從缺乏靈感的人變成靈感滿出來,不知從何下手的人。相信我,讀完這本書,你就回不去了。
Thumbnail
如何將圖文訊息作適切搭配,減少雜訊干擾? 這是不少想學習視覺筆記的朋友詢問我的問題,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與坊間資訊圖解相關書籍,尤其推薦奕酉老師的《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一書,我想分享四個我自己的觀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140
Thumbnail
如何將圖文訊息作適切搭配,減少雜訊干擾? 這是不少想學習視覺筆記的朋友詢問我的問題,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與坊間資訊圖解相關書籍,尤其推薦奕酉老師的《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一書,我想分享四個我自己的觀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140
Thumbnail
們必須時時謹記,若要讓寫筆記變成一個可以長久實踐下去的習慣,我們必須讓這件事能簡單、方便的進行下去,千萬別讓完美主義阻斷了心流。
Thumbnail
們必須時時謹記,若要讓寫筆記變成一個可以長久實踐下去的習慣,我們必須讓這件事能簡單、方便的進行下去,千萬別讓完美主義阻斷了心流。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已經實作一陣子的《超強便利貼筆記術》。由書名便可以知道,這本書是教大家以「便利貼」這樣文具進行筆記的方法。 不要靠記憶,而是靠記錄。 這句話可說是近年來各式各樣筆記術存在的最強理由。 筆記,不再只是學習時候所需,在生活上,我們更需要使用筆記來讓每日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已經實作一陣子的《超強便利貼筆記術》。由書名便可以知道,這本書是教大家以「便利貼」這樣文具進行筆記的方法。 不要靠記憶,而是靠記錄。 這句話可說是近年來各式各樣筆記術存在的最強理由。 筆記,不再只是學習時候所需,在生活上,我們更需要使用筆記來讓每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