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年-2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卷2-我是不是在作死?

搬到現在這個地方住也兩年了。兩年來,交了兩個女朋友,其中一個就是他。之所以會搬到現在這個地方住,最主要是因為工作方便,至少不用每天開車近一個小時上班。而且下了班之後,要處理一些有關教學的事情以及跑堂上課說真的也比較方便。原本以為不會久住的,誰知道一住就是兩年。工作也換了好幾個。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特別突出的人,甚至可以說可能有點自大、自負、自以為是。但能力可能遠不及我嘴巴上所說的那樣。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想應該是因為身邊的朋友能力真的都太強大了吧。相處久了,也就慢慢把自己期待成那個樣子,所以很多事情總是以為自己做得到,但事實上往往給自己挖了很大的坑卻不自覺。

在部隊幹了15年的軍官,說真的別的沒學到,做計畫跟嘴砲功力可能以現在我身邊相處的人而言,我說第二,也就幾個老闆敢稱第一了吧。雖然後來都跟那些老闆們相處的不是很愉快。可能是個性使然,也可能是能力真的不足吧。

退伍以後,其實找工作的過程並不順利,尤其在讀完博士(還沒畢業)的狀態之下,窩在研究所老師的研究室一年,幫他創了一個研究中心,幫他角逐系主任之位。雖然最終依然沒有拿到那個位置,只是至少研究中心成立了,也合寫了一篇論文作為初試啼聲之作,去香港教育大學發表的過程說真的也得到熱烈迴響。這篇文章也收錄在他們的其中一本書當中。

離開學校之後,就開啟了我的流浪生活。我想起了當年剛畢業服役工作的地方-台中。於是我回到台中,畢竟窩在嘉義那個鬼地方,雖然是故鄉,但終究工作機會畢竟有限,尤其對於我這種接近中年退役轉業的更是如此。找工作的過程當中,我不斷地思考,我會什麼呢?我回想著過去15年在軍中所學的點點滴滴,好像真的可以派上用場讓我在社會中可以謀求一席之地的能力似乎真的沒有。除了我會管部隊、我會罵人、我會寫計畫、我會督導以外。

當時,我所投遞的職務類型幾乎是計劃、企劃、研究人員跟教育人員一類。尤其在研究人員跟企劃人員投得尤其多。教育類則是不無小補,投看看,抱著能教我就教看看的心態去投遞履歷的。

我想現在很多年輕人應該跟我當時的想法一樣,在當時真的就是履歷遞了一封又一封,無聲卡也是一張又一張的領。萬念俱灰的狀態之下,找了人力銀行的履歷健診顧問聊聊。那位顧問表示:「看了看我的履歷,我繼續找那些基層的工作,肯定不會要我的。一來是因為年紀的關係、二來則是因為我也有一定程度管理經驗。年紀輕的主管肯定不會認為我是一個好管理的人物。要不往主管職試試?」

聽完他的話,我果斷改變我的策略跟方向。勇敢的往「作死」喔不!是主管的道路前進吧。就在我邊改履歷邊找尋合適職缺的某一個下午。我接到一通電話,是某報社的教育事業部師派打來的電話。

「請問是劉先生嗎?」

「是!」

「我是某報社教育事業部的師派,敝姓黃。」

「您好您好!什麼事嗎?」

「是這樣,我有看到您在人力銀行投遞的履歷,對於您的經歷跟學識我們非常好奇,想要邀請您跟參加我們的線上面試,是一種試教。通過的話您就可以成為跟我們的承攬合作教師。您願意嗎?」

當下我正愁著沒工作呢。當然是立馬答應了。

「好好好,請問何時呢?我該準備什麼?」

在聽他簡單的說明線上面試與試講試教的相關要求及規則後,便掛上了電話。

幾天後,約好的線上面試時間到了,很開心地上了線。畢竟我很認真的準備這次的試教。誰知道講不到5分鐘就被打斷,接著就是一系列行禮如儀的面談對話過程,以及確認雙方責任義務等等相關的內容。

就這樣,我進了那個報社,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承攬,當了他們家往學校派駐的作文老師。也是我認識他的開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是剛好開了運?還是就在走霉運?自打報社的工作機會把握住之後,陸陸續續也來了一些工作與面試邀約。雖然那些工作都不咋地,但現階段的我有什麼資格挑工作呢?先做看看再說吧。

第一個工作是一間販售有關健診服務的公司,當時看他們在人力銀行刊登徵求顧問講師,我不疑有他,接到電話後老闆還煞有其事的跟我說明這個工作多需要專業性如何如何云云,還邀請我到台南總公司去面試。一到那差點沒傻眼,在一個民宅的車庫裡面,就是一個中年老闆的泡茶台。就這樣愉快地完成面試,然後我就回到台中辦公室上班了。一週後報到。

上任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美其名是去做健診宣導,其實到後面做的事情根本就是販售包套專案,而且所設定的受眾也不見得是消費得起的那種。更誇張的是剛開始跟我說是不背業績,但是要協助現場銷售人員解答。到最後還是扛起了業績。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上班第一天,西裝筆挺的去報到,到了辦公室發現所謂的「台中辦公室」其實也不能算是辦公室,是在台中工業區中的一棟民宅大樓裡的一個單位,三房兩廳的格局。平常我們工作的地方就是在餐廳的飯桌跟客廳的茶几。其中一個房間是老闆來台中的專用辦公室。另外兩間則是當我們出完外勤的休息室。

在這個點的同仁除了我,另外有兩位女同事。一位是台中點負責的會計小姐,另一位則是負責帶我的「學姊」。等等,說好的助理呢?不會講師是我,助理也是我吧?連出去跑點的簡報也要我自己做?當時我心裡是這樣想的。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就看看再說吧。

才剛報到,立馬收到通知:「下午有一個點要跑,是一間律師事務所。」學姊這樣說。「不過你才剛來,也不知道要準備什麼,你就跟著跑吧,看看我們在做什麼,也熟悉熟悉。」

我有點不知所以的應了下來。

就這樣,跟著跑完第一天之後,我就大致掌握該講什麼了。

回到辦公室,我開始跟學姊討論某些要講的重點跟整個流程要不要調整之類的一些疑問。學姊跟我說:「要不,你試著更新一套新的演講簡報?反正陳總對你的驗收也是以這個為主。」

聽到這話,我似乎也只能應了下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我做簡報很快,但回到家也是花了一點時間重新研究跟排版製作。

正在邊做簡報邊咒罵的時候,有電話打來。我心想:「下班時間誰還會打來?」

是報社的派課通知,是黃小姐打電話來:

「老師,現在有兩個學校要派課給你,一間是台中的知名私立女中,是高三。不過你不用擔心,因為這個班是三師聯合,所以你只要負責你的單元就好。另一間學校是比較中後段的私立高中,是高二高三混班,這個班你要稍微辛苦點,因為程度的差異上比較不容易掌握。」

就這樣從開始詢問授課細節等等相關內容,到聊天聊地聊東西,不知道是我能聊還是他也很愛聊,總之聊開了。一講就講了2個多小時。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幾乎只要有時間,我們都會講電話講上一段時間。不過因為她有男朋友,我也就沒有去碰觸那條界線。就是在可以聊天的範圍內大聊特聊。而且至少會是一個小時起跳。

是我很會講嗎?還是對方也很愛講呢?又或者,透過這樣講電話的方式,撫慰了彼此需要宣洩跟被理解的需求嗎?說真的我不知道,但事後想想,這麼做其實很危險,危險的事情是,雖然我暫時沒有那個想法,但很難保再這樣持續深談下去會出現陷入的一天。不管是我或是他。

話說:「不作就不會死,但我不明白這是在作死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梧儜的沙龍
3會員
11內容數
其實就是無為,但是是無法作為,對生活無力、對工作無奈、對家庭無言 只好透過文字分享取得共鳴
梧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29
其實自從你重新開啟封鎖那天,我就已經知道了。原本是想要跟你說些什麼、寫些什麼,但事後想想也就作罷。 我問自己,蠢事幹的還不夠嗎?那些一時腦熱的行為還不夠蠢嗎?我可以理解我自己當時為什麼會那麼做,更可以理解造就如此局面的原因。 所以問我後不後悔?我後悔,卻也不後悔。因為我知道在愛裡,再理智也都不理智,
2021/04/29
其實自從你重新開啟封鎖那天,我就已經知道了。原本是想要跟你說些什麼、寫些什麼,但事後想想也就作罷。 我問自己,蠢事幹的還不夠嗎?那些一時腦熱的行為還不夠蠢嗎?我可以理解我自己當時為什麼會那麼做,更可以理解造就如此局面的原因。 所以問我後不後悔?我後悔,卻也不後悔。因為我知道在愛裡,再理智也都不理智,
2021/04/10
卷6-竭盡人事兮之所能 要從哪一天算起我也不知道。是事發當天?還是換門鎖?不敢算了。每天過的生活其實就是週而復始的像陀螺一樣轉啊轉啊轉。跟他不在身邊的時候有沒有不同呢?有!更忙了。現在的我幾乎每天都必須把自己弄到筋疲力盡,一定是要用爬的回家才甘心。我不能不這麼做,現在我的工作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腦力的
2021/04/10
卷6-竭盡人事兮之所能 要從哪一天算起我也不知道。是事發當天?還是換門鎖?不敢算了。每天過的生活其實就是週而復始的像陀螺一樣轉啊轉啊轉。跟他不在身邊的時候有沒有不同呢?有!更忙了。現在的我幾乎每天都必須把自己弄到筋疲力盡,一定是要用爬的回家才甘心。我不能不這麼做,現在我的工作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腦力的
2021/04/09
卷5-以愛止恨‧是為常法 從事件爆發到今天其實我已經不想去計算日子了,過去在部隊裡面整天數饅頭過日子的生活已經讓我覺得計算天數這件事情很愚蠢。但我還是去算了......,原因在於我必須這樣提醒我自己,提醒自己這件事情我的處理方式是多麼愚蠢、幼稚跟可笑。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水調歌頭 月
2021/04/09
卷5-以愛止恨‧是為常法 從事件爆發到今天其實我已經不想去計算日子了,過去在部隊裡面整天數饅頭過日子的生活已經讓我覺得計算天數這件事情很愚蠢。但我還是去算了......,原因在於我必須這樣提醒我自己,提醒自己這件事情我的處理方式是多麼愚蠢、幼稚跟可笑。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水調歌頭 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高雄 也是莫名其妙應徵上的 工作內容其實跟我所學沒多大的相關性 會去上班也是因為應徵的第一家公司願意錄取我 我就去報到上班了。 這家公司略有規模,也是上市公司 雖說歸類在電子行業,不過更像是家族企業 裏頭的重要幹部都是皇親國戚 不過這也是20幾年前的事 現在說不定已經大不相同了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高雄 也是莫名其妙應徵上的 工作內容其實跟我所學沒多大的相關性 會去上班也是因為應徵的第一家公司願意錄取我 我就去報到上班了。 這家公司略有規模,也是上市公司 雖說歸類在電子行業,不過更像是家族企業 裏頭的重要幹部都是皇親國戚 不過這也是20幾年前的事 現在說不定已經大不相同了
Thumbnail
4年很快地過去,到了畢業的時候,終於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了。我還是寫很長,回顧一下這個半百的人生。 我的「出社會」,還是待在同一個學校中,那叫「出社會」嗎?不同的是,不再每天去上課,只有進修需要,或被指定時,去上幾小時而已。要工作,發揮在學校裏所學的,為自己的專業盡份心力,還有用賺來的錢養自己、養
Thumbnail
4年很快地過去,到了畢業的時候,終於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了。我還是寫很長,回顧一下這個半百的人生。 我的「出社會」,還是待在同一個學校中,那叫「出社會」嗎?不同的是,不再每天去上課,只有進修需要,或被指定時,去上幾小時而已。要工作,發揮在學校裏所學的,為自己的專業盡份心力,還有用賺來的錢養自己、養
Thumbnail
人物故事 關於 教授、警衛以及療養院 因為不斷的與人們相遇,我才成為這樣的自己。
Thumbnail
人物故事 關於 教授、警衛以及療養院 因為不斷的與人們相遇,我才成為這樣的自己。
Thumbnail
開始放假後,心理整個放輕鬆,在人生軌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前,先回南部老家探望父母,簡單地跟父母說一下我要換工作,要先休息一陣子了,不過他們也不清楚我平常工作內容是什麼,對我工作的產業也完全沒概念,所以也沒多問什麼,只是準備了很多好吃的,要我在家好好休息。
Thumbnail
開始放假後,心理整個放輕鬆,在人生軌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前,先回南部老家探望父母,簡單地跟父母說一下我要換工作,要先休息一陣子了,不過他們也不清楚我平常工作內容是什麼,對我工作的產業也完全沒概念,所以也沒多問什麼,只是準備了很多好吃的,要我在家好好休息。
Thumbnail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Thumbnail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Thumbnail
歷經兩年的風風雨雨,倒也不認為未來會更壞,只是讓我更懂得去反求諸己,才能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歷經兩年的風風雨雨,倒也不認為未來會更壞,只是讓我更懂得去反求諸己,才能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2018年,我在第一份工作時面談一位50歲的男性同仁。 剛從約聘轉正職,也未服務滿合約期限,要賠違約金。 「沒關係,就賠啊!我想要走,我不想做這個。」他豁達地說。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只想安穩過日。 「所以你應該找好下個工作了?」我擔心地問。 「錢再賺就有了,我做什麼都可以啊,我覺得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你
Thumbnail
2018年,我在第一份工作時面談一位50歲的男性同仁。 剛從約聘轉正職,也未服務滿合約期限,要賠違約金。 「沒關係,就賠啊!我想要走,我不想做這個。」他豁達地說。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只想安穩過日。 「所以你應該找好下個工作了?」我擔心地問。 「錢再賺就有了,我做什麼都可以啊,我覺得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