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分享 #RoamEdit 這是我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之一。​
如大家所知,我是個扎實的「筆記俠」。即使盡量使用活頁本,便於筆記的補充與調整階層,但手寫筆記在查找上並不便利... 科技時代還是要用科技方法輔助。
先前偶然發現了黑科技線上工具,它可以以 #大綱式的記錄,又可以層層遞進的記錄資訊(可用圓點收折內容,讓思緒回歸乾淨),還可以自動偵測將資訊做 #鏈接 形成 #資訊網絡。因此在資訊的串連,變得視覺化容易辨識。​
我主要用它來輔助我的工作&整理一點閱讀筆記。因為工作的產業特性,需要逐步建構可供我自己調用的知識體系,自從有這工具,確實便利很多,而且不佔電腦容量!就像一個屬於自己的線上維基百科~​​
圖:我實際使用的畫面截圖。​
資訊網絡圖譜(是可以拉動的)
列表(便於搜尋)/另外也有關鍵字的搜尋處
大綱式的筆記樣貌,藍字還有外連視窗、大圓點還可以再展開
除了大綱式,也能像這樣呈現,甚至可用表格呈現
滑鼠只要移到已建立內容的標題處,右側視窗會自然浮現內容可快速瀏覽
與你分享!
___
RoamEdit是首款雙向鏈接大綱工具,它能輕鬆地將知識建成一個知識網絡,學過的知識很容易就能被應用起來
註冊試用的網址(邀請碼:ycdyg15): https://roamedit.com/?i=ycdyg15
❝ 再忙,也要抽空喝杯茶 .ᐟ.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她在電話裡樂不可支說:「我就相信妳!」​ 「只見過一次面,妳為什麼會相信我?」​ ... 信任,原來不是需要「什麼都可以」
這裡先講一則我以往工作的故事。我曾服務於開辦公開班的教育訓練單位,配合的都是業界知名的講師與顧問,有一回我觀察到某位資深的老師,他簽名從來都不使用單位提供的筆,我一直以為是他有潔癖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我從口袋拿出預備的「鋼筆」,顧問一時居然激動到講話顫抖。他告訴我
如果身邊有個創作感官料理、宛如米其林前衛料理的主廚當朋友,生活會是什麼景況呢?除了有試不完的美食菜式,應該還會有些有趣的視角與觀點! 在此之前,我想先說明一下這位主廚 Tim 的菜式
翻譯的角色,很像說書人,很大程度應該要屏棄自己的靈魂,盡所能的還原書寫者想陳述的語境和意涵。因為這個成果,述說的是對方的故事。翻譯者更像是「代理孕母」,協助這個充滿生命的創作,換上東方面貌出生在中文世界。 但最開始,我卻舉步維艱,甚至已經翻了很多篇後,得推翻掉重新來過。主要有兩個原因:
接案一定靠人脈?(延伸閱讀:接案成長史5 沒有人脈就無法接案?)其實,「人脈」可能遠比預料的還「難用」,資深經驗的都知道,認識的人&親人、朋友 的案子...不僅難接,錢還難收。 「人脈」應該是更健康的互利互惠關係,而不是期待做為可依賴的資源。
一般講到外文書籍的「翻譯者」,肯定會認為需要英文科系畢業,或是有多益成績背書,才能勝任這個身份的吧。今天我就要通過這個專題【小六接案成長史:不會英文卻成為翻譯】。揭曉一個中文系畢業、十年企劃經歷,卻十年沒使用英文,但在人生旅程中居然增添了一筆「譯者」的角色。這一切到底怎麼發生的?
她在電話裡樂不可支說:「我就相信妳!」​ 「只見過一次面,妳為什麼會相信我?」​ ... 信任,原來不是需要「什麼都可以」
這裡先講一則我以往工作的故事。我曾服務於開辦公開班的教育訓練單位,配合的都是業界知名的講師與顧問,有一回我觀察到某位資深的老師,他簽名從來都不使用單位提供的筆,我一直以為是他有潔癖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我從口袋拿出預備的「鋼筆」,顧問一時居然激動到講話顫抖。他告訴我
如果身邊有個創作感官料理、宛如米其林前衛料理的主廚當朋友,生活會是什麼景況呢?除了有試不完的美食菜式,應該還會有些有趣的視角與觀點! 在此之前,我想先說明一下這位主廚 Tim 的菜式
翻譯的角色,很像說書人,很大程度應該要屏棄自己的靈魂,盡所能的還原書寫者想陳述的語境和意涵。因為這個成果,述說的是對方的故事。翻譯者更像是「代理孕母」,協助這個充滿生命的創作,換上東方面貌出生在中文世界。 但最開始,我卻舉步維艱,甚至已經翻了很多篇後,得推翻掉重新來過。主要有兩個原因:
接案一定靠人脈?(延伸閱讀:接案成長史5 沒有人脈就無法接案?)其實,「人脈」可能遠比預料的還「難用」,資深經驗的都知道,認識的人&親人、朋友 的案子...不僅難接,錢還難收。 「人脈」應該是更健康的互利互惠關係,而不是期待做為可依賴的資源。
一般講到外文書籍的「翻譯者」,肯定會認為需要英文科系畢業,或是有多益成績背書,才能勝任這個身份的吧。今天我就要通過這個專題【小六接案成長史:不會英文卻成為翻譯】。揭曉一個中文系畢業、十年企劃經歷,卻十年沒使用英文,但在人生旅程中居然增添了一筆「譯者」的角色。這一切到底怎麼發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社會變遷快速的世代,我們都知道,人脈可是越來越重要。在許多事情中,好的機會有時是需要靠著他人的介紹與協助,才能進展得更加順利,所以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如何善用身邊的人際關係,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議題。不過我們今天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要來說說,假如自己是一個偏內向的人…
Thumbnail
在家工作不全然只有優點,除了起床瓶頸與永遠無法真正下班這兩個難題外,還有兩個更可能的困擾,一個是工作、家事一把抓的「主婦困境」,另一個是孩子來亂;徐豫除了對此給了建議外,也透過多個章節說明在家工作時,儀式感與專業形象的營造、高效率生產力如何維持,以及視訊會議與打造居家辦公室時要注意的眉角......
Thumbnail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Thumbnail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這世界的聲音很多很喧嘩。 所以我們很難去靜下來,看看自己, 或是去聆聽自己的心靈。 像Peter Su說的那樣吧。 有些時候,去到另一個國度旅行, 見到不一樣的人和聽不一樣的故事,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換宿過後,我覺得收穫了, 重新面對現實生活的那些勇氣。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社會變遷快速的世代,我們都知道,人脈可是越來越重要。在許多事情中,好的機會有時是需要靠著他人的介紹與協助,才能進展得更加順利,所以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如何善用身邊的人際關係,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議題。不過我們今天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要來說說,假如自己是一個偏內向的人…
Thumbnail
在家工作不全然只有優點,除了起床瓶頸與永遠無法真正下班這兩個難題外,還有兩個更可能的困擾,一個是工作、家事一把抓的「主婦困境」,另一個是孩子來亂;徐豫除了對此給了建議外,也透過多個章節說明在家工作時,儀式感與專業形象的營造、高效率生產力如何維持,以及視訊會議與打造居家辦公室時要注意的眉角......
Thumbnail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Thumbnail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這世界的聲音很多很喧嘩。 所以我們很難去靜下來,看看自己, 或是去聆聽自己的心靈。 像Peter Su說的那樣吧。 有些時候,去到另一個國度旅行, 見到不一樣的人和聽不一樣的故事,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換宿過後,我覺得收穫了, 重新面對現實生活的那些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