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初次閱讀完柯慈的<<等待野蠻人>>,將書本闔上之時,各種鋪天蓋地的思緒襲捲我的腦海,那種久久不能平復的混亂,我試想著要從中理出一些可以透過文字描述的思考卻不可得,桌面上的word文件檔一片空白,開了又關不下數十次,最終我擱置了這個寫作的想法,而這一晃眼,竟過了十年之久。
2019年在香港爆發了反送中遊行,在某種神祕的感召之下,我再次從書櫃上取出這本塵封已久的、曾讓我內心感到恐懼和慌亂的小說並重新閱讀,而恰巧也是在一年,小說在原作者柯慈的改編下翻拍成了電影,書中的文字具現化地出現在大螢幕上,帝國督察喬爾上校凌虐那些無辜的所謂的野蠻人的一幕幕,和香港暴警鎮壓反送中群眾的惡行惡狀,連同瀰漫在我們當下所處的世界的這些令人惴惴不安的負面情緒,竟在這一刻串連了起來。雖然小說中並沒有明確的時空背景,書中所敘述的故事或許也不會真實上演,但總是會有驚人地相似的事件,不斷地在人類的歷史中輪迴。
從歐美各國的殖民亞非兩洲的歷史到日本殖民台灣,再到二二八事件,乃至於兩年前直到現在仍是進行式的香港反送中事件。我們總是可以發現那些自以為代表著「文明」的帝國霸權,面對著那些--在自我心中所構建的假想敵--野蠻人,害怕總有一天自己的權力為其所顛覆,於是施以殘酷的暴力對待,從而導致對個人甚至是整個民族所造成的不可抹滅的傷疤。如同那位被燒得發燙的叉子戳瞎雙眼,又被打碎雙腳腳踝以至於必須拄杖行走的野蠻人女孩,這些遍布她全身上下的傷,正是一個個受霸權壓迫或被殖民的民族的苦難象徵。
而這位邊陲地區的行政長官在目睹這些因喬爾上校的暴行而致殘的野蠻人後,他雖於心不忍但又不知如何是好。他藉由替那位遭受喬爾上校凌虐的蠻族女孩洗腳並試著從她身上的傷疤去了解那些發生在她身上的恐怖的過往。行政長官這些種種怪異的行為,無疑是想彌補甚至是修復女孩破碎不堪的內心世界,他知道這些已造成的外在傷疤無法抹除,但哪怕只是洗腳擦拭身體這般微不足道的服務,他都想以此撫慰女孩的傷慟。他只有在替女孩洗完腳並擦拭身體後才能放下內心的不安及罪惡然後安穩地睡去。但這仍遠遠不足,不足以洗滌他內心的罪惡感,於是他計畫了一趟贖罪之旅--將女孩送回她的部落。
歷經了漫長且危險的旅途,他終於將女孩帶回了她所屬族群,幾個月來的肌膚之親讓他對女孩產生了某種情愫,在女孩走向她的族人的那刻,他試著挽留女孩,出於或許愧疚或許憐憫,但女孩深知這不是愛--他從未想和她發生肉體上的性接觸,而她不願也不想再回到那個讓她飽受身心折磨的地獄,於是她拒絕了行政長官。而行政長官也坦然接受,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他的贖罪。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接下來即將施加在他身上種種暴行。行政長官因為幫助這位蠻族女孩而遭控通敵叛國罪,被喬爾上校羈押,並遭受了另一位軍官的嚴刑拷打以及羞辱,這位昔日處處與人為善的老行政長官,一夕間成了人人喊打受盡恥笑的過街老鼠。行政長官以自身作為默默撫慰蠻族女孩傷痛的善行無法讓人們感知;喬爾上校公開凌虐毆打野蠻人的暴行卻如同傳染病一般讓大眾徹底淪陷:就連孩童也掄起棍子使勁痛打著被麻繩捆住雙手無法反抗的野蠻人,甚至是連站出來替野蠻人求情並大聲斥責喬爾上校的老行政長官也無法倖免。社會大眾集體陷入了充斥著暴力和瘋狂且歇斯底里的情緒中,我看著一則又一則反送中相關新聞,揮之不去的相似感盤踞在我的腦海。
對於只聞其名卻不見其真面目的野蠻人,喬爾上校決定組織一支遠征軍,將他們趕回山中,但是幾個月過去了,遠征軍像是風箏斷了線全無音訊,直到一位士兵的屍體被送了回來,隨後喬爾上校狼狽逃回城中,帝國軍官宣布暫時撤軍,大眾對於野蠻人的恐懼才逐漸成形,帝國軍官、駐紮士兵、往來帝國做生意的商人等,開始慌亂地準備逃離這個即將受到野蠻人襲擊的邊陲小城,城中的財物和食品都被掠奪一空,留下來的都是一些沒能力逃亡的老弱婦孺,在這等待著野蠻人的到來,日復一日永無止盡地等待……
《等待野蠻人》的書名讓我想起了貝克特著名舞台劇《等待果陀》,作者柯慈或許是想藉此告知讀者“等待”終究是徒勞的,因為野蠻人永遠也不會到來。但轉念一想,野蠻人其實就存在於你我之中,在那些受到暴力蠱惑而捨棄了同理心的大眾之中,在那些自恃文明卻霸凌而感受不到他人痛楚的人們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野蠻人,以我們不知道的方式蠻橫地欺凌他人。《等待野蠻人》是一部能夠讓人自我省思的現代寓言小說,為了擺脫歷史的永劫輪迴,我們需要的是像行政長官那樣妥善地保存過往的歷史,記住歷史給予人類的教訓,才能免於遭受真正的野蠻人所害或成為傷人而不自知的野蠻人。
後記:看完了《等待野蠻人》的電影,想找一篇深度影評來看,卻遍尋不著,反倒看到了不少奇葩評論,某些來自對岸不明究理胡亂批評或解讀,讓我看了大為光火,而臺灣的片商居然將這麼有寓意的片名翻譯作《野蠻真相》,雖然某種程度上觸碰到了作品的核心,但卻少了那麼點韻味。不可否認電影一如小說營造的氛圍顯得略為枯燥,很可惜在群眾集體虐待暴打野蠻人和行政長官,沒有帶起觀影者的情緒高潮,但若能細細品味箇中滋味,必能體會到作者想透過小說或是電影表達的思想。不敢說我自己看懂或讀懂了多少這個故事所指涉的意義,但希望透過這篇文字拋磚引玉,激盪閱讀過小說或看過這部電影的視聽者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