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開會,是從升上國中開始,老大試辦,老二接續,老三暑假時就迫不及待要領零用錢了。
國中的小孩,剛開始建立這樣的方式,練習怎麼組織表達,討論一些學校課業、平常生活,慢慢可以深入的親子對談,越聊越多,越聊越深入。
面對國中會考這個爛制度,能討論的只有學習方法、考試技巧,慢慢讓自己面對解決自己的問題,改善後得到的進步是最有意義的。我們信奉的是解決問題過程的重要性,而非直接去補習班讓老師教會所有考試招式,這樣未來才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老大有面對過會考壓力,辛苦過一陣子,最後沒考上第一志願,卻在第二志願獲得更棒的學習資源,我覺得更好。拼第一志願真的不重要!
小孩子高中後,開始有更多想法,可以討論更多議題,相互交流,這個互動是多元的,不再只是學校課業,還有許多興趣嗜好都可以聊,也慢慢延伸到生涯探索,真的很精彩。
老大高二時,就持續跟她討論性向,各科成績都顧得不錯的小孩,最難選了,但是未來的跨界人才卻是最重要的。最後,她還是以自己的興趣,選了第一類組,也確認不想走最夯&賺錢的法商,我完全贊成。學測考試、繁星填志願、學校面試,最後選擇參加指考,終於吊車尾上了想去的學校&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我覺得這整個過程超棒的,她有想法&找到她的方向,在大學生活中更能找到自己的路。
老二是108課綱的第一屆,她的學校又是很特殊的技職學校,學校有直升大學的機會,但是卻沒有繁星的名額--(學校不希望辛苦培養出來最優秀的學生跑走?!我覺得很不合理,但是又能怎樣?) 如果不想直升,考試一定考不過人家,即使班上第一名,相對外面的學校是不足的。108課綱強調的學習歷程、生涯探索,是否真的能發揮,或許在這樣的學生上,才真的看得出來吧!
我們就真的來做這樣的探索吧!最近其中一個討論的重點就是這個,她有很多表演的經驗、不同於大部分學生的歷練與辛苦,但真的會被看得到嗎?或是還是卡關在考試成績?反正我們就是作小孩的生涯探索,尋找興趣與未來方向,嘗試了解及學習,帶著小孩練習面對一些事情,除了唸書考試之外的事。至於能不能上理想的學校?再說囉~
這個固定的開會,從初步的生活分享、學習報告,慢慢的可以成為想法交流、資訊交換,更深入去討論一些議題,以及生涯探索等等。這不是一般平時哈啦容易談的,要特別找時間找方法來討論也不一定容易,反而在這個會議中,可以每個月固定慢慢交流這些事,持續討論&進展,是個很好的深談平台。
後來我發現,這是這個小招最厲害的地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