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透明?《透明社會》下的自戀型人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開宗明義點出今已進入「透明社會」的作者韓炳哲,認為透明實則源於過度肯定,反過來說,是我們試圖弭平他者與自身的差異,造成缺乏否定性。

例如跟風、從眾、網軍的單一立場,都是不斷在執行複製貼上後的結果。

為何已成透明?

會有這樣的社會形態,其一要感謝大數據演算法成為顯學,使生活受討好的同溫層圍繞,或能快速進入渴望的同溫層。

其二是資本主義社會下,人事物皆能化約為可度量的金錢,我們不僅將自身、也將他人視為提供效益的人力,收編於系統中,使得萬物差異於焉消逝,主體性難以建構。

其三是有太多社群平台強化自我中心主義,提醒我們時時刻刻關注自己,鏡頭前的自己、社群呈現的自己、留言中提及的自己,看似打破疆域、時空壓縮下的共時性,實則經歷再多主體,都只是自我廣告的客體。

為何我不想變得透明?

我們時常在日常生活中呼籲透明,小至幹部選舉、消費者權益、個資運用,大至政府施政、社群演算法、司法偵查制度,都以公開透明為最高準則。

但透明形而上是一體性,意味著無異。

在Bakhtin的狂歡節理論中,後現代主義使文本多義、符號解放,人們對情緒共感、集體亢奮,但德國社會學家Simmel也指出,過於融入集體,以致將失去自我時,會有為凸顯個性走向極端之事,如日常生活美學化、時尚的誕生,人們常有融入集體潮流後,又渴望抽離的矛盾心理狀態。

此外,這本書也可大膽命名為色情社會,因當任一場域都成為他者目光的領域,人們心中無從言說的區塊被迫攤在陽光下,世界成為展示空間,安住就不可能實現。

而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但這樣的人格未必是出於運籌帷幄、對擁有資本感到自信,反倒是因對自我憎惡、焦慮、不安全感,而必須偽裝、創造想像中的自己,或積極說服、渴望他人理解。

該如何抗拒透明?

疫情半封城狀態下剛好很適合練習與自己獨處。孤獨不是隻身單獨的狀態,而是在人群中,卻不認識自己。在完全通透的環境,偽裝或服膺順從的情緒勞動,容易將心靈燃燒殆盡,在書中稱為「心靈過勞」。

至於對抗演算法,如果能保持一定距離,自習慣的言論中產出否定,書中論及:即使只是離開螢幕一寸,這個中斷的瞬間,能開啟再度面對他者的力量。

初讀這本書感時到非常震撼,對於現狀的頗析一針見血,但直搗核心後相對也給人「那為何如此?」的斷裂感、是否過於專斷?且難道沒有其他權衡餘地的疑問。彷彿套上透明社會的框架後,就必須照著此規則解讀與遊走。但內容確實給予資訊焦慮、自戀型人格一些安置的解讀。當世界被攤平、挖空成透明,我們如何在超級圓形監獄下,找到自身的定位?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ggy Jin的沙龍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Peggy J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韓炳哲說,『愛情需要高度投入,但我們卻一直小心避免這種投入,因為它會帶來傷害。』有能力並且願意經營一段關係,也表示要有承受痛苦的能力。但是現代人日益不願受苦。」
Thumbnail
「 韓炳哲說,『愛情需要高度投入,但我們卻一直小心避免這種投入,因為它會帶來傷害。』有能力並且願意經營一段關係,也表示要有承受痛苦的能力。但是現代人日益不願受苦。」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Thumbnail
從去年二月到今年二月一整年,是我試圖把自己縮到最小、同時也放大最大的一年。 (但我就是每天都在打電動看動漫而已,我哪有在幹嘛)
Thumbnail
從去年二月到今年二月一整年,是我試圖把自己縮到最小、同時也放大最大的一年。 (但我就是每天都在打電動看動漫而已,我哪有在幹嘛)
Thumbnail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Thumbnail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Thumbnail
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Thumbnail
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Thumbnail
我發現自己太想要被愛了,我太想要被喜歡。然而這個社會,要被喜歡不容易,但要被討厭有時候卻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穿鑿附會、一個無法改變的面容,所以我把自己藏了起來,卻也沒有因此而喜歡我,日子照樣過去,唯一改變的,就是我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光芒。 而當我們終於瞭解了自己的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從眾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我發現自己太想要被愛了,我太想要被喜歡。然而這個社會,要被喜歡不容易,但要被討厭有時候卻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穿鑿附會、一個無法改變的面容,所以我把自己藏了起來,卻也沒有因此而喜歡我,日子照樣過去,唯一改變的,就是我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光芒。 而當我們終於瞭解了自己的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從眾來保護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