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透明?《透明社會》下的自戀型人格

更新於 2021/05/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宗明義點出今已進入「透明社會」的作者韓炳哲,認為透明實則源於過度肯定,反過來說,是我們試圖弭平他者與自身的差異,造成缺乏否定性。
例如跟風、從眾、網軍的單一立場,都是不斷在執行複製貼上後的結果。

為何已成透明?

會有這樣的社會形態,其一要感謝大數據演算法成為顯學,使生活受討好的同溫層圍繞,或能快速進入渴望的同溫層。
其二是資本主義社會下,人事物皆能化約為可度量的金錢,我們不僅將自身、也將他人視為提供效益的人力,收編於系統中,使得萬物差異於焉消逝,主體性難以建構。
其三是有太多社群平台強化自我中心主義,提醒我們時時刻刻關注自己,鏡頭前的自己、社群呈現的自己、留言中提及的自己,看似打破疆域、時空壓縮下的共時性,實則經歷再多主體,都只是自我廣告的客體。

為何我不想變得透明?

我們時常在日常生活中呼籲透明,小至幹部選舉、消費者權益、個資運用,大至政府施政、社群演算法、司法偵查制度,都以公開透明為最高準則。
但透明形而上是一體性,意味著無異。
在Bakhtin的狂歡節理論中,後現代主義使文本多義、符號解放,人們對情緒共感、集體亢奮,但德國社會學家Simmel也指出,過於融入集體,以致將失去自我時,會有為凸顯個性走向極端之事,如日常生活美學化、時尚的誕生,人們常有融入集體潮流後,又渴望抽離的矛盾心理狀態。
此外,這本書也可大膽命名為色情社會,因當任一場域都成為他者目光的領域,人們心中無從言說的區塊被迫攤在陽光下,世界成為展示空間,安住就不可能實現。
而透明社會造就的「自戀型人格」,自身邊朋友採樣絕對不勝枚舉。他們雖在經驗中遇見他者,卻在轉化後的經歷中,處處看見自己。他們貶低任何互動與事件,只因爲那些皆遠不及膨脹後的自我。
但這樣的人格未必是出於運籌帷幄、對擁有資本感到自信,反倒是因對自我憎惡、焦慮、不安全感,而必須偽裝、創造想像中的自己,或積極說服、渴望他人理解。

該如何抗拒透明?

疫情半封城狀態下剛好很適合練習與自己獨處。孤獨不是隻身單獨的狀態,而是在人群中,卻不認識自己。在完全通透的環境,偽裝或服膺順從的情緒勞動,容易將心靈燃燒殆盡,在書中稱為「心靈過勞」。
至於對抗演算法,如果能保持一定距離,自習慣的言論中產出否定,書中論及:即使只是離開螢幕一寸,這個中斷的瞬間,能開啟再度面對他者的力量。
初讀這本書感時到非常震撼,對於現狀的頗析一針見血,但直搗核心後相對也給人「那為何如此?」的斷裂感、是否過於專斷?且難道沒有其他權衡餘地的疑問。彷彿套上透明社會的框架後,就必須照著此規則解讀與遊走。但內容確實給予資訊焦慮、自戀型人格一些安置的解讀。當世界被攤平、挖空成透明,我們如何在超級圓形監獄下,找到自身的定位?
avatar-img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ggy J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上週,台北文學季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以「尋城記」為名的主題展覽。隨著疫情升溫,原先展區中的台北景點縮影、展場來往人潮,與如今架設的檢疫中心、人心惶惶下空蕩的街頭,恰恰成為對比。也似乎提醒著我們,永遠在線上是日常狀態,然而線下的街道、風景、人聲與車流,都構築、也影響孕育了我們的生活。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前些日子,壽司店行銷活動將創意動到更改名字身上,名字內有鮭魚即能免費享用,因而掀起姓名受之於父母、改名違背孝道、現在年輕人草率、荒誕等批判。姓名往往指涉著一個人,但當更改名字,甚至失去名字,與人之間的連結就消失了嗎?
對真實的渴求,呼應了此次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題名:再見真實。再現真實(Re-encounter reality)也再見真實(Goodbye reality)。
相較於其他訴說中年議題的電影,《醉好的時光》最討喜的部分,莫過於將場景設定在校園。四位中年大叔以「讓身體維持在0.05酒精,能表現出最好狀態」的實驗,開啟不同於日常的生活。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上週,台北文學季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以「尋城記」為名的主題展覽。隨著疫情升溫,原先展區中的台北景點縮影、展場來往人潮,與如今架設的檢疫中心、人心惶惶下空蕩的街頭,恰恰成為對比。也似乎提醒著我們,永遠在線上是日常狀態,然而線下的街道、風景、人聲與車流,都構築、也影響孕育了我們的生活。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前些日子,壽司店行銷活動將創意動到更改名字身上,名字內有鮭魚即能免費享用,因而掀起姓名受之於父母、改名違背孝道、現在年輕人草率、荒誕等批判。姓名往往指涉著一個人,但當更改名字,甚至失去名字,與人之間的連結就消失了嗎?
對真實的渴求,呼應了此次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題名:再見真實。再現真實(Re-encounter reality)也再見真實(Goodbye reality)。
相較於其他訴說中年議題的電影,《醉好的時光》最討喜的部分,莫過於將場景設定在校園。四位中年大叔以「讓身體維持在0.05酒精,能表現出最好狀態」的實驗,開啟不同於日常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Thumbnail
《如果那是夢想,再苦也要去:前進或死亡,法國外籍兵團教我的事》作者:許逢儒 「雖然書名很Peter Su,但其實是一個臺灣人加入法國外籍傭兵團的勵志故事!」 Hou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為了夢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Hou在高中時期就開始學法文、畢業後先入伍服義務役,前往法國巴黎參加外籍傭兵團面試。 ⁡
Thumbnail
那麼你能以不超過200字說明〈記號〉和〈象徵〉的不同嗎? 到底有誰,願意在天亮前的四時十五分,絞盡腦汁為你說明記號和象徵的不同呢,又或者有誰,願意在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後,不明就裡地馬上收拾行李搭上飛機,趕往一個此生從未聽過名字的希臘島嶼,只因為某人可能正需要你。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Thumbnail
惡魔告訴男主角生命僅剩一天,但透過讓世界上某種東西消失,可以讓他多活一天的規則。男主角與惡魔達成協議,並開始思考與執行。隨著物品一件件消失,男主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並從中發現「自己」便是從這些微小瑣碎之物搭建而成。
●說到預測未來,其實真的很難把一切都攤在陽光下,畢竟有太多令人不安的真相投下了陰影。 ●英國終於廢除君主制度? ●科技大亨終於統治了世界? ●真正的侏羅紀公園終於開幕了? 以下是對《侏儸紀公園》在科學方面的瘋狂假設它的可信性所做的快速分析: ●海洋裡最後一條魚終於死了? ●如果有小貝比在月球誕生?
★這世界很匆忙,但你可以不慌亂。 ●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一個症狀,就表示你非常需要解決內心的紛擾: -有時候會突然驚覺,不知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花很多時間在擔心「沒時間」這件事。 -覺得忙到沒時間和自己獨處。 -自我要求甚高,自覺不夠好、不夠完美。 -做事難以集中精神,常常心不在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Thumbnail
《如果那是夢想,再苦也要去:前進或死亡,法國外籍兵團教我的事》作者:許逢儒 「雖然書名很Peter Su,但其實是一個臺灣人加入法國外籍傭兵團的勵志故事!」 Hou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為了夢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Hou在高中時期就開始學法文、畢業後先入伍服義務役,前往法國巴黎參加外籍傭兵團面試。 ⁡
Thumbnail
那麼你能以不超過200字說明〈記號〉和〈象徵〉的不同嗎? 到底有誰,願意在天亮前的四時十五分,絞盡腦汁為你說明記號和象徵的不同呢,又或者有誰,願意在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後,不明就裡地馬上收拾行李搭上飛機,趕往一個此生從未聽過名字的希臘島嶼,只因為某人可能正需要你。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Thumbnail
惡魔告訴男主角生命僅剩一天,但透過讓世界上某種東西消失,可以讓他多活一天的規則。男主角與惡魔達成協議,並開始思考與執行。隨著物品一件件消失,男主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並從中發現「自己」便是從這些微小瑣碎之物搭建而成。
●說到預測未來,其實真的很難把一切都攤在陽光下,畢竟有太多令人不安的真相投下了陰影。 ●英國終於廢除君主制度? ●科技大亨終於統治了世界? ●真正的侏羅紀公園終於開幕了? 以下是對《侏儸紀公園》在科學方面的瘋狂假設它的可信性所做的快速分析: ●海洋裡最後一條魚終於死了? ●如果有小貝比在月球誕生?
★這世界很匆忙,但你可以不慌亂。 ●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一個症狀,就表示你非常需要解決內心的紛擾: -有時候會突然驚覺,不知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花很多時間在擔心「沒時間」這件事。 -覺得忙到沒時間和自己獨處。 -自我要求甚高,自覺不夠好、不夠完美。 -做事難以集中精神,常常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