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度過疫情,有用嗎?

2021/05/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疫情昇溫,越來越多人或自願、或被迫在家隔離,不少線上影音平台也順勢推出優惠方案,協助隔離者度過難熬的時光。類似這樣的場景,從去年的歐美各國到現今的台灣都反覆出現。
究竟看電影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方式,或者還有其他更深層的意義?今天就藉著這篇5月中的最新研究,向各位細說分明。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雖然Impact factor只有1.139,卻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期刊(1979創刊),刊登大眾媒體與文化、社會關連性的研究。
過去的類似研究,幾乎都是讓受測者在研究室中觀看特定影片,再詢問他們的感受,分析不同類型電影對心理狀態所造成的影響。本研究則是透過「回顧」受測者曾觀看過的電影,評估不同類型電影對他們的「實際生活」所造成之影響。
研究人員透過網路募集1098位受測者,請他們從以下電影片單中選出自己觀看過的電影,然後隨機從兩組中各選出一部,請受測者回顧該電影,並陳述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
電影片單是40部1985年以後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都是廣為人知(確保受測者一定看過其中幾部),而且在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獲得大量留言評價的作品(作為分組依據)。
  • 第一組20部都是獲得留言評價為「內容淒美、激勵人心、具有意義」的(poignant, inspiring and meaningful),如辛德勒的名單、貧民百萬富翁、盧安達飯店等。
  • 第二組20部則是沒有獲得這類評價的純商業娛樂片,如神鬼交鋒、料理鼠王、鬥陣俱樂部、黑色追緝令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4會員
84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