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千萬遍,也要每天做一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金剛經》時,突然對經典裡面的一段話有所感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引用完畢)
這句話實實在在的證明,「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反觀自己,生活上的習慣不好,該睡覺不睡覺,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老是東摸西摸、做雜事。坐姿不良,導致最近突然腰椎疼痛,要從椅子起身,腰卻伸不直了。干擾一來,就是從弱點下手,明明還年輕,身子卻像老婆婆一般,看看自己的樣子,好氣又好笑。同修說:「誰叫妳坐姿都不正確!」雖說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卻非常不容易。
修行,就是在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匡正自己的行為。最近看《論語》,從裡面發現自己的許多盲點和缺失,以下提出幾個方向與大家分享。以下引用自《圖解論語大全》〈學習篇〉:
一、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我說的內容你聽明白嗎?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自己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智慧啊!」
點評:孔子對子路說,應該用老實的態度來對待學習的問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學習中不得有半點虛偽和驕傲。(引用完畢)
心得:看完這一段,心裡深深反省自己。我學習上有個壞習慣,有時候擔心教我的人罵我,或是怕拖累到大家的進度,我會脫口而出:「知道了。」實際上是一知半解,也因此影響到我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心態,實在不可為之。
二、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譯文:冉求說:「我並非不喜歡老師所講的道,只不過是我能力不足啊!」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做到一半才停下來,現在是你為自己劃定界限,停滯不前。」
點評:透過孔子與冉求的對話,說明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先給自己設定界限,以能力不足為理由,認為自己做不到,這樣的作法會使人停滯不前。冉求說,自己喜歡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只不過自己能力不足,所以達不到老師所要求的那種境界。孔子認為,冉求並非能力有問題,而是他想法上的畏難情緒在做怪。他提出先去做這件事情,然後再說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如果你做,即使中途因能力不夠而停下來,也勝過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做不到,而不去做的態度。(引用完畢)
心得:長久以來,我有一個非常大的毛病,對於學習新事物的心態,總是畏難、退怯。還沒做,就自己先脫口而出:「我不會,這不是我擅長的領域……。」看完《論語》,深深反省自己,能力的不足,是因為我常劃地自限,停滯不前;卻不曾想過,如果我去試試看,或許有不一樣的結果。因為這種不好的學習態度,讓我非常吃虧,錯失許多非常棒的機會。例如:科大幼保系時,我實習的單位,剛好是某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的早期療育班。其中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師,當時邀約我和另一位同學,還有其他學姊們參與她的學術研究,我們只需要協助提供個案訪談內容。當時年紀輕、貪玩,不懂得把握機緣,拒絕老師的邀約,因而錯失良機。
也許是上天另有安排,讓我來到牟尼精舍,也親自和同修去跑「甘霖慈善積德會」的個案。恰巧個案大都是身障人士,當年實習時,曾經待過特殊教育機構,對於他們的心理和家屬的心情,比較能體會。人生的際遇就是如此,不同的學習態度和時空背景,造就不同的人事物。我也期許自己,在大乘經典和《論語》的長期薰陶下,能逐漸改變我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學習不要自我否定,好好改掉我學習和人格上的缺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和圓融。
(分享完畢)
人生走過的路不會白走,它會成為每個人日後做人做事的經驗。有緣人一路走來,虛心學習,老實反省,誠心懺悔,認真做事,點點滴滴的進步,佛菩薩都看在眼裡。
拿著放大鏡找別人的缺點、說別人的是非很容易,但反觀自身,最有問題、最該改正的才是自己。修行人除了每天持咒、唸經、唸佛、靜坐外,更要提醒自己,不要讓定課流於形式,不要「空誦但循聲」。
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無知。」不管有無修行,每一個人格成熟的人,都該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的錯誤。《論語》〈學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成白話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人來往是不是有不誠信的地方?師長傳授的功課有沒有複習?」《論語》,是孔子的智慧語錄;猶如佛教經典,是佛陀的智慧傳承,千百年來,不管是讀書人或佛弟子,這些都是為人處事的必修之課。
《論語》,是教導做人與處事之道;佛法,是闡述人生最究竟、最圓滿的真理。人是佛性與獸性的結合,人不學不知義,獸性將凌駕人性,也是如今世界動盪不安、災禍頻傳的原因。學習聖賢教育,找回人性中的良善本性,將人性中的道德良知時時展現,將「修正自己」,擴大成「善待別人」,每天都不忘修行,從而貫穿整個人生。一點一滴做到佛陀教育我們的─將小我轉變成大我、忘我、終至無我!
阿伯說:「說是率性,卻是執心,習性不改,道果難成。前果未了,後因已成,不思跳脫,終是迷惑。」世道紛亂不安,浮動、焦躁的心易為名利所驅,只要一不留神,便會忘記佛陀的教誨,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每日「三省」吾身,拉回本真,防微杜漸。時時向內觀照,明瞭自心,掌握自心,貢高、驕慢、自大、貪嗔癡等內在眾生,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遁形,玩不出什麼把戲!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檢討別人,不檢討自己,就是與修行背道而馳,凡事要反求諸己,而非要求他人;修行要能夠融入大眾,且與人相處能和樂融融,這樣才是成功的修行人。」
「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心性沒轉,壞習慣養成自然,就很難改善,每每遇到的挑戰都是同性質的;所以,請好好誦經,努力契入佛法,並落實在生活中,今世儘量圓滿,一定能夠慢慢看到成效;現在努力改過,上半生雖沒遇到佛法,現在遇到了,下半生就要好好修來世,未來才不會重蹈覆轍,惡性循環。」
「修行是潛移默化的改變,看起來每天都差不多,時日久了就差很多。」誦經千萬遍,也要每天做一遍;每天做一遍,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放下自我,學習處處替人著想,就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麻煩與紛擾,創造出一個純淨、祥和的人間淨土!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陣子在「習慣」每天唸100部《金剛經》的計畫,我來分享自己從一開始要唸不唸、得過且過的心態,到現在唸經已成為一種習慣的改變吧!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表弟一如往常地騎機車上班,就在快到停車場準備換工作車時,被一位年輕人騎車撞上,瞬間飛出去腦部著地,當下傷重不省人事。對方卻說完全沒有看到表弟,還好有加裝行車記錄器,讓警方能夠順利地釐清事故責任。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人生是一個大修練場,無時無刻都有考驗,隨時隨地都在歷練。沒有誰能夠永遠一帆風順,當遇到逆境和挫折時,就是一個成長蛻變的機會,要勇敢面對,不能逃避,吃苦了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突破困境之後,心性就能提升、智慧就會顯露,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
以下文章為一位義工師姐分享:   此次「甘霖慈善積德會」送款個案是一位獨居老人。老人的棲身之所家徒四壁,屋子殘破不堪,唯一沒漏水的就是他睡覺的地方。那天去送款的時候,老人就蹲在房間門口,身旁跟著一隻黑狗,那隻黑狗就是他的家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同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克服了一件內心的恐懼。當轉念成功時,發現當初所害怕的東西就像一隻紙老虎,以前怎麼會這麼害怕呢?要不是透過修行,對內心一層一層的了解、轉念,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解脫出這個束縛。因為內心的恐懼感,可能會騙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陣子在「習慣」每天唸100部《金剛經》的計畫,我來分享自己從一開始要唸不唸、得過且過的心態,到現在唸經已成為一種習慣的改變吧!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表弟一如往常地騎機車上班,就在快到停車場準備換工作車時,被一位年輕人騎車撞上,瞬間飛出去腦部著地,當下傷重不省人事。對方卻說完全沒有看到表弟,還好有加裝行車記錄器,讓警方能夠順利地釐清事故責任。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人生是一個大修練場,無時無刻都有考驗,隨時隨地都在歷練。沒有誰能夠永遠一帆風順,當遇到逆境和挫折時,就是一個成長蛻變的機會,要勇敢面對,不能逃避,吃苦了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突破困境之後,心性就能提升、智慧就會顯露,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
以下文章為一位義工師姐分享:   此次「甘霖慈善積德會」送款個案是一位獨居老人。老人的棲身之所家徒四壁,屋子殘破不堪,唯一沒漏水的就是他睡覺的地方。那天去送款的時候,老人就蹲在房間門口,身旁跟著一隻黑狗,那隻黑狗就是他的家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同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克服了一件內心的恐懼。當轉念成功時,發現當初所害怕的東西就像一隻紙老虎,以前怎麼會這麼害怕呢?要不是透過修行,對內心一層一層的了解、轉念,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解脫出這個束縛。因為內心的恐懼感,可能會騙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