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自己:在孩子身上的學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需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中島芭旺

2017年暑假,辭去了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幼兒園老師。回想起大學生的我其實是排斥成為幼師的,畢竟那時對人生方向很猶疑,但為了完成學業,還是把半年入園的實習任務完成,想不到這半年實習開啟了我與幼教的緣分,還當了三年的幼師呢,其中所見所學影響我至今...

大五在台南市的新樓幼兒園實習,它戶外自然環境是我所喜愛的,加上台南這城市總是讓人嚮往。進入現場前,我帶著學校所習得的知識躍躍欲試:老師需要設計開放的課程,引導及鷹架幼兒,並激發其內在的潛能。進入現場後:重新反思談課程之前,應先談談「陪伴」。畢竟孩子進入幼兒園階段就得面臨長時間與主要照顧者分離,年紀小的孩子頂多才剛到這個世界不到三年又幾個月。先思考幼兒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滿足那些才能進行所謂學習的課程。成人也是一樣,在心情焦躁不安時,根本無法好好靜下心來,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來到幼兒園探知世界多元的另一面,幼師需要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陪伴幼兒面對情緒、照顧自己、與朋友相處、盡情遊戲等。其中,實習對我的影響最深的就是「生命教育」,這並不是一堂獨立的課程,是從踏入幼兒園開始就沈浸在其中,當然還需要待上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它的重量。生命教育的關鍵在於「尊重」,在新樓幼兒園我感受到老師們尊重每一位幼兒,帶孩子們了解生命的過程,學習認真看待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關係。在這裡我學會傾聽小孩,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赫然發現原來我以前都不怎麼看重自己。

raw-image


我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除了學習如何當一位幼兒園老師外,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自己」,重回童年的自己,用真實的樣貌來面對世界。孩子們小小的手、甜甜的話會讓人再度擁有力量,當你太多猶疑的時候,他們永遠是用最真誠的方式回應你,我最喜歡跟孩子討抱抱,小小的他們抱在懷裡很幸福!實習之後投入職場的幼兒園工作的三年,也同樣提供我面對日後挑戰的能量,即使我目前不在照顧孩子的第一線,但與孩子種種的相處時刻不時會湧上心頭,同時敬佩幼兒身上的智慧,那使我一生受用無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逆文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我現在的工作是國際幼稚園的班主任。日常在幼稚園裡,我最主要的事情是陪伴小朋友(具體來說是帶著小朋友做六個學習範疇的活動 )和備課,當然也會有寫教學總結、整理Porfolio、策劃生日派對、和家長溝通等事情。 坦白說,想要做的更好的心還沒有產生,只是在積累了將近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後,我發現自己在各方面的
Thumbnail
我現在的工作是國際幼稚園的班主任。日常在幼稚園裡,我最主要的事情是陪伴小朋友(具體來說是帶著小朋友做六個學習範疇的活動 )和備課,當然也會有寫教學總結、整理Porfolio、策劃生日派對、和家長溝通等事情。 坦白說,想要做的更好的心還沒有產生,只是在積累了將近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後,我發現自己在各方面的
Thumbnail
讀什麼科系就得選擇那一條路的行業嗎?為什麼我的職涯選擇是由長輩們告訴我該怎麼做比較好?有什麼正確答案嗎? 「讀八年的幼教系不當幼兒園老師,你在幹嘛?」這是23歲畢業那年,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職涯秘訣1 - 你願意花多少「成本」獲取這樣的「快樂」呢? 教學的準備、教材的製作、教室的布置、班級經營的技
Thumbnail
讀什麼科系就得選擇那一條路的行業嗎?為什麼我的職涯選擇是由長輩們告訴我該怎麼做比較好?有什麼正確答案嗎? 「讀八年的幼教系不當幼兒園老師,你在幹嘛?」這是23歲畢業那年,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職涯秘訣1 - 你願意花多少「成本」獲取這樣的「快樂」呢? 教學的準備、教材的製作、教室的布置、班級經營的技
Thumbnail
背著自己上班專用的後背包,靜靜看了一眼那座幼幼班的寶貝回家前都會和它說掰掰的溜滑梯。轉身,我決定勇敢的走出校門。
Thumbnail
背著自己上班專用的後背包,靜靜看了一眼那座幼幼班的寶貝回家前都會和它說掰掰的溜滑梯。轉身,我決定勇敢的走出校門。
Thumbnail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Thumbnail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時時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最近我時常在心裡想這句話。過去的自己,人生總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即使有滿腔熱血想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但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麼資格可以實踐這個理想目標。   當自己踏入職場幾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時時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最近我時常在心裡想這句話。過去的自己,人生總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即使有滿腔熱血想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但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麼資格可以實踐這個理想目標。   當自己踏入職場幾個
Thumbnail
20210703的自己 過去,從事很多的職業,最後還是發現喜歡原本的設定。 國三時,老師在聯絡簿上我們寫下你未來的工作-我寫下『護理師』或『幼兒園老師』 後來漸漸地踏上幼教之路 在大學我打工過各式各樣的工作,走過保險業、服務業、身心靈產業,最後我回歸幼教。在這是可以讓我開心發揮自己,熱情保持著。 當
Thumbnail
20210703的自己 過去,從事很多的職業,最後還是發現喜歡原本的設定。 國三時,老師在聯絡簿上我們寫下你未來的工作-我寫下『護理師』或『幼兒園老師』 後來漸漸地踏上幼教之路 在大學我打工過各式各樣的工作,走過保險業、服務業、身心靈產業,最後我回歸幼教。在這是可以讓我開心發揮自己,熱情保持著。 當
Thumbnail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需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中島芭旺
Thumbnail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需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中島芭旺
Thumbnail
利用我的心路歷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協助每一位孩子與家庭
Thumbnail
利用我的心路歷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協助每一位孩子與家庭
Thumbnail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Thumbnail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