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合掌隨喜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十六日(農曆九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跟大家來研究「合掌隨喜」。我們學佛的人,在漢傳佛教,一般相見都會合掌,或法師接受居士頂禮時,法師會合掌回禮,居士見到法師也是會合掌。佛陀七眾弟子,每一個人相見,大部份都會互相合掌。
在《施燈功德經》云:施燈,供燈啦!看到別人在「佛前施燈,以淨信心,合掌隨喜,可得八種利益。
第一、得到美好的膚色和身體。
第二、得到善良的眷屬。
第三、得到清淨的佛界。
第四、出生尊貴。
第五、信心堅強。
第六、辯才無礙。
第七、明白聖賢之道。
第八、證得無上智慧。」
照某(訓導主任)!我們自己雖然沒有供養燈,看到別人在供養燈,我們只是「以淨信心,合掌隨喜」,這樣就可以得到八種利益,是什麼原因?
訓導主任:
因為他用清淨心,隨喜功德的緣故。
院長開示:
隨喜功德就可以得到嗎?
訓導主任:
最主要就是他有那個清淨信心,又合掌、表示恭敬讚歎。
院長開示:
對啊!這樣講不是很簡單嗎?那平常要怎麼做呢?是不是合掌就好,還是怎樣?
訓導主任:
我們平常相見,就要合掌恭敬,道一聲「阿彌陀佛」。多殊勝!
院長開示:
佛教講布施,有三種布施:第一是財物的布施。第二是法施。第三是無畏施。 就是常常要讚歎人家做好事,是不是要這樣子?若現在就有這樣做,就要好好的保持。還須要再做什麼變化調整嗎?講到修行,你只要明白到這個道理,就不用再變了。 我們「戒」法講妄語戒,你若再變來變去就犯妄語了,難道你能講你都沒犯戒嗎?一旦有違犯就要,趕快發露懺悔,懺悔後戒體恢復清淨,就不要再悔憶過去的事。我們的戒體要保持清淨,就要學戒、守戒,明白戒律的開遮、輕重等持,這是很重要的事。
譬如一般信徒說放生,既然都放生了,就不能再去吃眾生的肉,就不能再吃有葷腥之類的東西,並不是説放生歸放生,放生完了,還是在吃葷腥。這樣做表面的,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我們修行,了解到放生的意義之後,就應該要保持清淨,不能再做違背放生的事。這樣做得到嗎?若做得到,怎麼會起煩惱、瞋恚呢?前面説「合掌隨喜」可得八種利益,其中第一種:得到美好的膚色和身體。
我們這皮膚的膚色與身體健康,都是相關的。身體若不好,體內的新陳代謝就無法從毛細孔中產生分泌作用,所以身體如果不好,皮膚怎麼會好?
量某!那要怎麼做?才能保持身體與皮膚的膚色,美好健康呢?佛陀時代,半月才洗一次澡,我們現在單是流個汗就很臭了,哪有辦法半月沐浴一次。他們半月洗一次澡,身體還是很香,那一種功夫要從哪裡去修?從哪裡去體證到?
量某師答
這要從心下功夫,心真正清淨,自然膚色就會有變化。
院長開示:
對啊!你要清淨也要自在,那要自在,要怎麼才能自在?
量某師答:
要自在,就是對世間真相要看得很徹底,了解一切都是因緣法。
院長開示:
對啊!了解一切因緣法,就經典來説,不只《般若經》、《楞嚴經》這樣講,《遺教經》、《普賢行願品》也是這樣講。一個人想要自在,一定要有相當的發心,不管是對常住的護持,或是與住眾的和敬相處等,無論哪一方面,都要面面觀照。你住在光量寺,若有天天這樣去做,哪還會不自在呢?合掌隨喜可得八種利益,其中第二、得到善良的眷屬。量某師!這種依報是從哪一種因緣來?
量某師答
從日常生活中發心來的。
院長開示:
對啊!雖然你有這樣的心去實行,但是同行當中,有的要求東、有的要求西,那你要怎麼辦?
量某師答:
就盡力能夠幫忙的儘量幫忙。
院長開示:
對啊!你儘量去幫忙,儘量去替他服務,他還是要東講西講的,那你又要怎麼辦?
量某師答
若這樣的話,弟子會想是自己做不好,再思惟檢討改進。
院長開示:
若能做到這樣,對境不起分別心,我們的心也就不會隨境界轉了,面相也就不會改變。
農曆九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紀念日,你們幾位居士有人要發心出家嗎?我記得古代如果想要出家,是要天天去求佛菩薩、求師長的。你們現在有這樣去求嗎?我看現在的時代,大部份的人都説我來住看看再說?
要看什麼呢?古代社會,世俗人要去當長工,都還要透過關係才能去;要與他人學習手藝、技藝,還要當學徒三年四個月,不但沒有薪水,每晚還要捧臉盆水給老闆洗臉洗腳,洗好了再拿去倒掉,這樣辛苦的工作,都還是要透過親戚,或比較有權勢的朋友介紹才能得到。
現在的社會,你若要聘請一位員工,員工都要先談談月薪,工作還要選擇輕鬆,離家近的,而且還不能講他的不是,你若講他幾句,明天他就不來上班了。為什麼現代社會的人會這樣?
連我們佛教道場的人也是這樣,你講他幾句,他馬上就要下山。這是誰的問題?為什麼説:「鐵打叢林流水僧」?叢林是常住,那常住是永遠住,它不會動,動的是我們自己。
第三、得到清淨的佛界。我們一天當中要怎麼修行,才能得到這種清淨的佛界?慧某師!要怎麼修才能得到清淨佛界?
慧某師答:
我們的心不起分別,心就清淨,心淨則國土淨。
院長開示:
那麼現在有照這樣子實行嗎?
慧某師答:
現在是把這個當目標在修,目前還沒有做到,可是一直都朝向這個方向邁進。
院長開示:
我看若能做到,大概身體的重量都會增加。若心輕安、心安靜,你就算是光喝水,還是會胖起來的,這是很重要。所以一般社會人常說:「誠意吃水會甜。」(台語)有誠意喝水也是甜的。
第四、是出生尊貴。劉居士怎麼樣啊!出生尊貴,從哪裏來?我們現在是否達到了?你們是以住在光量寺為尊貴?還是以心能真正安住,才為尊貴呢?
若心安不住,那還是沒有辦法。你們現在念佛念得怎麼樣?對念佛的功夫感覺如何?有興趣念嗎?
學員答: 可能功夫還用不上。
院長開示: 用不上功。那我介紹你們看一本《佛説佛地經講記》。這本講記,是香港住大嶼山東涌的敏智法師講述,賢德法師記錄。
敏智法師説:
「《佛説佛地經》這五個字是本經的經題;經題就是經文所蘊藏的要義,所以經題是全經的總綱領,故古德各出手眼,解釋經題。如天台的五重玄義,賢首的十門釋義等,都是在經題中,先把經文要義作一個輪廓分析的研究;所以學天台的人,多依天台玄義解釋經題,學賢首的,多依十門解釋經題。釋這部經題,既不依天台,亦不依賢首,是依經中義理來解經的。至於天台、賢首的釋經,固然是很好的不過各有喜好,任人取捨,也不可固執一定的。
因為世界上任何一法,都離不開因緣的組合,所以佛經云:「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宇宙萬有,一切有情與無情,都在因緣維繫中而建立,離開因緣,根本就沒有人類和世界的安立了,所以我現在首先要來談教機因緣。
這裡可分四點解釋:
1.法會因緣
這《佛地經》法會因緣,是由楊日霖和陳寬恒兩位居士發起的,當時我住在大嶼山,由他們托優曇法師屢次函請,我在他們的誠懇邀請下,且剛好有事下山,所以到識廬,彼此見面;由談論中,得知楊陳二位居士,都是熱誠為法為人的佛教徒,並且知道「道慈佛社」,是專門弘揚淨土宗的,我當時為他們誠態所感動,於是答應了。本來準備講些關於淨土的經論。
但據楊居士說:《淨土五經》在香港這幾年來,四處的法會中,差不多都有持續地在宣揚,所以希望法師,最好能講一些大眾所未聽過的,因為眾生的心理,多數歡喜新奇的,為迎合眾生的心理,擬請法師,講一些關於唯識法相的經典好嗎?
我說:唯識法相是很好的,不過義理比較深奧一點,初聞佛法的人,恐怕不易了解。他們的回答是:深奧一點也不要緊,不過為了法會聽眾法喜充滿起見,不妨每晚抽出十五分鐘左右,講些關於淨土法門,那就可以利鈍齊修了。
我認為他們的建議很好,於是選講這部《佛地經》。這部《佛地經》的內容,是以唯識義發揮佛果上功德的;這法會發起的因緣,就是如此。
2.菩提心因緣
凡佛教徒,都是以學佛為目的。既學佛,當然是要學佛的自利利他,想要自利利他,最重要的就是先發菩提心。反之,我們學佛的人,若不發菩提心,成佛就無望了。
但菩提心要怎樣才能生起?這也不能外乎因緣,所以我現在講到發菩提心因緣,菩提心是以眾生為主體,脫離了眾生,則無菩提可說,可見菩提心與眾生是不可分離的。
「離了眾生,則無菩提可說」,這一句你們大家聽了感覺如何?在大眾當中,有什麼需要做的,只要是你能做的,就儘量發心去做沒有關係,只是各位應該要知道,如何去做才是重點?
我看你們只要肯發心去服務就很好了,不用再講太多,至於要怎麼做,你們自己在做的當下,再好好地去領悟吧!你們現在有在聽達公的《楞嚴經》嗎?
教務主任:
只有出家眾聽,居士沒有聽。
訓導主任:
現在有一位學員,請假一星期回俗家,她母親要帶她去給一位供神祀的先生診斷醫治。
院長開示:
那就看她自己啦!出了家若離不了家、還萬事仰賴俗家,那是以盲牽盲。出家就要知道哪裡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出家離家,看起來變無家,無家反而處處是家,是以天下為家,就變大家了,所以不能聽那些神祀的事,否則就變成世俗人,有事就去問神卜卦,那還出什麼家?我們出家要做人天師範,怎麼可以又聽俗家人指導?有這麼難得的因緣出家,怎麼可以不聽佛陀的教誡呢?可惜現在部份人出家了,都還在行俗家事,這樣就是顛倒。
懺公曾說:以前他們要回俗家,都怕被外面的人看到,要等到黃昏才敢入門,隔天一大清早就又出門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們不是佛教國家,你說要回去鼓勵老菩薩,別人看到也會講話。我們為了不要讓人家造業,毀謗三寶,所以儘量避免回俗家。
可是現在的出家人就不是這樣了,只要說到要回俗家,就是很重要的事,完全不顧背後的人毀謗譏嫌。像這樣子,你就是讓人造業,帶人去地獄。若以世間法來講,他要毀謗是他家的事,那是他要毀謗的,我也沒有辦法。但話說回來,你若不起這個因,他又怎麼會毀謗,對不對?
現在大家都很方便,車子開著四處跑,你們有感覺嗎?我自從那一次,到華生市場買要放生的鳥類,我感受到了,以後如果沒有重大的事情我就不出去,盡量不要讓眾生起無明煩惱。
除非有重大的事,為常住、為大眾我們才出去辦事,而且趕快辦完就趕快回來,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在外面跑來跑去的。我現在出家,我很感恩,若有信眾要安佛堂,非出去不可時,我都一大早就出去,佛堂安好馬上回來。
我們的戒體要保持清淨,就要學戒、守戒,明白戒律的開遮、輕重等持,這是很重要的事;「精進以持戒為本;修行以念佛為本;執事以真心為功;長幼以慈和為德」。
橫讀:精進以持戒為本; 修行以念佛為本; 執事以真心為功; 長幼以慈和為德」
「精修執長,進行事幼,以以以以,持念真慈,戒佛心和,為為為為,本本功德。」
學員答:
院長!「執事以真心為功」,是指常住平常負責的一般執事嗎?
院長開示:
對啊!現在《普賢行願品》越講越長,越講越廣,內容一直延伸一直廣大。本來只是想講一節就結束,但內容延伸越來越廣,就不能如預期圓滿。你們講的那一本,是演培法師的講記,他解說名相,譬喻很廣,若講兩年還講不完。
我只是按照實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去運用理解的部份,再稍微延伸廣一點。若對日常生活中,不能踏實運用的,那等於名相,還是名相,你現在用不到,就要等機緣,機緣到了就會懂,說到底還是時間的關係。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所以最好聽一句話,馬上就要「覺悟」到。譬如人生兩件大事:何時要死?死後要去何處?這兩件事比較重要,是要清楚的,那你們有清楚嗎?
學員答:
何時要死?不知道。但死後要去何處?就有信心。
院長開示:
日本那位念佛人莊松,他說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這樣還不夠嗎?「預知時至」,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知道何時要往生。你看那些念佛人,有的三個月前就知道了,有的一年前、有的兩年前就知道了,像倓虛老和尚,當時在舉辦三壇大戒,來了一位行腳僧,修無法師,他過去是一位磚瓦的工人,他來到戒會乞職,說要護戒,
當家師問
「你要護戒,你要護那個部份?」
他答:
「照顧病人。」但護戒到第十天,他就向當家師告假,說「我要走了。」
當家師說:
「你要護戒,才十天就要走。」
他說:
「沒有啦!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請你外寮這個地方先借我,再請外寮法師二、三位為我助念」,又布施三百斤的木柴及一個籠子。古代的籠子是鄉下放菜脯(醃蘿蔔)的那種甕仔,是用竹子編成一個籠子。他在籠子底部排幾根木柴,籠子旁邊也疊好木柴後,就坐在籠子裏面,請大寮法師開始幫他念佛。
他們問:
「修無法師!你的功夫這麼好,你就提示幾句法語,鼓勵我們。」
他答:「本來我就無半項,我不會作偈,也不會寫詩,我只會講一句話:
『會講做不到,不是真智慧(台語)。』」就是「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聽完後,就開始念佛,一刻鐘之後他就走了。柴火一點燃後,味道很香,像這樣怎麼會不知道要去何處?
大陸叢林有一則故事,有一位出生在很貧窮的家庭,人長得又很醜,他平常都是幫人家做粗工,要建立家庭也沒有錢。依古時候,貧窮的人要建立家庭,大部份都是要入贅,他就是這個因緣讓女方招贅。
他每天都跟隨老闆工作,他的老闆都在道場蓋寺(台語)。古代蓋寺,每天早上大約六點就開工,黎明就開始工作,他每天都特別提早到工地,早上先去做常住的工作;中午利用休息時間,又做常住的工作劈柴等;下午太陽下山大家收工回去,他又留在那裏做常住的工作。
經過了十幾年,他向他的同修提出要出家,他的同修也非常感恩,說「這十幾年來,你都一直在照顧我們母子,我很贊成你的想法,你可以去完成你想出家的心願。」他去出家的道場,剛好在蓋大殿,每天都做著很粗重的工作。
像早期台灣的寺院,蓋大殿真的很辛苦,記得我去鼓山寺,或其他地方都是一樣。當時的出家人食、衣、住、行、什麼都要自己來,他們要在農夫收冬,即一年兩季在收割稻穀的時候,他們的寺眾,每個都要出去化緣,每人挑著米籃,或提著布袋到處去農家化緣稻子。
有時化一斗或二斗、三斗的稻穀,而且到鄉下人家的稻埕,(晒稻子的地方)去化緣。假使是你的故鄉,那就回去你的故鄉化緣,將化得的稻穀運回,再寄放在輾米廠,然後一個月,或幾天需要米,再分別去取些米回來常住用。古代道場的道糧,就是這樣化緣來的,不像現在都是居士親自送來,由居士供養好好的,你們都沒感覺,這樣其實是不好的。
你看,以前的出家人,他一出家,就遇到道場在蓋大殿,而且一蓋都要好幾年的。因以前交通不方便,經濟又不好,蓋大殿都要花將近十年或十幾年的時間,不像現在蓋大殿這麼快。他們的住眾也都要出去化緣,不然就是自己買材料回來自己蓋。那位苦行僧出家後,白天都在為常住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用功修行,他的師兄弟曾問他:「看你修得很好。」他都不答話,只是默默地以微笑代之。
直到大殿完成,有一天中午,大家在午休時,他就拿一撮草,袈裟披著,手拿著引磬到大殿後面,草舖著就坐在上面,引磬噹噹噹三下,念阿彌陀佛就入三昧,自化三昧火燃燒。
大家午休起來四處都聞到香味,都說「為何這麼香呢?」香燈師到大殿看,又沒有人供香,那怎麼會這麼香?走出大殿外面一看,發現大殿後面怎麼會有火煙(台語),再仔細看一下,看到那位苦行僧手拿引磬端坐在那裏,當香燈師把他的引磬拿起來,他整個人都散掉了。你看!他只拿一撮草,就這樣自己解決生死大事化掉了,你說這是怎麼回事?
還有一位大捨菩薩,他是一位農夫,結婚後就去田園工作,每天帶著便當早出晚歸的努力工作,他太太長得很莊嚴,有一天就念說:「我嫁給你這個憨人做什麼?」當她起這一念時,剛好有一位賭博漢,從她家門口經過,他也起了一念,想要向她要開水,就這個因緣,她與那位賭博漢私通造業了。
這位農夫知道之後,有一天,他知道那位賭博漢會來他家,他就刻意提早回來,跟他太太說:「今天晚餐煮豐盛一點。」其實,那賭博漢早就躲在他家的床舗下,等到飯菜煮好了,農夫見他太太拿兩個碗,就說還欠一個,他太太說:「只有我們兩位,怎麼會欠一個?」他說:「又多了一位客人。」他要他太太再擺一個碗,他說:「把床舖下的那一位客人請出來吧!」請出來之後,他說:「坐啦!坐啦!用啦!」用到最後,他說:「我今天要拜託你,我這些財產都給你,太太也順便送你。」他就去出家了。
經過三、五年之後,他留下的那些財產,都被賭博漢花完了,田園厝地也都被賭完了,這時他太太才想到以前那個丈夫很好,很喜歡吃土產,土產是他們那兒出產的魚,她就去買一條土產的魚,煎好拿去寺裡找他,說:「我是你以前的太太」。他說:「我不認識你」。
她說:「你以前喜歡吃這種魚,我特地買回來煎的。」他把這條魚接過來放入河裏,結果那條煎過的魚當下活起來。你的心若清淨,別人的起心動念你都會知道的。
當他故二(前妻)在煎那條魚時,他就幻化出一條假的魚給她煎,再把那條活的魚隱藏起來。所以,當他把煎好的魚接過來後,再把那條隱藏的魚放入水裡,那條魚就又活著了。
你看,人家他只修四、五年,就成就了。那你們要修幾年,才能有這樣的功夫?像這則公案,世間也少有這樣的人,財產都給人,太太又送人。所以,我們只要能夠放下,當下道業就成就。
佛門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說的是意念;這個意念,你可以念出來,也可以不念出來。這一念,本然的自性清淨心就會顯現,若沒辦法顯現出來,那你就住在那裡,我看你,你看我,在那裡繼續分別計較。這樣再做三世人來修行,也不用想你會修到怎麼樣?現在我們慚愧懺悔都來不及了,哪還有心在那裡計較?只想著從無始劫來,所造作的罪業要如何消除?這樣就已經來不及了,,還有那個我執在那裡起分別嗎?我們要真正當一個出家人,就是要這樣子思惟觀照的。
有一年過年,我去頂禮懺公,那時我還是居士,他告訴我說:「我自己一個人住。」現在你們常常說:「他們離開了,我自己一個人怎麼辦?」我們要認識清楚,你離開這個道場,這是你的事,不是別人的事,常住永遠是常住,是如如不動的。你若用世間情來思惟這種事,這樣會成佛嗎?能度眾生嗎?
你們今天還算有如法,要去回憶回憶。你若真正要斷生死,想到這一點,那你一定能度眾生的。現在的眾生愚癡又愚癡,個性剛強又剛強,如《地藏經》閻羅王種讚嘆品第八,佛陀告訴閻羅天子說:「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眾生這樣難度,地藏菩薩還是發大悲願要度眾生的,而且沒有須臾捨棄任何一個眾生,你們要去明白。
你不能說,是眾生自己造作的行為,要自作自受,我才不理。你若真正有地藏菩薩這一念悲心,你試試看,你不會輕易動念頭的。那你們要從哪裡下這個功夫?各位!要好好的去思惟觀照一下才好。
教務主任:
院長!您老人家就有這個功夫。
院長開示:
我哪有功夫。當初蓋學院時,我常常這樣想,工作做到過午,我都還沒有收工,因為我知道戴金銀是犯戒,所以手錶我是不戴的,下雨天我一個人在工地默默地工作,做到差不多要用午齋了,我下去五觀堂,一看時鐘,已經下午一點半了。一看,只有我那份飯菜放在桌子上面,我還是默默地坐下來吃那些冷飯菜,因為這是我的事,不是別人的事。對麼!
所以,我們凡事要主動,不要被動,就看你怎麼想啊!你若沒有藉大眾這一面鏡子當借鏡,那你怎麼容納得下這種種境界。就是因為有大眾,你才能容納。
我們的心如河海,能容納百川,匯流於浩瀚的大海。如從好幾百座山嶽中,雨季天上傾下的大雨,或山洪奔流所夾雜的泥沙山石,及平原的溝渠水流等,一切地球上髒的東西都流入大海,大海有說什麼或是有起什麼分別嗎?大海是完全容納,而且依然如如不動的。
我們的真心,是遍滿虛空,比四大海還大,這樣我們為什麼要動?為什麼要慌?世間上一切事情,如昨天我講《普賢行願品》之後,就下廚去大寮,心想中午要好好煮一餐,但是我不執著,我並不是先計劃開一張菜單,要買什麼,又要配什麼料,有什麼就煮什麼,很自在的。
譬如有一次,我從光量寺回來,我到大寮去,馬上就可以煮好一餐的。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用智慧。
例如我們淨律寺那座山門,若建料用石材,要花二百多萬,只買石材回來,又請工人組合的工資,合計起來就將近三百多萬。我計算一下,想一想,還是決定用木頭的材料來建造,因為木材一車十二萬,買兩車就有一大堆的木材,那一大堆的木材,就可蓋一座很莊嚴的山門,這樣的山門臺灣寺院少有。
原本我還想要種黑松樹來做山門,利用黑松樹枝來雕刻,但想一想黑松樹會長高,那山門就一直變高,這樣也不可以,所以最後決定選用木材做山門,就是現在的山門。
教務主任:
院長!淨律寺的山門,只蓋一座嗎?
院長開示:
沒有。山門蓋下去,就要蓋三座成天、地、人三合,天有天道,地有地氣,人有人和。就是天有道,地有氣,人有和。
學員問:
院長!早課偈中「三門清淨絕非虞」,那「三門」,有的用「山門」,是要用三門,還是山門呢?
院長開示:
三門,是指貪瞋癡三毒。不是什麼山門!
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6真心求法不可思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31天堂佛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32學佛要有自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7禮六方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9修行先修心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46莊重威儀資助了生死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47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源義經(中)-從戰神淪落為亡命之徒延續上一篇我們聊到了源義經在年少時期到源平合戰之間的故事,這次,我們就來聊聊他在回到京都之後,跟他的老大哥源董吵架,且最終吵到跑路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NANA濕婦
2021-09-21
47。素顏+T恤最近對我的衣服有點產生厭惡感,原因是我再怎麼穿來穿去就是這麼幾件T恤,只是不同顏色在更換。其他樣式的上衣也是有個一兩件,但還是喜歡穿起來自在舒服的T恤。
avatar
安妮
2021-07-15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1-05-21
47.一枝穠艷露凝香渾身散發著劇毒的杏仁香氣。這是狐狸的的體香和汗水混合的成品氣息。藏獒的汗味沒半點防腐劑的氣味,而是濃烈的煙薰櫻桃木的氣味。一個木人與一個水人。水能生木,因而生意盎然。櫻桃木的煙薰杏仁是否好吃沒有人知曉。
avatar
尚盧之劍
2021-04-23
S4E2《喜馬拉雅》47 王兆霞(合肥)【錄製時間】2018.05.31.(四) 下午 【錄製地點】中國合肥「鴻愛心理」
Thumbnail
avatar
屘寶
2019-11-29
47. 《科學築夢大現場1:一起離開地球上太空!ARRC自製火箭》讀後感當初主要是為了贊助而買這本書,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努力很有意義,何況還有我的母校參與。 算是關於火箭的簡單科普,老實說如果單純為了科普來說,資訊量有點太少,沒什麼內容。不過考慮到這本來就不是目的,所以應該還算可以接受吧?
Thumbnail
avatar
大類
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