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心境影響想法,容易影響你當時的思想,當然,也更容易關乎你會怎麼想。如果想法是個流程,那肯定是情緒關乎思想,而思想會造出某種想法,而想法就會讓你的心情跟著受到起伏。行為主義者的人們總告訴我,行為的背後是內心的話語牽動我們思想的每一個波動,而波動會讓情緒容易「太」受影響,誰真的在乎誰的想法,而是跟你自己過不去?
我說我是矛盾的,多次也證明自己怎麼那麼矛盾,就像我想進步,我想更新目前的工作效率,我也不知道我有什麼好不滿意的?也許我是變動星座?喜歡喜新厭舊?或者我真的想要更進一步?當時,我就只是在想,「應該」還有方式可以改進,就差一點,應該不是這樣,應該有什麼方式可以達到我想要的效果,這大概是完美主義惹的禍吧?我告訴我自己,我確實有,還病得不輕,於是這種人得到精神疾病的風險多於一般「正常人」。
我確實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我也確實想要更好,這大概也是每一個人的心願,誰不想要「人生勝利組」?但話說回來,如果真的那麼容易達成,也或者就像鄉民所言,那麼我們確實每一個人病得不輕。
我是說,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精神疾病」的傾向,你不相信?大家都有病,大概很容易證明,於是每一個人還沒瘋瘋癲癲之前,我們就已經瘋瘋癲癲,每一個人都要人權,每一個人都有人性,而所謂的人性,被聯合國講得爛掉,還是在說明人有人性,有那人權應有的樣子。
全世界至少有幾億人在吃不飽的命運,加上最近疾病疫情的肆虐,無疑是雪上加霜,而肥胖是多數文明國家以及水準之上國家才有的「疾病」,每一個體重過重的人都想要恢復苗條的身材,就算你是胖子而驕傲,也小心疾病上身。我同事就有不少是胖子,他們笑得很燦爛,生活有聲有色,雖然有不少的三高疾病,但他們還是以活在當下為目的,然而,生活的目的當然不是只有減肥為主,要努力克制食慾,拼命運動,只是為了減去身上多餘的脂肪,對他們而言,這是「痛苦」,不如好好生活比較要緊,這也是胖子哲學告訴我的,然而,胖要胖得健康,前提是要怎麼樣才算健康?
你如果「太」在乎三高問題,那麼你當然活得很痛苦,而如果你沒有那麼在乎,只有一點在乎,當然你會活得快樂,這當然是指心理健康方面。然而生理方面,身體每一次的吸收,以及每一次轉換,還有你在過程中,都儘可能考慮到你對於食物與生活的態度到什麼地方點到為止。
AllGo - An App For Plus Size People null on Unsplash
胖要胖得健康,也或者愛自己也要愛得很健康,但健康也被過度濫用。「健康」一詞本來是指身體上與心靈上的某種健康健全的替代詞,也就是說,身體上的某種「正常」吸收與排泄,加上心靈上的高興與悲傷,就是兩個極為簡單的對等詞,就宛如起伏的上下波。
只是波長的每一個人各不相同,只是我們的生活慣性都不皆同,因此文化就有各種顏色,各種頻率,各種寬度,以及各種分岔。所以,看看多元性的由來,就可以知道,我們有太多的包容,太多的基因色彩,全世界的國家開始混合,你就可以想見我們有多「複雜」。
我們確實很複雜,知道嗎?了解到這點嗎?人體內的基因混合成各種細胞,大腦接收過多少訊息,開始過濾,我們一出生就接收多少衝擊,多少在體內產生的效應,研究起,我們確實有正義「細胞」的道德感,能夠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蛋。嬰兒接收到的資訊,不斷在大腦內產生更多需要明瞭的訊息,他們或許沒有「自我意識」,但是兩派分法已經皆然而生。這樣的相對,是嬰兒對於這世界的黑白的兩種了解之下,對世界的一種解讀。他們同時也知道,有一方,就一定另一方,相對的一方。在還沒相對論之前,嬰兒懂得應該比愛因斯坦的還要多吧!
他們只是知道,但沒有為什麼會知道而想要去求理論解釋的天才來得更奇特些。天才想要知道蘋果為何從樹上掉下來,火車上的速度為何感覺比較慢,以及火箭的推進是因為相對論而產生。而我們從學校學到周長、圓周率,以及數學上的換算,還有對於文字意思的了解,讓我們了解文字裡的作用解釋會有什麼,你當然沒有想過上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交朋友,還是為了習得「專業知識」,尤其知識可以如此普及化的同時,但還有很多人還在文盲之中漸漸了解那是什麼......
要把一句話講得很淺顯易懂,可能要問為什麼很多遍,把人考倒才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就一直常常不懂,為何人要穿衣服,為何男人要追求女人,為何我們要接吻,為何我們要這樣生活,為何我們是人等等,接著追問下去,你所給的答案通通不是我想要聽的答案,因為我總覺得沒有這麼簡單,為何天空是藍色的?為何宇宙是黑的?為什麼會有顏色,以及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樣子?所有想提出的解答,科學家所給的答案,好像只是告訴你那是答案,但不是我認為的答案那麼簡單。就像人體的細胞最重要的關鍵——RNA,甚於 DNA 的重要性,但 RNA 的構造,為何是這個樣子,細胞最簡單的四個關鍵:ACTG,為何是這四個?而不是其他?細胞的分裂會出錯,會因為外在環境而出錯,它沒有「防呆」裝置嗎?細胞或者是我們內部的重重分解之下,我們是否還有更深的一層還沒破解?
了解細胞,或是基因的科學家都知道很基本的知識水平,可是你說給像是一般沒有高知識水平的人知道,他們卻還是搖搖頭。也或者,當知識的某種水平提升時,我們後端的水平卻還沒有拉起來,這就是知識階級上的不足。當富有與貧窮之間的某種高端與低端之中被拉得能夠看出很大縫隙時,你就了解,所謂的普及化,只是一種拉寬上的全面性張網。
上一節說到自身的優勢,而個體上的合理化,所認為的某種自身上的優勢水平會不自覺把自己拉得比誰都還要高,但在某種我們認為的水平之中,就造成了階級上的逆勢反差,我們會比誰都還要高,也或者比誰都還要低。誰是邊緣人,誰又不是邊緣人,看來文化與鄉民之間的認為,有太多的矛盾奇特點。
就像養家這件事,低薪有低薪的做法,然而,卻有人笑他人要娶老婆,一定要有五萬的水準,女生才敢嫁。但去想現在的性別文化,我們的性別意識形態卻一直牢牢守固我們那舊有的觀念。
不過,怎麼聽得下去?人有太多元,你經過太多的文化,社會變遷,以及世代的層層影響,造成了社會上的一個文化,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都會去想,現在的台灣社會是怎麼讓我們成為這個樣子?也就是我們生活的某種「招喚」下,走到這種地步?性別各笑性別本身與他們自己,男生有男生的差勁,女生有女生的差勁,但同時只是看到相對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角度轉換,帶來的順(逆)差問題。
看看多元性的由來,就可以知道,我們有太多的包容,太多的基因色彩,全世界的國家開始混合,你就可以想見我們有多「複雜」。
我一直很矛盾,如同我是某種完美主義者裡面的想要達成的某種精進者一樣,因此,我很容易跟自己過不去,也或者想要思考這層意義之下,到底還有什麼在困擾著我?所以才會死胡同。
我就只是想了解,但鑽牛角尖是我的致命傷,就像去思考之外,可能有些困難,但我也在思索,整個社會底下的某種狀態,我們要的共進文化中,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我有很多缺點,想必你也是,人都是這個樣子,但很難在缺點之中,找一個不像缺點的樣子,好像也很難,也或者角度的不同,造就了我們的相對也跟著不同。
尋求生命的意義,是生活上在尋求的一種方向點,在我們思考的路上,遇到什麼人,當然不會像小說一樣,會有冒險般的旅程出現,但多少都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向。生命的路上,看起來,我們還算「正常」,但其實是種精神上的統一,精神分裂(思覺失調)的路上,是一種分裂的過程,只是還沒人格分裂。你看到的是你的聲音,你聽到的是你的顏色,你感覺到的不是你感覺到的,大家怎麼樣才算有病,怎麼樣才算「真正」的正常,好像是某一個「說了算」,文化有理,社會有其延展的方向,那是正確,很正常,所以,之外的好像就被打槍了(就像我)!
他們不懂我,我也不懂他們(或者很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2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角色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恐慌中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險峻與反思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社會的交叉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於專業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身的優勢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這是我不喜歡《尚氣與十環傳奇》的原因:絕對與辱華無關。我這兩天看了一下網路評論,感覺台灣的大家都很喜歡《尚氣》,連帶台灣票房也有破億之勢。這樣說起來,我的負評其實無關緊要。如果妳很喜歡《尚氣》,也別在意大王的看法,自己喜歡最重要。
Thumbnail
avatar
龍貓大王
2021-09-10
我不是我的人設|寫作者的人設 能自在的在寫作平台上寫出真實的文章是因為我在上面刻意不合真實生活中人的交集,我不用維持我在社會上生活的那種樣貌,有時是之前無意識造成的或在這年紀不得已讓自己變成「這樣」,有了那個面貌會讓我的寫作有些侷限。
Thumbnail
avatar
Chin
2021-08-27
我當然愛你,沒有讓你感覺到,是我的不對。玫瑰在小王子離開的時候說:「我當然愛你,沒有讓你感覺到,是我的不對。」​ ​ 我真的不擅長表達,只會怯生生的喜歡你,或是任性的生悶氣。​ ​ 很遺憾沒能留住你,但說真的,那時我真的超喜歡你。​ ​ 讓人無奈的是,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Thumbnail
avatar
少願
2021-06-19
如果我不是我,你還會愛我嗎?故事中的女主角陳泫希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身為學長的白彥晨,而很剛好她的朋友尹家寧的哥哥,和白彥晨同社團,而尹家寧和陳泫希也剛好被分到同一個社團,究竟陳泫希會不會被長得很帥,又很聰明的白彥晨所吸引呢呢?究竟兩人在社團裡匯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avatar
豐熙
2021-05-11
the GG show 第五集:我不是我的我!我是誰?🥳 在Podcast玩遊戲Episode 05 in the GG show on I am not who I am and playing game in podcast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Firstory podcast-hosting:節目 the GG
Thumbnail
avatar
Michelle Lù
2021-03-23
有一種愛,是即使我不認識你,卻希望你一直好好的。「就是,我們都不見面,都不說話,都不連絡,但是只要你在世界某個角落好好呼吸,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活著,這樣我就覺得很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對於三浦春馬、蘆名星、竹內結子、黃鴻升的一點小想法與感情。雖然很冗長,表達的不是很好,有點兒雜亂,但它是我2020年最不想忘記的事,希望未來一直記得!
Thumbnail
avatar
Sofia 🌿 惠如
2020-12-26
讀後 | 文案是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熱情讓挑戰變成遊戲拖了100年的讀後心得 在參加了 盧建彰 Kurt 的座談會後 雖然他的作品卻看過很多,卻都不知道是出自他手 對事物都不喜歡或懶得深入探索的壞習慣 我想讓我錯過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吧 文案是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 與其說是文案書,不如說是如何重燃熱情 用力去找到自己愛的,全力以赴的小小指南
Thumbnail
avatar
由奈小姐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