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別拿你的專業,去歧視另一個人的專業—心理和社工不是差不多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尊重專業的歧視充滿在生活中

你看過最近剛完播的超夯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了嗎?

裡頭除了探討消防員的日常工作辛勞以外,也加入了很多「台灣鯛」的酸民元素,想透過劇情去引起社會對於這種文化的探討與反思,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種基於自己的立場,去評斷他人工作好壞的社會現象。(以下沒有爆雷,請安心服用)

看著這部劇裡頭刁民們所說的話,讓我想起在2017年時,賴清德先生曾說過,要照服員把自己的工作當作「做功德」,此話一出,就立刻引起廣大的不滿與批評浪潮,雖然當時賴清德先生很快就道歉,但依然引起不小的風波。

這種不尊重專業的情況,生活中好像比比皆是,小從日常生活中,加人、朋友、情人之間的對談,大到校園中家長與老師的摩擦,甚至是僵化的醫病關係等等,都有這些影子的存在。


raw-image

心理系畢業可以勝任社工嗎

而且這樣的錯誤,應該很多人都有犯過,接下來就讓我來說一個自己的故事…

大學念心理系,但出社會後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卻是社工相關的工作,原本不是要應徵這個職位的,但卻在面試過程中,誤打誤撞而進了這個行業。

當時的我認為,相關的科系,我應該可以勝任吧?

但進到實際現場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光是學習的脈絡,就有相當大的落差,雖然同樣是在助人,但其實使用的方式根本截然不同。

心理師向來習慣「被動」的等著他人帶著自己的議題,走進諮商室,比起解決短期的狀況,更傾向於透過會談或治療,去處理一個人內在的核心問題。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己不認為有問題時,我們其實不會去介入,即使那對我們來說看似是一個問題,但因為在當事人的背景下,或許這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我們沒有權利去強迫對方接受改變。

再加上我們始終相信,改變的契機來自於個案,所以是否要借用諮商的資源,其實取決於自己,如果對方不願意改變,那我們做再多都沒有用,所以心理治療相較於社工的工作,其實較為被動。

社工主動v.s.心理諮商被動

社工恰好相反,我們通常習慣「主動」去針對問題行動,總是站在第一線直接面對個案、整個家庭,當發現個案有問題時,並不會等到個案來求救才出手,因為這樣做的話很可能已經出事,反而是在第一時間就做資源連結,並且即時下處遇,即便案家沒有意願處理事情,還是依然要「雞婆」的介入。

在這些狀況下,問題多半會是較為「物質經濟、短暫性、立即性」的問題,並不是說社工提供不了精神上的療癒與溫暖,而是相較心理師來說,他們有時根本無暇處理這塊,而且他們的訓練,相較於心理師的訓練過程,也本就更擅長處理這樣的狀況,而非提供心理治療。

別用自己的背景去思考別人的脈絡

會有如此大的感觸,除了自己在工作上的價值衝撞以外,也讓我想起了在大學還沒畢業以前,曾經看到一個社工粉絲專頁的貼文,下面所留的言:

「我還曾經看到有社工把小孩直接帶回自己家耶!真的是很不可思議,這個界線也太不明確了吧?」

這篇留言底下,獲得很多則回響。大多是認同「無法理解社工為什麼要做這種界線不明的事情,難道他們不知道界線要踩好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助人工作的職場倫理嗎?他們到底在亂搞什麼?」

認同留言的,幾乎都是心理背景的人。

你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有的自己有說,有的是我點進去看他是什麼教育背景出身的。

當時我還是一位心理系的學生,看到該則留言時,反應也和其他回應的人一樣,覺得把學生帶回家也太誇張,社工到底是在搞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還沾沾自喜地看著許多和我相同背景的留言,覺得在裡面找到同溫層,後來我才發現,這樣的思考模式,根本就是個天大的錯誤。

raw-image

不能拿過去的知識套用在其他領域上

在我換到社工的身分上去做事情時,才發現很多我以為對的事情,在這個身分裡大錯特錯。

比方說:我總認為個案就是要自己主動來求救,我才要出手,但這樣做不只會錯過問題處理的黃金時間,在主管的眼裡,你還是一位極度被動的員工。

又或者是資源連結,在心理系的訓練下,根本不太會替個案資源連結,但對於社工背景的人來說,這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因此我在社工這個職位上,又被打了一個零分。

大概是累積了兩、三個月的零分,我才開始意識到—社工不是這樣想事情的,

我不能一直拿我過去的知識,來套用在現在的工作上,也從這時候,才開始慢慢適應這個職位所要的到底是什麼。

raw-image

不同立場就有不同解釋

我在這件事情上,學到了一個道理:


不要用你自己的專業,去歧視另一個人的專業。

如果我一輩子從來都沒做過這個職位,那我大概會笑那則留言一輩子。但現在的我,可以完全體會為什麼那位社工要這樣做,不是因為他不懂倫理界線,也不是因為他不想下班,而是因為有很多緊急狀況,可能就必須要這樣處理。

誰會想要晚上回去還要照顧小孩、個案?沒有,但很多時候,這個職位,就是會常常遇到不同的臨時狀況。

在做了這份工作後,我開始可以試著,不要老用自己的過往經驗、知識,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對與錯,尤其在這種大家都是出於「讓社會更好」的前提之下,何必讓兩種優秀的助人工作者自相殘殺呢?

raw-image

為何有這麼多歧視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我除了自我反省以外,也細探了為何不尊重專業的人會這麼多,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懂尊重他人:

有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沒有照著這個模式就都是錯的,完全聽不進他人的想法。

第二、不會換位思考:

沒有詢問過相關的專業人員,便以自我立場、專業出發去想事情,將自己的模式套用在其他人身上。

第三、懶的動腦:

人類的大腦,因為使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可以比較省時省力,所以時常在判斷事情時,便以過往經驗出發,去判斷事件的來由。

raw-image

記得同理尊重他人

像我就是犯了第二種類型的錯誤,才會有那樣的偏見與迷思。但想來最糟糕的是,明明心理系也是一個很常被貼上標籤的科系,但我自己卻還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才驚覺原來我們都很容易在一個不小心,就直覺的用自己的認知,去帶入他人的情境中,卻忘記在評斷他人前,應該帶著一顆善良的心,去了解他人為何這樣做。

我們都來自於不同的背景,從事不同的專業,我們應該要不帶著自己的成見,去仔細了解每個人的立場與出發點。

很多事情真的沒有對錯,只是想的角度不同,假如每個人在世界上,都可以用多一點的溫柔,去理解他人的脈絡與痛點,那麼這些無謂的嘲笑與批評,是不是就會更少一點?
raw-image

願世界能好好聽著每個聲音

過去默默承受著謾罵與批判的你們,辛苦了。

對於自己過往的無知,深深的感到抱歉,也在此想給所有曾經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你們忍受著許多不公平對待,並且依然繼續用愛關懷著這個社會。但願在往後的生活中,可以多得到一些理解與體諒。

此外,也藉由自己親身故事的分享,來提醒每個人都可能在無意間犯下這樣的錯誤,更想在此鼓勵所有曾經被誤會、汙名化的人,或總是不被社會大眾理解的族群,可以勇敢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故事,如果你願意,也可以留言和我分享。

最後我只想和你說:願這個社會,可以多騰出一些空間,讓從來沒有被仔細端詳的你,終有一天能被好好看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101會員
170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Thumbnail
2025/03/31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Thumbnail
2025/03/26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Thumbnail
2025/03/26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關於社工的「被標籤」,我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們一定很有愛心、耐心、同理心齁~」 對於這個標籤,老實說我個人其實蠻無言的,因為我無法否認說這個陳述是錯的,但又不想從此被這些形容詞無限上綱的綁架;
Thumbnail
關於社工的「被標籤」,我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們一定很有愛心、耐心、同理心齁~」 對於這個標籤,老實說我個人其實蠻無言的,因為我無法否認說這個陳述是錯的,但又不想從此被這些形容詞無限上綱的綁架;
Thumbnail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Thumbnail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Thumbnail
很少在公開平台講自己的職涯經驗,超害羞(抖)在方格子爬文,我看見好多真誠的分享,無論是不是成功的故事。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在相似的年紀、或有相似的職涯,有著相似的傷心挫折。 把這些化為文字,寫給自己、也寫給未曾謀面的人「也許不知不覺就溫暖了誰的心,讓他知道-你真的不孤單 」至少這是我在過程中得到的
Thumbnail
很少在公開平台講自己的職涯經驗,超害羞(抖)在方格子爬文,我看見好多真誠的分享,無論是不是成功的故事。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在相似的年紀、或有相似的職涯,有著相似的傷心挫折。 把這些化為文字,寫給自己、也寫給未曾謀面的人「也許不知不覺就溫暖了誰的心,讓他知道-你真的不孤單 」至少這是我在過程中得到的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如果你正在考慮社會工作這個科系/工作,或是想瞭解一些關於社會工作的,可以在這裡做一點參考:1)什麼是社工;2)社工系學什麼;3)社工做哪些工作。
Thumbnail
如果你正在考慮社會工作這個科系/工作,或是想瞭解一些關於社會工作的,可以在這裡做一點參考:1)什麼是社工;2)社工系學什麼;3)社工做哪些工作。
Thumbnail
在提供專職助人者的心理諮商服務時我看見了專職助人者在使用資源上的不容易,例如專職助人者下班的時間不固定,可以與社工約定初談的時間大多都是晚上,也因此在初談後我最常聽到的是「真抱歉耽誤到你下班」、「辛苦了」,總是在照顧服務對象的專職助人者在申請服務時卻還是在擔心會不會造成社工的負擔,這讓我感到很心疼。
Thumbnail
在提供專職助人者的心理諮商服務時我看見了專職助人者在使用資源上的不容易,例如專職助人者下班的時間不固定,可以與社工約定初談的時間大多都是晚上,也因此在初談後我最常聽到的是「真抱歉耽誤到你下班」、「辛苦了」,總是在照顧服務對象的專職助人者在申請服務時卻還是在擔心會不會造成社工的負擔,這讓我感到很心疼。
Thumbnail
社工有許多類型,每個社工也都十分「萬能」,同時得在第一線照顧個案、又得寫計劃申請經費等肩負許多工作,然而在「多工」的表面下隱藏什麼樣的問題?「外包型」的政府如何讓社工陷入薪資回捐的窘境?
Thumbnail
社工有許多類型,每個社工也都十分「萬能」,同時得在第一線照顧個案、又得寫計劃申請經費等肩負許多工作,然而在「多工」的表面下隱藏什麼樣的問題?「外包型」的政府如何讓社工陷入薪資回捐的窘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