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自我覺察〕為什麼不想繼續當社工?(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今天則是要分享另一個「不甘心」,來自於我對身心靈圈的體會與觀察,內容可能會有點直接,還請大家見諒XD

raw-image

 

我是大學就讀社工系畢業的助人工作者,某部分來說算是所謂「正統學院派」出身的;

 

身為助人工作者,就算經常協助他人面對及處理他們人生的難題,但是當自己面臨困境、考驗、低潮的時候,仍舊需要向外尋求協助;

 

而我的人生在當社工的那幾年,因為個案工作的挑戰以及Mentor深刻的督導,讓我陸續面臨許多自我懷疑;

 

加上我長年嚮往親密關係,卻持續遭遇求之不得的挫折,或關係無法穩定的難過,讓我前幾年經常都過得非常痛苦;

 

因此我也嘗試過各式各樣的身心靈療癒服務,像是感情曖昧不清的時候會去算塔羅、禪卡等,卡在分手低潮中走不出來的時候,我體驗過催眠、希塔療癒、通靈問事服務等;

 

另外也學過一點瑜珈、接受過占星本命盤解析,然後學習過靈氣療癒、巴赫花精、人生設計卡,以及近期開始學習精油芳香療法;

 

雖然大部分我的經驗都不錯,但後來我陸續聽聞其他人的使用經驗,卻發現接受這些身心靈服務不一定會讓人真的得到幫助;

 

原因是什麼呢?


 

我試著思考了一下,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這些提供療癒服務的工作者雖然熟悉身心靈領域的專業技巧,但卻不一定懂得眼前這個「人」的狀態如何;

 

人是非常豐富且複雜的動物,同樣都是被分手的人,有的人深陷其中不想離開,有的人則是瘋狂投入工作藉此逃避傷痛;

 

面對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前者可能需要大量的情緒抒發,但助人者又不能過度同理,否則個案可能更陷入囹圄、更難以走出傷痛;

 

後者則反而需要引導個案去面對及釋放自己的情緒,否則那些被個案壓抑、無以名狀的情緒傷痛可能沉積在內心深處,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失控爆發;

 

但有時候個案並不知道自己當下需要的是什麼,或個案想要的並不見得是當下最適合他的,又或者助人者可能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認為個案應該要怎麼做;

 

而這些情況涉及了許多層面,包括助人者要如何正確理解個案的狀態、如何根據個案的狀態提供當下最適合的協助;

 

如果助人者有強烈干涉個案的意圖,必須在當下就意識到並立刻收斂,事後也要去覺察自己被勾動什麼樣的議題,才會導致自己想要過度介入;

 

以上這些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必須具備心理學相關知識、談話技巧、人際界線的概念等,更重要的是,能夠自我覺察、願意面對自己內在黑暗面的心;

 

這些內容都不是一般身心靈技術課程會教學的,很多人可能只學了技術後就開始接案,在無意間對個案造成了難以抹滅的傷害;

 

這是我現在在這邊的原因,我希望自己有社工系畢業的專業背景、有數百位個案工作經驗、有超過10年面對自我深刻覺察的努力,讓我可以提供更適切於你的身心靈服務。

 

 

上面嘮叨了這麼多,好像還沒說到另一個「不甘心」是什麼XD

 

誠如上集所說,我在當社工的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被剝奪感,覺得自己付出的時間心力遠不及我所獲得的薪資報酬;

 

而當時我看著這些身心靈服務的高收費覺得很羨慕,心想如果我服務個案的時間也都能夠比照收費的話,我應該會更有錢、更快樂吧?

 

其中有些服務的收費甚至高過於專業個人心理諮商(50分鐘2000元),讓我內心相當困惑,沒有受過助人專業訓練的人,怎麼能夠如此收費呢?

 

這樣的情況引起我的不甘心,我認為自己有受過專業助人訓練、具備豐富的個案工作經驗,應該也值得這樣的收費方式才對;

 

加上當社工的時候,為了要維護受暴個案的安全,我們必須服務「非自願性」個案,要花很多時間想辦法聯繫上個案、突破個案心防、讓個案願意接受服務;

 

這個過程非常耗費時間心力,但最後個案可能還是會拒絕服務,甚至認為我們擾民,讓我們不時經歷「好心被雷親」的劇情,相當折騰;

 

累積多次這樣的事件後,讓我不禁懷疑社工的服務是否這麼沒價值?

 

寫到這裡我才發現,這件事情的根源其實仍來自於「我希望自己的金錢、時間、精力等資源都可以花費在我喜歡、認為有價值的人事物上,並且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雖然我也曾收到個案給予的溫暖回饋,但其實我一直認為不符預期,加上薪酬與生活的被剝奪感,最終讓我不想再繼續自我耗竭下去、決定離開社工界。

 

 

今天的〔日常自我覺察〕就分享到這裡,希望透過這次的內容,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

 

而如果你目前也有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困擾,歡迎來預約【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的免費體驗方案;

 

讓我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擬定行動方案,希望最後能夠讓你逐漸走出陰霾、展露一絲微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3會員
131內容數
秀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標籤,我們都會討厭被貼標籤的原因來自於「被要求必須如此的不自由感」; 而這次接著要分享,我當年如何因為「社工」這個身份產生了對自己形象的標籤,甚至如果發現自己不符合標籤還會自我懷疑。
Thumbnail
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標籤,我們都會討厭被貼標籤的原因來自於「被要求必須如此的不自由感」; 而這次接著要分享,我當年如何因為「社工」這個身份產生了對自己形象的標籤,甚至如果發現自己不符合標籤還會自我懷疑。
Thumbnail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Thumbnail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最近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這個「不甘心」涉及幾個面向,包含我過去與Mentor的關係糾結、對於身心靈服務發展的看法等等,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覺察;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最近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這個「不甘心」涉及幾個面向,包含我過去與Mentor的關係糾結、對於身心靈服務發展的看法等等,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覺察;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最近認識了一個社工妹妹,他讓我由衷的敬佩,也讓我知道認真的去愛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個月我接了一個四天的工作,因為沒有問清楚,對方單位希望我除了帶團體還必須要寫紀錄,其實這在心理師的工作當中是很常見的啦,但我自己基本上只要要寫紀錄我就不會接(對,我傲嬌),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最近認識了一個社工妹妹,他讓我由衷的敬佩,也讓我知道認真的去愛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個月我接了一個四天的工作,因為沒有問清楚,對方單位希望我除了帶團體還必須要寫紀錄,其實這在心理師的工作當中是很常見的啦,但我自己基本上只要要寫紀錄我就不會接(對,我傲嬌),
Thumbnail
很少在公開平台講自己的職涯經驗,超害羞(抖)在方格子爬文,我看見好多真誠的分享,無論是不是成功的故事。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在相似的年紀、或有相似的職涯,有著相似的傷心挫折。 把這些化為文字,寫給自己、也寫給未曾謀面的人「也許不知不覺就溫暖了誰的心,讓他知道-你真的不孤單 」至少這是我在過程中得到的
Thumbnail
很少在公開平台講自己的職涯經驗,超害羞(抖)在方格子爬文,我看見好多真誠的分享,無論是不是成功的故事。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在相似的年紀、或有相似的職涯,有著相似的傷心挫折。 把這些化為文字,寫給自己、也寫給未曾謀面的人「也許不知不覺就溫暖了誰的心,讓他知道-你真的不孤單 」至少這是我在過程中得到的
Thumbnail
前陣子,我的督導不是很喜歡我,從二月新學期開始就不斷言語施壓說下一年不續聘我(聘約到七月底)。但因為我滿喜歡這份工作,還是不斷想方設法想要留下來,也從助理口中知道督導對於我一直不離職找工作覺得不滿,向助理表示以前的人都是別人這樣跟他說,就會自己去找工作了。 這更增添我跟他對抗的心,覺得他竟然都這樣
Thumbnail
前陣子,我的督導不是很喜歡我,從二月新學期開始就不斷言語施壓說下一年不續聘我(聘約到七月底)。但因為我滿喜歡這份工作,還是不斷想方設法想要留下來,也從助理口中知道督導對於我一直不離職找工作覺得不滿,向助理表示以前的人都是別人這樣跟他說,就會自己去找工作了。 這更增添我跟他對抗的心,覺得他竟然都這樣
Thumbnail
兩年前在職場遇到瓶頸,老實說這不是第一次,幾年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簡單說就是跟主管處不來。從事公職10年以來,身體不斷發出警訊,但上帝幫我關了一道門,同時也幫我打開一扇窗。從會計世界的非黑即白,轉換跑道到跟人工作後的沒有任何標準答案,我真的走上第二條路了,這條我想都沒想過的路...
Thumbnail
兩年前在職場遇到瓶頸,老實說這不是第一次,幾年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簡單說就是跟主管處不來。從事公職10年以來,身體不斷發出警訊,但上帝幫我關了一道門,同時也幫我打開一扇窗。從會計世界的非黑即白,轉換跑道到跟人工作後的沒有任何標準答案,我真的走上第二條路了,這條我想都沒想過的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