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生活中的一些連結,比如台通,或是《我的三順阿嬤》、《永生戰》和打疫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近年用心生活以來,事件與事件會突然連結起來。一開始會滿驚喜的,比方說喜歡這個作家,接著下週她跟另一個我也滿喜歡的作家有了座談;喜歡的歌手們改天也合作出單曲,或許可以解釋成同溫層的概念。越發喜歡某些東西、某個領域,就會漸漸發現他們之間有連結。

唯一比較穩定收聽的Podcast——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最近在樸實的居家生活中,偶爾會聽聽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說來也怪,其實相對來說,我比較習慣視覺文字、畫面,對於能聽各種Podcast的人感到佩服。加上多半是利用大眾交通工具移動,在沒有抗噪耳機的情況下,又不想把音量調高怕耳朵壞掉,要清楚收聽Podcast頗有難度。所以算起來,我對Podcast的接受度蠻低的。
可能是喜歡文組直男的幹話,台通總是讓我笑嗨嗨,聽久了也漸漸發現主持人的想法、價值觀和興趣方向,和自己有部分重疊。而且神奇的是,當初發現他們開便當店,便遙想好久以前曾經在誠品《提案》裡面看過一家便當店的介紹,搜尋之下,覺得他們的臉書貼文都寫得滿有趣,而且網站視覺、便當包裝都是我喜歡的設計風格,便追蹤了(即便發文頻率蠻低)。原來我在聽他們的Podcast之前,就認識他們的便當店了。便當店位於大安區六張犁,也算在我的生活範圍,聽他們聊到附近也有種熟悉感。
以他們提到的朋友來說,呱吉、反正我很閒、好初早餐、設計師廖小子等,都是滿喜歡、吃過、聽過、關注的人們,就是一種神祕的同溫連結。又好比在節目中提到LINION,也是我上個月和朋友去聽,回家發現台通主持人也去。又好比Kobo找他們業配一次以上,我早也是Kobo閱讀器使用者。上次節目裡討論(電玩)遊戲,隨口說到接龍什麼的,當時我正邊聽邊玩接龍,這還是Kobo閱讀器的隱藏版體驗功能呢,想說誰在叫我。有趣有趣。
推薦閱讀,BIOS monly的專訪(連結+1:我喜歡的媒體訪我喜歡的節目):

《我的三順阿嬤》.《永生戰》.打疫苗,圍繞生死

前幾天在glioo上看了紀錄片《我的三順阿嬤》,講述一位93歲的阿嬤在試圖自殺未成功之後,孫女開始貼身紀錄阿嬤的生活。片中感受到祖孫的好情誼、家人之間的牽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嬤對於死亡的態度,當初提到阿嬤自殺時,已經把錢放好,請家人用那筆錢幫她辦後事;自殺未果後,改變想法,認為時候到了,天父會把自己帶走;子女也安排好老人家日後安葬的地方(阿公墓的旁邊)。
阿嬤說,活那麼久幹嘛呢,透露一種「夠了」的意思,或是侃侃而談等待天父把她帶走。所以說,人到了那個歲數,真的會如阿嬤一樣,這麼看淡、這麼無畏死亡嗎?或是,這和歲數也沒有太絕對的關係?
近日看完《永生戰》,孔劉和朴寶劍的組合必須看,看完以後也明白當初上院線時為何評價不高。一定有一大部分來自於期待落差,看預告或宣傳彷彿是一部科幻動作鉅片,結果科幻動作部分沒那麼多,反倒是很多文戲。即是由朴寶劍這位永生人和孔劉這位將死之人,進行對生死的對話。
為什麼要活著?活著一定好嗎?永生會不會是痛不欲生?是想活,還是害怕死?尤其孔劉如我們普羅大眾,費盡心思治病、重拾健康,被問到為什麼要救你、為什麼想活著,卻只能語塞。我更同意的是,害怕死亡吧。
覺得這張劇照比起孔劉拿槍、朴寶劍穿全白實驗衣來得貼近電影主題。
最近疫苗議題沸沸揚揚,電視新聞每日播報打完疫苗之後死亡的人數,搞得家中長輩心惶惶,擔心這一針打下去,身體出問題,甚至與世長辭。畢竟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打或不打都是。身為晚輩的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立場勸長輩去打疫苗,誰能保證絕對沒問題呢?
想到三順阿嬤、《永生戰》的提問,還有家中長輩對打疫苗的態度,三順阿嬤或許不怕死,但她也會感嘆如果能年輕一些就好了;而年輕一些的人們可能是有牽掛、有責任、未盡事宜,或者恐懼死亡本身,而害怕死亡。能否盡可能把握活著的時光,進而看淡生死,絕對是必修課題。好想有一天,我也可以不恐懼死亡。
avatar-img
37會員
144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指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入第五週的週休三日,對於養成一個習慣所需的天數眾說紛紜,不論確切天數為何,與其說是習慣這種生活節奏,不如說是喜歡放假,畢竟假日永遠不嫌多。多數上班族的固定作息,工作五天休兩天,以Friday night展開假期,週六耍個廢,怎麼沒一下就到週日下午,得面對Monday blue,週而復始。
5月中開始爆發的疫情,一轉眼也要一個月了。大家的生活一定充滿大大小小的變化,而我呢?深思起來,其實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不便,而這種安定與穩定,我要感謝兩個人(物):媽(爸)和筆電。
上週不知道哪來的洪荒之力,連續發了四篇文章以後,突然想安靜一下。也許是因為心中默默設定一週至少一篇,像交作業一樣已達標(甚至超標),覺得OK,可以了。另外,也總有個想法是,覺得自己好吵。
遙想這一個多禮拜以來,變化的事情好多。約莫上週四(5/13)疫情急速升溫,敝公司的防疫政策是:上班請把口罩戴起來。看著周遭朋友早開始WFH,分流的分流,不經想著,何時公司會推出相應措施呢?
不太明白是天生還是後天,對於所謂女性化這件事情,心底有個詭異排斥感。先撇除內在個性,說到底,只是一個不善於穿搭妝髮的人。多是以休閒舒服為主,偶爾搭配長襪顏色的程度。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進入第五週的週休三日,對於養成一個習慣所需的天數眾說紛紜,不論確切天數為何,與其說是習慣這種生活節奏,不如說是喜歡放假,畢竟假日永遠不嫌多。多數上班族的固定作息,工作五天休兩天,以Friday night展開假期,週六耍個廢,怎麼沒一下就到週日下午,得面對Monday blue,週而復始。
5月中開始爆發的疫情,一轉眼也要一個月了。大家的生活一定充滿大大小小的變化,而我呢?深思起來,其實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不便,而這種安定與穩定,我要感謝兩個人(物):媽(爸)和筆電。
上週不知道哪來的洪荒之力,連續發了四篇文章以後,突然想安靜一下。也許是因為心中默默設定一週至少一篇,像交作業一樣已達標(甚至超標),覺得OK,可以了。另外,也總有個想法是,覺得自己好吵。
遙想這一個多禮拜以來,變化的事情好多。約莫上週四(5/13)疫情急速升溫,敝公司的防疫政策是:上班請把口罩戴起來。看著周遭朋友早開始WFH,分流的分流,不經想著,何時公司會推出相應措施呢?
不太明白是天生還是後天,對於所謂女性化這件事情,心底有個詭異排斥感。先撇除內在個性,說到底,只是一個不善於穿搭妝髮的人。多是以休閒舒服為主,偶爾搭配長襪顏色的程度。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與漸凍人協會合作的podcast第四集來囉!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歡迎訂閱、分享、按讚。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最近,回顧整理過去五年間,2位自己的長輩(93+92歲)在離世前三天之調理/脈診的結果+觀察現再世另位97歲長輩的調理前後的脈診結果,期待幫助更多邁向老後的老人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安全+喜樂+平安的環境,以致可以有機會“道愛+道謝+道歉=彼此饒恕+恢復和好+重建關係”的機會喔!
Thumbnail
好羨慕能死成的人! 剛才看電視,訪問一位阿媽 說她的老伴死了十年 阿媽常常想起這件事,覺得痛苦,不時哭泣流淚 我看完 發自內心深有感受 好羨慕那些真的死成的人 真的! 因為死去的,真的已經沒有痛苦 會痛苦的,總是被留下來活著的那一個 能死成的人,真好!
Thumbnail
【Podcast全新企劃】過去大家稱呼我是最年長的瘋狂企業家Podcaster 創夢大叔 楊錦聰,從夢想出發聊旅行聊美食聊音樂聊生活,三周年我和團隊選擇凝望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這塊土地臺灣,「與自然相癒—走進自然感受療癒。」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與漸凍人協會合作的podcast第四集來囉!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歡迎訂閱、分享、按讚。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最近,回顧整理過去五年間,2位自己的長輩(93+92歲)在離世前三天之調理/脈診的結果+觀察現再世另位97歲長輩的調理前後的脈診結果,期待幫助更多邁向老後的老人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安全+喜樂+平安的環境,以致可以有機會“道愛+道謝+道歉=彼此饒恕+恢復和好+重建關係”的機會喔!
Thumbnail
好羨慕能死成的人! 剛才看電視,訪問一位阿媽 說她的老伴死了十年 阿媽常常想起這件事,覺得痛苦,不時哭泣流淚 我看完 發自內心深有感受 好羨慕那些真的死成的人 真的! 因為死去的,真的已經沒有痛苦 會痛苦的,總是被留下來活著的那一個 能死成的人,真好!
Thumbnail
【Podcast全新企劃】過去大家稱呼我是最年長的瘋狂企業家Podcaster 創夢大叔 楊錦聰,從夢想出發聊旅行聊美食聊音樂聊生活,三周年我和團隊選擇凝望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這塊土地臺灣,「與自然相癒—走進自然感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