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想追求財富自由,而選擇了投資這條路。
增加金錢的收入有很多種方法,自己考慮過幾個面向,每條路都認真斟酌斟酌過一段時間。
1. 本業加薪
在本業增加收入,應該是大部人最直覺的想到的第一種方式,專注於本身工作上的價值,隨著時間技術和能力逐漸成長,成為領域上的專家。
因為能力的價值而加薪,個人擁有多少不可替代性的能力,在私人企業裡,理論上個人能力會與薪資成正相關。一段時間之後,職場開始意識到瓶頸,就有個問題會慢慢浮現,所謂的專業,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
自身是軟體工程師,這個崗位起點已經是專業技術職的角色,自從進入社會後,對於工作也相當認真。工作6年半,薪水也有所成長,不過似乎達到一個瓶頸點,雖然還未見不可跨越的鴻溝,若還想更近一步,肯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這幾年我並沒有跟公司很積極要求加薪,但自認還是蠻認真加強自身的能力,因此恰逢有表現的機會時候,也打下一些戰功,主管也即時有些主動的調薪,因此這5年來,都一直處在這間公司。
考慮行業別和地點(台中),雖然比起來在台北的資訊業同學們,或許年薪少了許多,但在這裡的價碼,我覺得還算適中。
要獲得加薪的話,最直接就幾個選項,像是比較積極的上面爭取,跳槽換其它同業公司,或換工作地點(台北/國外)。
但這些方案的成本,評估起來,都是令人再三猶豫。
自己的評估
先講換公司/換地點的方案,伴侶的想法是一個很大的牽制,再來是沒有強烈的誘因,這種冒險很麻煩,自己個性上很討厭麻煩事。
再來是討論在目前位置上,更進一步發揮的問題。
先不論是否可以表現越來越佳,隨著時間展現出更多的價值。
基本的供需概念,自己的理解是拿的薪水越多,責任和義務越大。
如果拿到的薪資大於付出的工作努力價值,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不管其它人遇到這樣狀況的時候怎麼去看待,自己是會覺得沒安全感。
覺得薪水是自己該拿的部分,即使某天被公司火掉了,至少是覺得問心無愧,再找下一份工作就好了,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信心。
當然覺得薪水不夠自己的成果,那不管麻煩不麻煩,換工作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話題拉回來,想不想要努力地展現更多工作表現。
假設表現好順利大加薪了,理論上責任的擔子也會更重,薪水到某種程度以上,我覺得很難撇開責任制,公司付你那麼多錢,有些狀況發生的時候,即使沒人指派你要做什麼,自己也應該有所行動,有所承擔。
之前有一陣子因為被oncall到怕了,心理對這種責任和義務就多少有點排斥情緒。當然,因為不同位置接觸的東西也會不同,有時候也是很有趣,想必目前的我沒有辦法對工作的各種事情完全樂在其中吧。
所以總結來說,目前並沒有非常積極投入這條路線,以期望增加自己的薪水。
2. 副業接案
延續本身的專業能力,其實有能力去接案,設計和開發系統客製化的資訊系統。
正巧第一份工作就是接案公司,而大體知道一些接案和開發的流程。
除了接別人案子,我們也會將小案子或者部分功能再外包出去,自己也在公司做過幾次監督和負責外包工作的角色。
所以,多少知道一些理面的眉眉角角,接工作的角色,和發派工作的角色是怎麼回事。
正因為接觸過,因此明知道這是一個能力上可以實行的方向,但是就不想踏進去。
首先案子的來源管道,其實算是公司的重要資產,好案子或有規模的案子不是那麼好接的,再大家還沒有認識你的情況,客人怎麼會告訴有案子的需求。
所以個人案子的案子來源,基本上除了認識的人幫忙介紹,要不就是網路上外包網的case,外包網的雷缺很多,很多案子除了價格極度不合理,大多發包人對於發案的生態也不熟悉,( 因為你不會有那個需求,過一陣子就去發案,叫網路上陌生的人設計系統吧 ),要嘛很多時候就是已經是三包四包五包的鬼東西。
除了付出代價、報酬、風險的考量之外,『糾纏不清』是自己很討厭的點,有時候也並非人的問題,是整體配合上資訊落差所導致的,要教育客戶也很麻煩( 除非他肯付錢又受教 ),想遇到懂規矩又好溝通的客人,或許買樂透中獎還比較簡單。
總結來說,也是太麻煩,在我能夠把握顧好本業(不受接案影響)的前提,或許遇到極度缺錢的時候,才會考慮這個選項。
3. 家教 / 假日兼職
有一陣子想過是不是能夠做程式方面的教學,一樣適合part-time job的案源無從找起(之前還沒有一些網路的媒合平台)。
假日兼職總覺得不是工程師會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勞力付出,加上沒興趣的事情,cp值很低,還有本身會有季節性的沉迷打電動。
結論
考慮了這些,簡單說,自己好像不願意在「勞務收入」上付出更大心力了。
那麼剩下的選擇,就是在「被動收入」上努力,於是開始去思考自己適用的被動收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