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最近著手寫職場新人的課程,職場、真的是一生都探索不完的課題。
其中想到一個話題是關於明星產業夕陽產業,這讓我想到自己在求學時期,也是長輩殷殷期盼去唸了一個到現在都未曾從事過相關工作的理工科,更遑論有沒有興趣了,我心信時至今日,咱們的年輕人還是一樣面臨這樣的選擇,冷門、熱門,我自己的想法覺得環境變化越來越快速,當初的冷門或是夕陽產業翻身為明星產業, 自己在職場在人生中想要什麼,反而更重要。

我的一個同學年輕時就跟著所謂的熱門產業走,好些年傳產業是主流,他很積極的往傳產發展,過了好些年科技業開始嶄露頭角他又往科技業裏頭鑽,為了往”熱門”產業裡出人頭地,不斷改變自己去適應新形勢,無奈就是趕不上快速的變化,搞得自己兵疲馬累一事無成。

另一個朋友雖然頂著高科技業的光環,薪資抬頭令人稱羨,但常常看到他在我們這群朋友們的聚會中,不是打開筆電做事、就是帶著晚餐囫圇吞棗的用餐,然後一邊嘆氣壓力超大、晚上睡眠品質不好等等問題。

這讓我想到看過的一個歷史故事也提到了職場,有個人叫做馮唐,漢文帝在位時他還很年輕,而漢帝喜老年人,所以他沒有被重用。到了漢景帝時,景帝雖然喜歡年輕人,可是馮唐這時已經年紀大了,想當然還是沒有受到重用。後來漢武帝即位,看到能幹的馮唐,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到老了才做到現在的官位。馮唐說明原委後,漢武帝封他為「郎」,於是後來就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

有時候,有能力的人往往也會有不得志的遭遇,職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會影響你在職場的發展,我不得不說職場除了努力,機運也左右你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太多人都太在意世俗的價值觀,將別人的看法、想法套在自己的頭上變成了一個緊箍咒,以為某些行業、某些職務才是高人一等、光鮮亮麗,一年多來的疫情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其中不乏所謂的光鮮亮麗行業或工作,也成了被紓困的對象,反而有些傳產或是一些基層工作此時沒有受到影響。

大家有沒有一種感嘆人算不如天算呢?所以,對於職場中的起起落落,就用平常心看待吧,太過於在意,反而會失去人生正樂趣與意義。
別忘了職場雖然重要,但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此時就把你頭上的緊箍咒拿下吧,疫情,應該也教會了我們一些事,生命無常,如果人生還有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就義無反顧地去做吧,管他的世俗眼光。

avatar-img
職場通靈系的沙龍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通靈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職場,就是一個競合的環境,它既競爭又合作,那我們如何在職場中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發展,自我管理絕對是一門重要的功課,香港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過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 的確,在職場中獲得成就的人,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多麼的好,而是他們懂得自我管理。通過自我管理,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控
出乎意料的疫情,重創了全球的百工百業,而且似乎看不到盡頭,即使控制住,未來也會成為常態化,其中一個大的改變,就是分流工作&拆分異地工作,這將成為新的工作模式。 新的工作模式,不會是開個視訊會議就好,這也意味著企業原來的KPI、溝通模式甚至企業文化,都得做不同調整,高階、中階主管到基層都是一樣。 從
疫情的肆虐,確確實實改變了整個環境的生態,許多許多的人,不管在身心或是自身經濟都受到巨大的挑戰,甚至你會發現,從前努力的積累在這二年被吞噬、有些事還得重新來過。 可預見的是,疫情的常態化,更會讓許多事情變得不再穩定,原本安逸的環境可能會消失,而我們可以能做的是什麼?常人有句話說到,有捨必有得,或許
忍耐,是你職場的護身符 職場的資深前輩常勸我們「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道出了職場的現況,想在職場上減少阻力,甚至升遷,忍耐絕對是一門必修課,這是一種考驗。 我們在職場上難免會碰到一些脾氣古怪、猜忌心重、本位主義的上司,只會記得下屬的過錯,不時的指責這不對那不對,甚至動不動就以降階、扣薪水、炒鱿魚
你是否經歷過職場空窗期的煎熬、寂寞與難過的時光嗎?. 我想在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我們都有著一個空窗期,或許因為職業倦怠、被離職、轉職、健康因素或是剛從校園畢業求職不順,各種不同的因素,暫時離開職場,離開群體生活面對真正的自己,總會在夜深人靜時,想起在職場的種種,也許充滿期待,或許無奈、或許憤怒,也可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職場,就是一個競合的環境,它既競爭又合作,那我們如何在職場中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發展,自我管理絕對是一門重要的功課,香港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過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 的確,在職場中獲得成就的人,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多麼的好,而是他們懂得自我管理。通過自我管理,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控
出乎意料的疫情,重創了全球的百工百業,而且似乎看不到盡頭,即使控制住,未來也會成為常態化,其中一個大的改變,就是分流工作&拆分異地工作,這將成為新的工作模式。 新的工作模式,不會是開個視訊會議就好,這也意味著企業原來的KPI、溝通模式甚至企業文化,都得做不同調整,高階、中階主管到基層都是一樣。 從
疫情的肆虐,確確實實改變了整個環境的生態,許多許多的人,不管在身心或是自身經濟都受到巨大的挑戰,甚至你會發現,從前努力的積累在這二年被吞噬、有些事還得重新來過。 可預見的是,疫情的常態化,更會讓許多事情變得不再穩定,原本安逸的環境可能會消失,而我們可以能做的是什麼?常人有句話說到,有捨必有得,或許
忍耐,是你職場的護身符 職場的資深前輩常勸我們「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道出了職場的現況,想在職場上減少阻力,甚至升遷,忍耐絕對是一門必修課,這是一種考驗。 我們在職場上難免會碰到一些脾氣古怪、猜忌心重、本位主義的上司,只會記得下屬的過錯,不時的指責這不對那不對,甚至動不動就以降階、扣薪水、炒鱿魚
你是否經歷過職場空窗期的煎熬、寂寞與難過的時光嗎?. 我想在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我們都有著一個空窗期,或許因為職業倦怠、被離職、轉職、健康因素或是剛從校園畢業求職不順,各種不同的因素,暫時離開職場,離開群體生活面對真正的自己,總會在夜深人靜時,想起在職場的種種,也許充滿期待,或許無奈、或許憤怒,也可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