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 Lab 讀書會筆記】關於意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三考完學測後接觸了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識嗎?》,我瘋狂地對意識產生興趣
從此愛上讀意識、認知相關的書籍和文章,也喜歡在任何關於意識的演講上問:
「教授您好,請問意識是什麼呢?」
蒲慕明院士說:
「跟腦區的活化有關,意識並沒有像之前想的那麼神秘了。」
焦傳金老師說:
「意識是程度上的差別,不是一個全有全無的概念。」
--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另外,定義無法表達自我意見的人的意識也充滿模糊空間。
2012 年發表的 《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
也闡述了我們應該重視關於非人動物的意識研究
因為上述的原因,不應使用單純標準判斷具備意識與否漸日受到重視,例如只以清醒程度判斷植物人意識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很多研究發現雖然植物人因為重度癱瘓無法自由表達想法,腦波紀錄卻顯示他們確實還有跟外界的刺激互動。
--
本篇作者對意識架構提出五個我們該注意的維度
1. Perceptual richness ( p-richness )
2. Evaluative richness ( e-richness )
3. Integration at a time ( unity )
4. Across time ( temporality )
5. Self - consciousness ( selfhood )
這個理論稱為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
第一點是關於感知能力的描述,身體配備的程度差別會影響到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及獲取資訊的能力。
第二點則可認知為類似人的情緒 ( Emotion ) ,是動物判斷好惡的標準跟程度,表現出動物意識的處理結果。
第三點是我覺得最有趣的維度,在接受外界資訊的時候,人類大腦會自動統合成一個觀點 ( Unified perspective )。
在這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是在「裂腦症」上,每本書都會提到,從前治療癲癇的方法是切斷胼胝體(左右腦的連結處),這些病患雖然成功的減輕了癲癇症狀,但當他們只以左眼看物體時,卻會說看不到?
這是因為語言區位於左腦,而左眼訊號是傳到右腦,當左右腦訊號不能接通時,所以就會發生這種看到卻說不出來的狀況。
但像這樣的狀態,我們可以說有兩個觀點存在一個人的腦裡嗎? 除此之外,可以半腦睡眠 ( Unihemipheric sleep )、有多個神經節的動物,是否存在多重觀點 ( Multiple perspective )?
--
第四點則是關於時間資訊累加的理解,得以明白一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的第五點也是大家熱議的重點「自我意識」,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哪裡、知道自己是自己,也有著名的鏡像自我認知實驗。
--
這個理論當然仍存在著許多挑戰,例如:
1. 需要正確的分析方法定義每個維度的程度。
2. 維度間的定義差距要更加明確,或許未來還會增加或減少。
3. 增加不同物種間的比較,這對跨種來說相當重要。
--
最後
我們要如何探討無法溝通的動物意識呢?
文章內容提到兩個研究方向:
1. Neuron:藉由毀損神經元,比較與正常狀態對刺激的反應差別。
2. Cognition:藉由改變刺激,連結認知跟行為的關係。
這些成果都能讓人對不同物種具備的意識程度有所認識
avatar-img
2.6K會員
182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今天的月科普我們不講烏賊,今天講的是我在中研院主要接觸的生物 — 埋葬蟲。今天要講的這篇論文,其中一個目標跟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這種埋葬蟲的生殖偏斜(reproductive skew)跟成蟲能否取食額外的資源有關。
形成兩性差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內在大腦、賀爾蒙等身體差異,二是成長背景的影響,另外在人類的研究,男性傾向以身邊的自然物為方向指示,而女性則傾向以建築物的轉角作為記憶點,由於類似的研究多專注於脊椎動物,跟無脊椎動物相關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團隊想要瞭解烏賊是否也有這樣的兩性差異存在,因此就有此兩個實驗。
論文發表於2006年,研究團隊認為公烏賊間的溝通研究相較母烏賊豐富,經其他實驗者觀察,諸如母烏賊會聚集等行為顯示極有可能存在其他方式,讓牠們能分辨彼此的生理性別,甚至還能以視覺訊號互相溝通,這就是此篇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今天的月科普我們不講烏賊,今天講的是我在中研院主要接觸的生物 — 埋葬蟲。今天要講的這篇論文,其中一個目標跟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這種埋葬蟲的生殖偏斜(reproductive skew)跟成蟲能否取食額外的資源有關。
形成兩性差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內在大腦、賀爾蒙等身體差異,二是成長背景的影響,另外在人類的研究,男性傾向以身邊的自然物為方向指示,而女性則傾向以建築物的轉角作為記憶點,由於類似的研究多專注於脊椎動物,跟無脊椎動物相關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團隊想要瞭解烏賊是否也有這樣的兩性差異存在,因此就有此兩個實驗。
論文發表於2006年,研究團隊認為公烏賊間的溝通研究相較母烏賊豐富,經其他實驗者觀察,諸如母烏賊會聚集等行為顯示極有可能存在其他方式,讓牠們能分辨彼此的生理性別,甚至還能以視覺訊號互相溝通,這就是此篇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的問題,摘錄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一書,從疾病、生物、人工智慧、腦科學等多個角度入手,分析意識的特性和挑戰。文章涵蓋了意識的分裂現象、動物意識的可能性,及人工智慧是否具意識等議題,並討論現今科學極限,提出全新的世界觀。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的問題,摘錄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一書,從疾病、生物、人工智慧、腦科學等多個角度入手,分析意識的特性和挑戰。文章涵蓋了意識的分裂現象、動物意識的可能性,及人工智慧是否具意識等議題,並討論現今科學極限,提出全新的世界觀。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