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政府大力的倡議 5+2領域的重點產業轉型,其中循環經濟是一個核心的重點領域。 循環經濟這個名詞在近五年期間不斷的被媒體報導,也有不少產業宣稱自己正在實踐循環經濟。 但循環經濟要怎樣實踐 ? 究竟有那些要點? 其實是一個很值得被仔細了解的系統觀。 只有資源回收算是實踐循環經濟嗎 ? 做好廢棄物再生利用舊表示實踐了循環經濟 ? 其實重點應該要從 搖籃到搖籃模型,以及 韌性理論,回頭檢驗實踐的過程,以及對環境是否產生助益。
2015年開始,元沛農坊第一次開始介紹我們對於環境韌性的認識,並分享給社會大眾。 韌性理論在探討的重點,在於我們面對環境衝擊的時刻,是否可以持續性的維持我們原有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並可持續性的與環境共存。在創辦之初,我們向社會大眾說明,我們正在進行以"韌性理論"做出發點的農業設計專案,我們正在籌備示範的農業專案。 以往我們談到自然資源"永續"的時候,我們只談到怎樣減少浪費,或者是避免污染的傷害,讓天然資源可以物盡其用。
然而極端氣候的來臨,為了人類的續存,我們必須思考,任何的建設和國家政策,都要考慮到整體系統受到不預期的衝擊的時候,來確保自然環境的永續經營,以及我們的社會系統是否可以接受衝擊而不至於潰散? 韌性理論正在討論 環境永續以及人類社會系統之間的關聯性。 而最受極端氣候衝擊的產業類型,很顯然就是農業,這是最仰賴天然資源 : 陽光、空氣、水、土地,最深的一項產業。 耕種的模式設計,必須考慮到資源的使用,以及是否因為過度壓榨土地而導致減產? 反過來說過度生產,卻忽略的農產品的品質,導致餐桌的體驗很糟糕,導致農產品被丟棄產生廢棄。
當土地劣化、天候又不利於生產、餐桌上拋棄一堆使用寶貴天然資源栽培出來的作物造成浪費。 農食產業的革新是否能由整體的食物生產系統宏觀來看我們可以做一點甚麼? 這就是我們在農食產業領域想要產生一點改變的地方。
元沛農坊理想中的農食領域實踐循環經濟的搖籃到搖籃模型。
搖籃到搖籃設計是我們團隊在農業設計的核心價值。 所謂的搖籃到搖籃設計的目標就是讓物質可以在閉鎖循環當中重複的被利用。我們今日的垃圾問題,在於我們的廢棄物,無法成為下一個商品的製造原料。 當這些無法在人類社會 或者是 大自然的系統被消化再利用的時候,就會成為我們最頭痛的垃圾問題。
搖籃到搖籃的觀念,取自於大自然生態的循環觀念。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是一種 "不浪費" 的循環設計。 一個生物的死亡,是孕育另外一種生物的搖籃。
我們運用這個觀念,提倡了堆肥的重要。也藉由堆肥使用上的好處,實踐 韌性理論。對我們來說,農業不僅僅只是生產糧食的產業,而是一個將環境議題帶入都市設計的契機。結合綠色環境的營造,讓都市規劃 加入避免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正是我們團隊急於想呼籲的新型農業型態。
在創辦元沛農坊初期,我們就留意到土壤的狀態改變,其實是影響農業種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許多農改單位的場長都是土壤學專家,可見得土地的狀態對於農作物的栽種成果具有顯著的影響。 假設 : 我們可以顧及好土壤的狀況,是否就可以在作物的健康成長為前提下,減少使用農藥,同時栽培出美味的農產品 ?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連絡上了早期推廣廚餘堆肥,並建立 臨海農場進行實踐的 劉力學老師,並向老師學習推肥的相關知識與技術。到臨海農場的學習,我們學習到幾個重點 :
- 堆肥的組成很重要,需要依據堆肥的源頭,調整堆肥的碳氮比。
- 堆肥的利用,需要考慮土壤的狀況,將這些穩定有機質調整到目標作物需要的比例。
- 堆肥的蓄熱結構,決定餘堆肥的高度。堆肥的溫度通常是表面曝氣量較多的地方比較容易產生需要的高溫。
- 要適度補充水分讓堆肥的微生物產生足夠的繁衍條件。
- 使用的原料種類決定最後分解出來的無機物的占比,而堆肥的當中微生物相樂豐富,可避免單一病原孳生,理想的微生物相,需要注重堆肥的溫度。
在整個菜園的建置,我們看見農場裡的蔬菜,在不需要用藥的前提下健康長大漂亮。當土壤的堆肥達到一定程度的量。根據劉老師的說法,大概可以長達三年的肥效。但堆肥好用於否,取決於原物料的種類,以及是否有完全腐熟。 在當時讓我們最訝異的是 : 鳳京白菜,吃得出來有微微的果香。 前所未有的蔬菜體驗,至今仍然讓我們念念不忘。 這段完整的體驗,讓我們看見實踐永續農業是可能的。而整個菜園背後支撐的,正是科學的細節,以及我們從一株植物的需要,去看待如何更種。而非純粹以產量掛帥,壓榨土地產生過量的食物。
環境永續和餐桌上的美味,並非衝突的價值。環境永續背後的價值,不只是我們減少浪費,再生廢棄物,永續更代表了一種產出美味的方式,以及另一種不同的餐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