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我想做「沒什麼用」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實用主義當道



先前我在進修藝術治療證照時,一天到晚忙個案實習到不可開交。有天和我媽通電話,她聽完後,帶著熟悉又不以為然的口氣問:這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

當下讓我想起以前年輕時,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往往被爸媽無情的質疑:

“我想要學畫畫”

“畫畫有什麼用?能賣錢嗎?”

“我想要做美術館導覽員”

這有什麼用?能賺錢嗎?”

在做個案職涯規劃諮詢時,常聽到他們想要追求自己的目標,卻遭到親友們「關心的靈魂拷問」,造成內外的矛盾:”你都幾歲了,還要出國念書,有什麼用?””插花有什麼用?能賣錢嗎?””畫漫畫有什麼用?””陪留守小孩念書有什麼用?””玩遊戲?這有什麼用?”⋯⋯

是不是覺得這些話很熟悉或似曾相識?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在打交道。習慣以”有用””沒有用”來做對待人事物的判斷。在工作上,如果無法立刻產出成果,或是眼下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是”沒有用”。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我曾在一篇文章裡看到主持人蔡康永講到台灣爸媽最愛問的一個問題:這有什麼用?

他提到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我的成長,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 、正義、自由、尊嚴、知識和文明,這些一再在灰暗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但我卻堅持相信,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

著名的經濟學家梁文道先生曾說過: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你才是自己人生的設計師


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 最為人知道的經歷之一:他放棄了 “有用”的專業去聽美術課,研究怎樣作出最棒的印刷字樣。當時看來「沒什麼用」,卻讓他在設計蘋果電腦時做出了「最美的字體」,成為獨一無二的產品。

我曾經學過看似「沒什麼用」的油畫課,卻在創作過程得到心靈慰藉,度過很多次難關。在藝術領域耕耘多年,意外找到了我的另一個斜槓專業:藝術治療。幫助更多像我遭遇同樣的經歷的人,在面對人生難關時,能夠自己找到力量去面對度過,並以此得到平靜。

在職涯規劃諮詢中,我常會分享一些觀念給迷惘的人:在未來的世界裡會有更多創新、現在無法想像的角色出現。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動?與其隨波逐流去學「有用」卻不喜歡的事或工作,不如找到自己喜歡並願意投資的事,即使看似「沒有什麼用」。但假以時日,它會以不同的形式發揮作用,為你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Photo Credit: Photo by Jojo Yuen (sharemyfoodd)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3K會員
490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啊!那個沒辦法養家,好好讀書比較有用 穩定工作,把這個當副業或是興趣就好
Thumbnail
啊!那個沒辦法養家,好好讀書比較有用 穩定工作,把這個當副業或是興趣就好
Thumbnail
記得在大一歷史課的時候,那時候碰到一位溫文儒雅且博學多聞的老師,雖然自己的研究是明清歷史,卻不吝帶著我們透過歷史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真實所經歷過的生命,讓現代跟過去看似的斷代,有重新對話跟省思人類共通問題的機會。
Thumbnail
記得在大一歷史課的時候,那時候碰到一位溫文儒雅且博學多聞的老師,雖然自己的研究是明清歷史,卻不吝帶著我們透過歷史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真實所經歷過的生命,讓現代跟過去看似的斷代,有重新對話跟省思人類共通問題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在打交道。習慣以”有用””沒有用”來做對待人事物的判斷。在工作上,如果無法立刻產出成果,或是眼下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是”沒有用”。在實用主義當道之下,人生難道只有一種選擇嗎?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在打交道。習慣以”有用””沒有用”來做對待人事物的判斷。在工作上,如果無法立刻產出成果,或是眼下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是”沒有用”。在實用主義當道之下,人生難道只有一種選擇嗎?
Thumbnail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Thumbnail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Thumbnail
我從就學開始到了大學畢業,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
Thumbnail
我從就學開始到了大學畢業,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
Thumbnail
手地我到二十六歲的時候才知道,應該要先選擇生涯,才來選擇自己的職涯。 今日參加草草戲劇節志工培訓,遇到一位來自保險業的人告訴我這句話,說也奇怪,她話這麼多,我偏偏只記得這一句話,也許是因為二十歲的我,或者二十歲都是正值蒼白又多愁的年紀,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高中考大學,以為考到一個「比較好」的大學
Thumbnail
手地我到二十六歲的時候才知道,應該要先選擇生涯,才來選擇自己的職涯。 今日參加草草戲劇節志工培訓,遇到一位來自保險業的人告訴我這句話,說也奇怪,她話這麼多,我偏偏只記得這一句話,也許是因為二十歲的我,或者二十歲都是正值蒼白又多愁的年紀,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高中考大學,以為考到一個「比較好」的大學
Thumbnail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如果我生在千禧年之後(或說網路世代之後),我想我真的會問父母「能不能不要去學校上學?網路上就有很多好玩的事可做!為什麼一定要上學?」
Thumbnail
如果我生在千禧年之後(或說網路世代之後),我想我真的會問父母「能不能不要去學校上學?網路上就有很多好玩的事可做!為什麼一定要上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