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與結果|為什麼要「有用」|生活隨筆 Ep.1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要開始了,害羞的舊作改寫旅程
真不知道為什麼來興致起這個頭,每一次要重新再讀自己寫過的東西,「恥度」真的要有點強大。
五月的時候私下和朋友提到說:欸,我要把舊的文章都翻出來重寫!
朋友就回應:你一定覺得那時候丟臉丟到死了。(對阿)
雖然再看一遍會覺得羞恥感爆棚,但還是這麼做了;我自認開始有初老症狀,有些東西不看三遍、不聽三遍,真的會忘記前一刻人家講過什麼;可是特別的是,對我人生中少有的出糗時刻幾乎不可能忘記細節。
當初覺得寫出的長文一定很厲害,現在翻出來再重看真是 …
...

本週隨筆摘錄

自己的優質,自己選 (咦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三樣:

  • 有用的人?非得要做「有用」的人
  • 模仿?可是那是別人的人生吶
  • 快樂?天天出去玩如何
我們為什麼選擇做一件事?以前希望自己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那現在我們做到了多少?如果有一天回頭發現這些都不屬於自己,會是怎樣的感受?

有用的人?

最早編寫文章的心境,是對於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感到焦慮,到前一陣子的時候還是這樣子,就陷入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再做更多的感覺,但不確定什麼原因,導致自己過完大一之後停滯了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時序推移會漸漸發現:很多事並沒有這麼的理所當然
放個鬆都要成功人士點頭了是吧
這件事可怕的地方在於:義務教育是要把我們培養成有用的人,而不在乎我們原本就是具有什麼特質的人;有時候回想,求學路上成績好的人通常有「特權」,反而想做些課業外的事情都要有「但書」。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必須到大學,才有合理的空間、時間尋找自己
那些想做的事情無關乎課業、成績與否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但社會會認為「有些事」比追求成為自己更重要,我們好像一直在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
可是這些標籤就算能貼著自己一輩子好了,然後呢,我的辨識度是什麼
當我們離開原本熟悉的學校,或覺得這些東西本來就是身外之物的時候,一層一層的褪下才能有機會再認識自己原本的面貌:
究竟哪些想法是自己的,哪些想法是別人的
凡事講求意義和結果,或許是因為這個世代的人普遍不存在耐心,很多職場的人會說:他們並沒有很多時間能夠認識一個人;我也這麼認為,但世界同樣的沒有這麼多的「面試官」,有時候只是誠意問題
「你沒有價值又為何是犧牲我的時間與你來往」這種感覺。
換句話說:很多人並不在乎你是誰,就算教育名目上說多元發展,實際上推行人的思考量,還是在重視:你能為大家帶來什麼。
而我覺得有個特點正好可以與這個現象呼應。
...

懂得「愛」嗎?

老實說要涉及真理的話我是不懂,但應該可以說懂一點:我知道一個不夠愛自己的人是沒有能力愛人的,我們沒有辦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給不出來,所以沒有辦法得到適合自己的愛人,沒有辦法得到正常的相處關係。
「關係」理所當然的指涉廣泛的人際關係,若能指出這個教育體系是不是沒有教會我們要「好好愛自己」,這個結論就說得通了:我們不夠愛自己的結果,就是其實以為自己付出了愛,然後卻想要求對方更多的愛。
並且由於情感上的匱乏,就會想轉為控制其它是實體的東西
這些實體有時候是物質,有的時候是生活費,有的時候是教育體制,有的時候則是不存在的、虛擬的社會規則。
生而為人,做任何事都得攤在人面前檢視成效,用想的就覺得真是累透了。

模仿?

這讓我覺得,打從一開始選擇跟隨人的腳步就錯了。
在家裡、在遊戲裡、在社會規則裡。
錯在我不夠認識自己。
如果我想要的是自由,應該是要轉為要求我的自律;這是我對自己的提問,主體當然就是 Me,面對別人的意見應該要選擇相信自己,用個人讀到的「品味」去篩選,過濾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記得有句話說:拒絕模仿的人不會進步。
我詬病的是藏在話語中,模仿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涵義;其實人都知道,我們幾乎不可能找到第二個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樣的人,只要任二個人之間有意念的落差,就會產出二個不同的個體,不會因為一方執意的模仿,就複製出另一個人。
理論上很正確,而我觀察到的是:很多人在做這樣的事。
當然那是個人的選擇,我把核心概念抽出來說:我認同人的作為都是為自己好,但得說一下我不去做的理由;以前有篇天下雜誌的文章寫到「零工時代」,固定單腳式的工作型態很容易被時代變遷淘汰。
所以當身上有更多零散且有用的技能,就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時代。
實際上我對於成為個體的看法也和做零工相似,如果作為學習者可以成為「一塊稱職的海綿」,以自己只要是液體都能吸收為傲,不先預設自己的功能就是洗碗而已。
那麼沾點他牌的清潔劑還可以洗其它更多不同類型碗具的呀
對於模仿,就像零工的感覺,這邊一點、那邊一點,以不干擾自己信念為主軸來學習事情,既不會變成某個人或某種體制的應聲蟲,還能完整的保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對自我成長的議題來說,頗有好處。

快樂?

這也是我長久下來不容易有成就的原因:做事是為了追求自嗨
長大的代價就是越來越不快樂嗎?
前陣子我在個人 IG 頁面上寫:認為現代的人沒辦法和小時候一樣快樂的理由,在於我們已經習慣戴上面具與人相處;如果你相信付出什麼就會回報什麼,那麼直白的說:
在選擇不以誠心面對他人的狀況下,收穫什麼就已經注定了
既然談到成長,隨著人長大,快樂的層次其實已經改變,我們從原本得到一點小禮物的雀躍感,轉而追求的其實是幸福感;那我們要為自己做什麼才能夠感到幸福?
是認真讀書嗎,還是努力賺錢;是有車、有房、有伴侶嗎?
「幸福」這種東西非常主觀,除非人已經到了無病呻吟的地步,我自己吃飽喝足的時候,很難因為別人家住得比較破爛,就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好比生在有錢的家庭,但不管長到多大,都只能按照贊助者的想法培養自己。
另一種是遇過數次被家暴,可一旦可以外出工作養活自己,就可以跟家裡斷絕往來;二者的問題都各自有人能夠適應,硬是要比較二種痛苦,無異於比較二者幸福程度,一定有各自理論的擁護者。
真要說這二種人的童年都是悲哀的,就得看延續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幸福
不過你有沒有曾經,突然很想做一件事;這事不需要朋友約,不是看著別人比較下來覺得好玩,也不是因著能得到什麼現實報酬;就只要用點心思、花點時間,成就會爆棚的那種滿足,的這一件事。
如果有,非常鼓勵把這件事挖掘出來,那很可能就是信念的來源

結果還重要嗎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正常來說隨著這樣思考題的開展,應該會隱約覺得有些自小被灌輸的規則,在自我面前不十分能起到作用;我現在依然對「意義」一詞不那麼喜歡,因為這太容易給不清楚自己做些什麼的人掛在嘴上了。
比起談論意義,目前的我更服「信念」。
以前看過《徵婚啟事》這部電視劇,當時的副標題是:不論你有多被人喜歡,也總有個人不愛你;承前面所說,那些別人對事情的看法、給你的標籤,只要雙方意念不同,這個評價與自我價值就不會等號。
只有你的信念才能夠規範你,除卻有餘都不是。
13會員
226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論佛洛姆'逃避自由'與清明節的時代意義今天清明祭祖, 回想前兩天閱讀心理學大師佛洛姆的'逃避自由', 領悟到清明祭祖現代的意義在於'建立連結'. 佛洛姆提到, 人類脫離母親子宮, 失去與母體的連結. 兒童從意識到自己與外在世界的區別, 就開始了發展自我的過程, 一方面抗拒父母,學校和社會給他們的命令, 教導與保護; 但一旦擺脫這些外加的
avatar
管仲
2024-04-05
團結原則與生命意義:活在當下,創造未來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58.html 00:03團結原則與生命意義  03:19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每一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eeyvNvdws
avatar
廖盈媗
2024-03-19
[宜蘭旅遊]創價學會美術館宜蘭分館,行旅山水、蘭陽風采地,落實創價藝術家及其創作構築記憶與連結理念​所謂創價,意指創造生命最高價值。信仰日蓮佛法的目的。即在於開啟每個人生命中所具有的佛性,透過不斷人間革命,一方面建設自己的生活、家庭,一方面獻身於社會及人群,以構築自他彼此皆幸福的和平樂土。秉持此一宗旨,創價學會美術館就是落實推動藝術社區化、社區藝術化的藝術扎根理念而成立。 創價學會美術館宜蘭館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2-20
Netflix上線電影「心之谷」(下)!從漫畫、動畫到真人版電影/觀後感想、三個版本的差異與連結、影響與後續本文介紹真人版電影的觀後感想,漫畫、動畫及真人版電影的差異與連結,及之後的影響與後續發展。讓您一次欣賞「心之谷(耳をすませば)」的三個版本,除了回憶當年的經典漫畫及動漫電影,也再深入了解增加主角們成年後劇情的真人版電影,是如何用心地打造一個全新的「心之谷」故事!
Thumbnail
avatar
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
2024-01-01
婚禮紀錄趣味篇:結婚周年名稱與意義本篇看起結婚紀錄有趣的是,除了當下婚禮篇章舉辦完後,攜手度過的每一年都是另外一種紀念性,也有很多對夫妻在每年不同的週年中,挑選有意義的週年來拍婚禮紀錄來紀念,今天本篇新北婚紗OKOH好朋友都帶著準新人們一起了解這個部分吧!今年什麼婚?因為結婚週年紀念日的名稱,象徵了婚姻裡牽手的每一步
Thumbnail
avatar
阿崑攝影師
2023-11-16
《首爾大學ㄧ開課就秒殺的邏輯寫作課》掌握四個要點,寫出批判性文章寫作就像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寫下成為文章,是現在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相信大家都聽過批評性思考,首爾大學朴注勇教授即時將這套方式運用在寫作上。能夠讓大家,邏輯正確,有憑有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發表個人主張之前,應該先參考前人思考的脈絡 教授說:在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1-11
想法發展101:三個原子寫作想法發展主階段,讓數位寫作者在失去興趣之前就完成文章,為自己的寫作履歷加瓦添磚,持續輸出創造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為了成為多產的數位寫作者, 從2022年4月開始,實踐原子短文(Atomic Essay) 已經有7+個月。這段期間我輸出了120+篇原子短文,幫助我很有效率地完成平日作為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我也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2-11-11
怕死就寫不出好文章今天的標題好像比以往更為聳動了:) 其實也不是說我想成為什麼很偉大的作家,而是在看完「午夜。巴黎」後,內心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只是我心裡的「文章」,一如既往的替換成「人生」。
avatar
Dying
2022-04-06
善用這兩種能力,就能寫出高CP值百搭款文章開頭!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
陳冠穎(冠冠老師)
2022-02-23
不會寫程式就去寫文章! / 如何找到天職 / 完美主義是一種阻礙我們習慣被一種思維受限:別人怎麼做有效果,我們就照著做,應該會有用吧? 對,我相信有些適用,但事實上,事情不完全是這樣子運作。 在未知的道路上,你也可以發揮創意,彈性的嘗試不同的方法,因為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單一制式的。
Thumbnail
avatar
馬斯卡彭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