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防疫養出關鍵習慣,我連續瑜珈40天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樹式,也是我在練習後才可以微笑練習的體式之一。

樹式,也是我在練習後才可以微笑練習的體式之一。

隨著降級通知,宣告著大家回復正常生活的時間越來越近。仔細數數,三級的時間由五月中開始,至七月底解封。不過近兩個月的時間,卻感覺生活翻天覆地,截然不同。

對我而言,最大的改變是離開職場,請假在家和兩小相愛相殺。每天幾乎二十四小時和小孩相處,我有一陣子極度易怒,和兩小衝突不斷。當某天我發現自己突然地暴躁和爆哭,我驚覺到我的情緒不太對勁。於是和老公商量,我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

防疫期間不能隨意外出,我選擇在家做運動。雖然在三級前我本來就有在家運動,但滿隨性的。這次,我強烈要求每天晚上我要有30分鐘的運動時間,請老公好好一打二,給我一些自己的時間。

選擇瑜珈,因為最能讓我紓壓

三級之前,我的運動時間是早上起床的三十分鐘。那時,我最常做的是Pamela老師的影片,以徒手訓練為主。三級後,我的運動時間是晚上,而且或許是意志力已經在白天被小孩消磨得差不多了(苦笑),肌力訓練讓我完全提不起興趣。瑜珈似乎可以放鬆又好睡,於是我點開了「凱蒂瑜珈 Flow with Katie」的頻道,開始跟著影片做起來。

我一開始做的影片是「14日自我覺察」系列,這個系列不算簡單,尤其是第六天的「核心與中線」,真是讓我一度想放棄這天的課程。幸好課程只有20分鐘,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14日自我覺察」是一個難度有點高的開始,但對我而言是一個很適合的起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接觸瑜珈也有了三、四年吧,所謂的接觸,也就是一週上一次課的程度。雖然一直有維持,但是卻感受不到什麼成果。

這次選擇「14日自我覺察」,一方面是有一個目標,讓自己連續運動十四天。另一方面,「自我覺察」的標題也打動了我,不想被情緒引導,不想被內建的自動導航引導,「自我覺察」是我這一年最常思考的問題。

做完十四天後,開始做凱蒂老師頻道中的其他影片。有時候真的累了,就做十分鐘左右的睡前瑜珈放鬆;覺得今天有點餘力,就做一些比較多肌力、鍛鍊類型的。我不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高強度的運動效果,在「持續比完美更重要」的信念下,我選擇適時地微調,重點是養出自己「瑜珈」這個習慣。

改變的不是體重,是身形

連續瑜珈四十天下來,我也很好奇自己的身體有什麼改變。

意外又不意外的是,體重的變化很小。

我原本體重是稍重的六十三公斤,四十天後是六十二公斤。這個些微的差異,我覺得可能和我有沒有水腫、或是當天食慾比較相關。我對此並不覺得意外,因為這段期間我也很常和小孩一起吃個下午點心,週六晚上和老公喝個小酒。在飲食上我自認是稍微有些放縱的,因此沒有更胖,或許就已經很棒了。

相較於體重的不明顯變化,身形的變化是比較明顯的。

大約在連續運動十四天後(也就是做完「14天自我覺察」後),我的臀部明顯變翹了。過去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扁屁人,翹臀與我無緣。但原來只是缺乏運動,在連續運動下,翹臀是可以達成的!

另一個則是肩頸及背痛的症狀緩解了,由於我和小孩同睡,睡覺的空間狹小,讓我的睡覺姿勢很常是固定的。一個晚上下來,隔天起床時腰痠背痛,有時甚至需要止痛藥才能正常活動。或許是因為每天都有伸展一下我的背部(幾乎每部影片都有下犬式),這個疼痛的緩解是改善我生活品質的一大因素。

接下來,我想培養的關鍵習慣是冥想

七月以來,我早上會跟著社團朋友一起冥想。但因為環境因素,有時候仍會被打斷中離,去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希望接下來,可以找到一個時間,讓我持續地練習冥想,更進一步達到腦內解壓的目的。

不知道疫情期間,大家有培養出什麼關鍵習慣嗎?歡迎分享讓我知道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線上瑜珈練習帶來的不同感受和驚喜,從身體到心靈的觀察和成長。作者在練習過程中發現身體的變化和情緒的釋放,並且意識到持續累積進步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帶給讀者一種積極和發自內心的學習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線上瑜珈練習帶來的不同感受和驚喜,從身體到心靈的觀察和成長。作者在練習過程中發現身體的變化和情緒的釋放,並且意識到持續累積進步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帶給讀者一種積極和發自內心的學習態度。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是筆者未做瑜珈以前的宅宅生活宗旨,剛開始會做瑜珈純粹是因為減肥、有圓肩和骨盤前傾的問題體態不好,加上貧血不敢突然做太劇烈的運動。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身體慢慢適應運動,現在越來越喜歡瑜珈了。回想起減肥前曾經Google了「瑜珈減肥」無數次,希望能在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Thumbnail
「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是筆者未做瑜珈以前的宅宅生活宗旨,剛開始會做瑜珈純粹是因為減肥、有圓肩和骨盤前傾的問題體態不好,加上貧血不敢突然做太劇烈的運動。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身體慢慢適應運動,現在越來越喜歡瑜珈了。回想起減肥前曾經Google了「瑜珈減肥」無數次,希望能在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