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假、偽、擬

2021/08/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4日。
之前寫了為什麼Karl Popper 的 falsification 譯成「否證」比譯成「證偽」更恰當。因為這是建立在幾個中文字「假」、「偽」、「擬」的精確意義或使用上。
在當前媒體的語境中,「假」和「偽」常被混用,這個混用有可能會減損「科學態度」或「科學精神」的體會。因為在科學中,「假」或「錯誤」並不可怕,「假」和「誤」是常態,我們不應該怕假(出錯),科學就是從判斷為假或判斷出錯中,不斷地嘗試錯誤、修正發展而來的。但是,「偽」需要警惕和避免。
「假」、「偽」和「擬」三者的意義其實在古中文裡有明顯分別,可以回溯到《說文解字》。
先談「假」。例如先前有朋友 Ko-Hua Yap 留言談到「假」字有兩個意義,一個是「不真」,另一個是「一時的」。中文的首要意義是前者,但日文的首要意義是後者。「假設」和「假說」來自日文,所以「假說」是一時的說法,因此其意義更好理解「暫設」、「暫說」的意思。(當然,有朋友指出「假」字在古中文裡來自「假借」,是借用過來的。但這個古中文的字源並不影響我們今天對於「假」字的使用,「假」是「真」的對立,「假」就是「不真」。另外,現在中文也有「一時的」含義,如「假日」,但「假日」的「假」是第四聲。
如果我們追溯「假設」一詞的字源,它是來自古希臘文。我的書《科學哲學:假設的推理》有談到。在78頁一開始,我寫說:「科學從假設開始。...假設的英文 hypothesis 來自古希臘文,及是 hypo-thesis 的結合。thesis 也是來自希臘文的通行英文字,意指一個有理據的主張或論題,hypo...表示「在...之下,還不到...」的意思,因此,hypothesis 表示「還不到一個有理據的主張或論題」,因此需要尋求理據、需要求證。」
同一頁我繼續引用殷海光的話:「一提到假設,有些望文生義的人就以為「假設是假的」;稍懂科學都知道假設中含有「試行的」、「不確定的」、「未解決的」等等意念」。」(引自〈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接著,我寫說:「或許更恰當的譯法是「暫設」、「暫說」,但是舊譯已深入人心,約定俗成,我們仍然從舊譯」(頁78)。
有朋友查《說文解字》(我自己也查了),說「假,非真也」;「偽,詐也」。我想,這是這兩個漢字的精準意義,一直保留到今天。「偽」字通常出現在「偽造」、「偽裝」、「偽託」等等動詞上,都有「有意圖去做出不真的事」,可理解成「蓄意為(造)假」,故「偽」通常蘊涵了「假」,但反之則不然(如果「假判斷」不是有意為假,就不是「偽」)。因此,說「造假」是可以的,「造假」就是「偽造」,「造假」的重點在於「造」,「有意去造出假的資訊」。
「偽」是否可能被用到無意圖的事物上?有時可以,但主要在類比或引伸的意義上被使用,例如先前舉例說「枯葉蛾偽裝成枯葉」。但是,這種「無意圖的偽裝」有另一個更好的「擬」字可用。《說文解字》的「擬」是「度也,今所謂揣度也」。雖然「揣度」也需要意圖,但是它可以被用到無意圖的事物上,像「擬態」、「擬似」、「擬仿」等等。所以,無意圖的「偽」更好用「擬」字來表達,
嚴格說來,「偽科學」(pseudo-science)更好譯成「擬似科學」,因為某些被判定為「偽科學」的從業者,並「無意圖」去偽裝科學,例如也許某些占星學、算命師並未宣稱他們從事的行業是科學。但是他們的作為如觀星象以預測未來、或以神秘的方式預言疫情的演變、國際局勢等等,十分「擬似」科學在做的。因此,可以說它們是「擬似科學」。當然,如果從業者也宣稱自己的行業是「科學」,那麼確實可以稱作「偽科學」。
現在常有人在使用「假命題」一詞,例如,「柯P智商157」是個假命題。其實,我們不知道「柯P智商究竟是157或187」,所以我們無法判斷它的真假,但假定有標準的智商測驗可資參考,那麼使用標準的智商測驗來測量並作比較,才能知道柯P的智商究竟是多少。在邏輯上,我們有「偽命題」(pseudo-proposition)此一概念。「偽命題」即是「擬似命題」,「看起來像命題」卻是無意義的命題,亦即它沒有一個明確的意義,例如,如果沒有標準的智商測驗,那麼說「柯P的智商157,比一般人智商100-110之間強太多」?這是無意義,因為大家都不是用相同的智商測驗卷來作,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狀態下,即使相同的智商測驗,作出來的數字可能也不一樣。因此,以智商數字來比較兩個人的「聰明程度」並無意義--所以是「智商高比較聰明」大概近於偽命題,因為它無意義。(當然可以爭論。)
以上是「說文解字」。
    Ruey-Lin Chen
    Ruey-Lin Chen
    我是個喜歡寫東西的人。在方格子開闢個人園地,是希望在網路上的創作可以多一個保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