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造業,現場工地的經驗是十分被看重的,因為這個職場實在是和其他的職場不太一樣。但是所謂的經驗到底是什麼呢?是年資的長短嗎?但很諷刺的是很多年資長的人,卻又沒有什麼本事。因為這個行業的工作環境及工作規範,會因公司的政策與屬性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比起坐在辦公室裡辦公,在工地工作的自由度較高,甚至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在工地的主管有時就像「土皇帝」一般,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我在工地的這幾年,雖然不能說閱人無數,但也大約能分辨出一個人在這一行的本事如何,很常看到的一種人是在這一行年資很久,但是做事態度懶散、不積極,對於工作上的專業知識也屬於片段認知而已。
因此我有感而發,悟出了一個公式:
【資質】*【年資】*【外部測試】*【輸出率】=【有價值的經驗】
由以上公式可以發現,有價值的經驗是由四個主要因素所組成的,分別為【資質】、【年資】、【外部測試】及【輸出率】。
在職場學習就像是要將一支樹枝染色一樣,如果樹枝的孔洞結構多像海綿,那麼泡在顏料裡頭,就能吃色越深。反觀如果木頭結構很密很硬,泡在顏料裡就像隔絕體一樣,不容易吃上顏色。當木頭泡在染缸一段時間後,就需要放在烈日下曝曬經過考驗,才能證明是否有染色成功,吃色不深的木頭,在烈日的摧殘之下,很快的顏色就會退去,而吃色深的木頭則在烈日照耀下,顏色變得更加豐潤,面對外來挑戰有時是壓力也是助力。曬乾後,又需要一套保養的辦法,才能避免木頭經過長時間風乾而劣化,所以怎麼保養就各憑自己的本事了。
木頭的材質就比擬是人的【資質】,資質指的是人的智慧及做事的態度。
注意我這邊說的是智慧,智慧和聰明是不同的。(這個部分往後我會另寫文章來說明)
泡在染缸的時間就是在業界的【年資】。
陽光曝曬就是在業界經歷過的人、事、物管理或是其他困難的挑戰經驗,就是【外部測試】。
木頭的保養術則是自己所歸納的心法或是體系,就是【輸出率】。
我目前在業界見到的前輩,他們多半都擁有前面三項,但最後一項歸納的心法卻是很少有人有的。歸納心法就像是武俠小說裡頭,絕世高手將自己畢生所學,寫成武功祕笈得以傳世後代。而我指的心法也沒有這麼高深,其實就只是很單純的「系統化管理辦法」而已。
就拿最簡單的電腦資料夾管理,由於每一塊工地相對來說就是一個專案,而每一個專案其實會歷經的階段,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因此如果你建立起一套資料夾的分類辦法,往後的專案也都能夠一併套用,甚至在每一次專案後,可以將面臨到的缺失進行檢討後改正,如此這一套體系就能夠越加完善。而這套體系建立不只是在個人,這套體系就像是一個馬達的齒輪,當一套明確的體系建立起來後,所有的幹部同仁都能依照明訂的體系做事情,相對地能夠和馬達齒輪做一個親密的咬合動作,這樣在專案運行時能夠更加有效率。因此我期許自己不僅是要在專案上學習到專業知識,更要將這些知識建立成一個實體化的體系辦法,將來可以運用這套辦法去帶動更多團隊運作。
該如何做呢?準確來說我也沒有很確定怎麼做,因為我自己也在嘗試的路上。目前我的方式是做三件事情:
1.文獻探討:翻閱相關書籍及詢問前輩過往的相關作法。
2.紀錄:將專案的執行過程,時事做詳細記錄。
3.歸納:將紀錄作分析,從記錄裡面得到一些有價值的資訊,並思考其解決辦法。
看到這三點,有些朋友一定覺得很熟悉,這不就是寫論文嗎?
沒錯,現在我就是將一個專案當作論文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