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感謝年輕的自己,那個自己保有勇氣,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大公司,去另一個小公司拓展視野。雖然到了小公司,但我也在小公司裡面看到了一些問題,值得作為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公司,效率低?小公司,效率高?
原本我在大公司時,公司的簽呈文件全數為紙本作業,並且簽核的部門單位更是層層關卡,通常辦理預算追加類的文件,時間至少都是一個月起跳。因此長期下來我觀察這樣的組織作業方式有幾個缺點:
1.紙本文件沒有歷程的紀錄,不易追蹤,並且容易無故消失。
2.紙本文件簽核完畢後,若沒有徹底掃描歸檔,事後要找尋文件就很難找回。
3.大公司的組織部門過多,導致文件簽核處理時間過長。
然而當我到了一家有實施線上電子簽核的小公司時,起初我很開心,以為以上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家小公司的文件簽核依然很久,為什麼呢?都已經使用電子表單簽核了,為什麼還是那麼久呢?
原來問題的一切,都來自組織架構。
後來我發現這家小公司,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組織部門數與先前的大公司相比,甚至還更多關卡。因此雖然電子表單簽核能讓大家看到文件現在簽到誰那邊,但真的很急的時候,也只能透過電話去催促對方,有時如果是卡在老闆那邊,任誰也不敢去催。由此我才發現,不應該用人數多寡、公司規模來判定其效率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其實來自於組織的架構。
兩種時間成本的浪費
為什麼組織的架構會嚴重影響效率呢?我將自己觀察到的觀點作成圖表和大家說明。我發現過大的組織架構會造成兩種時間成本的浪費。
不同組織架構在事件處理時間上的差異。製作:Ken拔
第一種是「候件時間」的浪費(上圖中的紅色區塊)。候件時間其中包含了文件傳遞的時間以及文件排隊的時間。通常我們文件送出去到下一關時,因為每個人的工作節奏有所不同,因此當他收到文件時,並不會馬上處理你的文件,通常會先將文件放置一旁,待手邊事務處理完畢才會接著處理。因此當關卡數愈多時,累積的候件時間也就越多,造成的時間浪費也越多。而上面提到使用電子簽核,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會減少候件時間,因為電子簽核可以大大減少了紙本傳遞的時間,但並無法減少文件排隊的時間以及實際處理的時間。所以其實電子簽核只是一種工具,關鍵還是在於組織架構。關於電子簽核的使用,我之後會再寫一篇文章來說明我的感想。
不同組織架構在多事件組織重工時間上的差異。製作:Ken拔
第二種是「重工損耗」的浪費(上圖中的紅色虛線框區塊)。當組織過於龐大時,每一個單一事件的處理時間都被拉長後,緊接著就會發生,多件事件容易在此時產生重疊,也就是當你一件事情尚未處理完畢時,又收到其他事件要你處理,而且又跟你說很急,要馬上處理,因此原本手邊的工作就被丟在一邊,等到有時間處理時,才回過頭來處理原本的事件,而此時又需要花一點時間去回想目前的進度和狀況,這就是當多件事件重疊,在重工轉換時,會發生一些無效的時間浪費。由於這個時間的浪費不容易被發現,也可以說是無形的,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資訊累積誤差
相信大家的LINE裡面一定都有很多的工作群組吧。通常會有以下這些群組:
1.同事小群(沒有主管的):專門用來抱怨主管使用。
2.部門小群(有小主管的,沒有大主管):專門用來回報給小主管使用。
3.部門大群(有大小主管的):專門是接收指令使用的。
4.多部門大群:專門是用來公告事情用,不是讓你發言使用。
當然如果公司的組織架構越複雜,通常LINE群就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通常我們是不能越級發言的,若在小主管不知情的狀況下,告知大主管,那事後小主管就會被究責。這樣是會害到別人的。
所以不僅組織有層層關卡,就連LINE群也是一樣的。每一道關卡其實都設下了一道「資訊濾網」,專門用來過濾「雜質」,「雜質」通常指的是一些枝微末節不重要的小事,當然多半都是一些「暫時」不想讓上面管理階層知道的「壞消息」。因此過多的中間管理階層,不僅會導致效率降低,連最後的訊息也可能都會歪樓。就好像超級比一比的遊戲一樣,一個事件經過太多人的解讀,最後的樣貌會跟真實的樣貌相差十萬八千里。
走向組織扁平化
以上提到的問題來源,簡單來說就是關卡太多,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減少關卡,將組織扁平化。但在組織扁平化後又會有新的問題產生,只能說這種事情並沒有對與錯,只有適合不適合而已。針對扁平化的議題,我後續還會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