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若關注娛樂圈,可以算是話題不斷,風雨不休。(尤其中國大陸近日演藝圈可說是風聲鶴唳......)
工作性質的關係,原本就經常會接觸公眾人物,既然被普遍認知微「公眾人物」,其實在同步享受一些身為公共人物帶來的好處之際,也同時會被公眾給賦予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舉例來說,或許一般人開車因為臨時需要就在禁止臨時停車的地方快速的讓乘客上下車,大家因為社會的和諧與不打擾原則,一般也並不會過度嚴格要求。但如果今天是公眾人物做了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被記者或是有心人士運用,透過現在普及率高到嚇人的行車記錄器,或是隨手拿出手機拍下的照片影片,再發佈到公開社交平台或透過傳統媒體公開,從而讓群體公審。
此時此刻,大家會因為隔了螢幕,或因為並非當事人之真實世界朋友,於是被煽動的進行站在道德制高點般的酸民心態與發言。
再舉個近期的例子,前陣子熱門的東京奧運,因為一些政治人物、演藝圈人物發表在自家支持的照片,原本或許只是為了蹭蹭熱度,增加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出發點也並無太大問題。但就是會有有心人士認真的從照片中發現其收看轉播的電視盒子是在播印版權上有爭議的一類裝置,一時之間又成了熱點議題,讓這些公眾人物們灰頭土臉。
這一類的事件發生時,自己也會私底下跟朋友們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很有趣的是可以了解身邊許多朋友的想法。但大多也是保持「聆聽者」的角色,鮮少發表太多想法。
自己針對這類成為大眾討論的話題大致立場就是先思考一下「公私領域」的出發點。也就是如果這類被廣為報導的事件本身,屬於該個人自己私領域的事情,且僅是「道德」上有爭議,而不是嚴重到需要被譴責,那麼就當成茶餘飯後般的一條趣聞般,不隨之起舞。但如果行為自身會造成社會普遍的不良示範,且其背後的公關團隊(或者很有可能並不會有公關團隊,而是少數幾個出意見者!)用了不洽當的方式回應,最終事件越演越烈,那就真的是拿出筆記本來作為案例分析,期望未來別重蹈覆轍。
看多了這類事件,會更懂得身為公眾人物肩膀上那種無形的壓力,許多人最終選擇遠離前線,就是不希望自己太多事情都要赤裸裸的被公審。相對的也更顯那些能優遊自在在鎂光燈前經營好自己「人物設定」的名人們真是天生吃這一行飯的不二人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