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 到 1+》閱讀筆記:談談關於「影響力」這件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從畢業後踏入職場,陸陸續續讀了不少行銷領域相關的書籍。其中,讓我在讀後最有感的大概非《從 1 到 1+》這本書莫屬。《從 1 到 1+》並不是一本介紹行銷理論或知識模型的行銷教科書,也不像某些商業類書籍那樣艱深難懂。它談論的,是一般人都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力」。

▍為何讀這本書?

之所以想閱讀《從 1 到 1+》,不單單只是受到行銷前輩們的推薦,更源自於一些個人的動機:

公關行銷,我的「影響力啟蒙老師」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個人影響力」似乎特別在意,或許是受到廣告系所學的影響吧。記得我在世紀奧美公關擔任實習生時,曾經手過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公關專案 — — 協助一名倖存於 2014 年高雄氣爆案的傷者,舉辦攝影展的開展記者會。
在加入公關公司以前,我總認為「媒體」只是形塑社會假象的輿論操作者,而「公關行銷」只是包裹在議題假象外的甜蜜糖衣。沒想到在那場記者會上,當我站在那名氣爆傷者的身旁,聽著他娓娓道盡這幾年以來,從埋怨、憤怒、抑鬱,到慢慢拾起鏡頭,用勇氣捕捉生命的花火、找回自身力量的心路歷程,我不禁默默地掉下了眼淚。
那次的公關企劃案,甚至在後來獲得了「亞洲公關獎」的三項殊榮,而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理解到「影響力」的力量有多麽龐大。原來,影響力可以改變一個人、可以宣揚一個好的理念,可以傳遞一個好的故事,更能撼動社會!

初入職涯,「影響力」難道不重要嗎?

然而,當我理解到「影響力」的力量與價值,卻在我即將畢業、投入職場的這年,被教授的一番話,動搖了我對於「影響力」的確信及信仰。
還記得那天,我向一位崇敬許久的教授請教職涯問題。當他問我:「即將畢業的你,對於職涯有哪些規劃及想像呢?」我把我的職涯藍圖攤開、與教授展開討論,並向他說明我認為職涯最不可或缺的三個要件,其中一項便是「影響力」。
他聽了聽我的說明與解釋後,拿出了一支筆,把「影響力」這三個字劃掉。接著對我說了一句話,至今仍使我耿耿於懷。他說道:「影響力不是你現在要考量的事情。它很重要,但現在的你還沒有足夠的力量追求影響力。」
當下的我,不知道是感到無力、不解,抑或是憤怒,「難道微弱的力量,就不配擁有一個懷抱影響力的願景嗎?」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告訴我們要關切這個社會,社會倫理道德要我們重視群體的福祉與權益。但當我們經歷了成長階段,逐漸握有力量、累積了能力,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可以發揮自我價值的地方、擁有能夠貢獻自我長處的機會時,我們卻被告知「不要把影響力看得太重要?」
我其實能理解當時教授想向我傳達的概念,的確,初入職涯「建立自己的價值、追求高速成長、培養專業技能」是不可或缺的事情。而我只是不明白,在我的職涯藍圖上被劃掉的「影響力」三個字,難道就顯得一點也不重要嗎?一個人應該增長到什麼樣的年紀、擁有了什麼樣的頭銜,才配稱作為有資格進入「能發揮影響力」的階段呢?
於是,當我遇見了《從 1 到 1+》這本書,我期待能從書裡找尋到一些線索、獲得一些解答,解決我對於「影響力」的困惑。

什麼是一個「有凝聚力」的社群?

除此之外,從小到大,我自知是個相當重視團體參與感和凝聚力的人,也始終好奇一個有凝聚力的社群究竟是如何被形塑的。為什麼有些社群,會使人自發性地想要參與、願意貢獻更多?有些社群卻令人意興闌珊,成員們參與到一半便紛紛退出、不歡而散呢?
帶著這樣的好奇及疑惑,我希望藉由本書了解社群被漸漸形塑的過程,並理解一個「有影響力」的社群,究竟能夠為社會帶來多少力量

▍所以,這本書在談些什麼?

這本書自始至終都在談論一個概念 :Onlyness(獨一無二)。根據作者的定義,它所指的是「每個人的獨到之處,都是一種優勢」。

Onlyness 和 Uniqueness 有什麼不同?

平時我們常聽到的詞彙是「Uniqueness」,雖然 Uniqueness 和 Onlyness 在中文皆翻作「獨一無二」,但我認為,這兩者所指的概念有些微不同。Uniqueness 指的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 Onlyness 除了肯定個人獨特性之外,更強調了「每個人都得尊重、欣賞別人的獨特」,因為每個人的獨特性,相較於他人都是一種「優勢」。
也就是說,Uniqueness 關注個體本身,而 Onlyness 不只肯定個體性的價值,更把「群體性」的概念納入了考量。簡單而言,Onlyness 基本上就是指「尊重每一個人」:第一,我們重視自己;第二,我們受到他人重視、我們重視他人。

如何發掘自己的 Onlyness?

Onlyness 的概念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如何發掘,並建立自己的獨特性呢?
作者提出的建議是:「當個傻子」——保持著好奇心與開放性的心態去探索知識、不斷地問自己問題,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接著用一股「傻勁」努力去嘗試達成這個目標。即使過程中會面臨失敗、在外人眼裡看似瘋狂而不著實際,但是當你把時間與精力投入在行動中,你才會發現自己「關切些什麼」,並能找出、遇到能夠幫助你的人,為你奠定成功的基礎
也就是說,在付諸行動的過程裡,你會慢慢地找到那股「唯有你」、「非你不可」的力量,而這就是你的 Onlyness!

找到自己的 Onlyness 後,然後呢?

當你找到自己的 Onlyness 後,接著,你必須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找到一群與你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與你一起推動想法,將你們共同關切的價值及議題讓更多人看見,以創造更多的共鳴!
有句話說得很好:「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建立盟友的目的,在於「集結每個 Onlyness 的力量」,透過相互合作促成一連串的行動,而「行動」最終將有機會帶來更大的影響力與改變!

有了盟友後,該如何發揮、放大影響力?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該如何集結群體的力量,發揮更大、更深遠、更震撼的影響力呢?答案在於「跨出同溫層」
首先,你們的群體要有夠緊密的「強連結」,它有助於建立人和人之間的信任,但如果只依賴強連結,那資訊只會停留在深諳此事的同溫層裡。一旦你們能突破同溫層、建立「弱連結」,讓「距離遙遠、所屬圈子不同的人」也能接收到你們的理念及想法,才有機會將你們關切的事物散播到更遠的彼方、影響力更加值、廣大而深遠。
總結來說,找到你的 Onlyness、建立盟友,並擴大影響力吧!
每個人都是個「獨一無二的自我」,而透過人際關係,我們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盟友、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連接。於是,「我」變成了「我們」。
接下來,由「我們」透過「強連結」凝聚共識,形成社群;透過「弱連結」讓處在邊緣的人,也能接受到我們的理念及想傳遞的資訊。最終,這套由「我」與「我們」所構成的系統得以不斷地擴張、發揮強大的影響力,甚至撼動了整個社會。
也就是,「獨一無二」始於個人,但透過「連結」我們能找到對的盟友,並透過團隊的同心協力發揮影響力,釋放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獨一無二的力量」。

▍《從 1 到 1+》讀後啟示與省思

《從 1 到 1+》除了講述「影響力」的概念之外,作者也在書中分享了非常多有趣、發人省思的精彩案例。此外,我不單單從書中理解到「影響力」的概念,它更引領我思考「領導者」對於一個群體的重要性。
在閱讀這本書後,我想問自己幾個問題,包含了:
  • 我找到自己的 Onlyness 了嗎?如果還沒,該如何找到並建立我的 Onlyness?該如何制定計劃,從日常生活中挖掘自己的獨特力量呢?
  • 假設未來我成為一名創業家,我該如何打造出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創造群體共鳴、發揮我們的影響力?
  • 未來,無論我投入一個群體、加入一間公司、成為某個社群的一員,我都得好好地問自己:是什麼樣的原因使我來到這個地方?我期待自己可以貢獻什麼樣的價值?我能否為組織或外界社會帶來影響力?
這本書也不時呼應「Be a giver.」的精神。其中,我特別喜歡作者引述 Cheryl Strayed 在《Brave Enough》書中的一段話:
別再自問你想要什麼、你渴望什麼、或者你對什麼感興趣了。而是要自問:「我獲得了什麼?我該回饋些什麼?」然後,就開始行動吧!
我相信,每當我們加入一個組織或社群,勢必都會從這個群體裡學到些什麼。如果每位成員都能秉持著 Giver 的心態與精神,在獲得好處後也不忘貢獻自己的心力與能力,我相信,這樣的社群肯定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帶動的影響力也會擴及得更深遠而強大!
11會員
18內容數
寫在閱讀、學習、與走訪之後,分享與行銷、設計、知識學習相關主題的省思與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ci's Books Café 的其他內容
2019 下半,我來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交換,並且參與了 Sea 集團 2019 年度的海外參訪計畫。透過參訪 Sea 集團新加坡總部、Garena 泰國分部,以及東南亞 6 間企業,我與夥伴們不僅拓展視野、接觸到多元的產業、知悉更真實的職場生態與面貌,也更清楚自己未來的樣貌!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與市售的旅遊書不同,沒有詳盡的地圖、沒有密麻的指南;它也不像一本文學書,總是沒有節制地滔滔不絕,也沒有刻意雕鑿的詞彙文藻。對我還說,它比較像一本作者旅遊日記,帶著一點散漫與不經意,忠實地記錄旅行中的感知。
2019 下半,我來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交換,並且參與了 Sea 集團 2019 年度的海外參訪計畫。透過參訪 Sea 集團新加坡總部、Garena 泰國分部,以及東南亞 6 間企業,我與夥伴們不僅拓展視野、接觸到多元的產業、知悉更真實的職場生態與面貌,也更清楚自己未來的樣貌!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與市售的旅遊書不同,沒有詳盡的地圖、沒有密麻的指南;它也不像一本文學書,總是沒有節制地滔滔不絕,也沒有刻意雕鑿的詞彙文藻。對我還說,它比較像一本作者旅遊日記,帶著一點散漫與不經意,忠實地記錄旅行中的感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台灣著名的短篇連續劇,獲得金鐘獎多項肯定!裡頭在講的是精神分裂(思覺失調)的患者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劇情也從之前的鄭捷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延伸。我們都不希望因為家庭的忽視,而造成家庭悲劇、甚至社會悲劇。
Thumbnail
你躲起來哭,那叫低潮;奮力一搏,就變成「機會」!! 推薦:煩惱工作,想聽新梗的你!  作者黃大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愚鈍的我卻在今年才拜讀她的大作,有種「相見恨晚」的錯覺,早一年讀它的話職涯上應該轉變更快吧!所以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她的書,在職涯上快點醍醐灌頂,早日「修成正果」呢!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謝文憲(人稱憲哥)老師的”人生準備40%就衝了”做出發,期待透過一些提示的分享,帶給你我每個人多一份勇氣去嘗試、去圓夢。 首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無非是”這年頭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這段話,因為一語道破許多猶豫不決、缺乏行動勇氣的藉口。  在【自身專業能力】上,很喜歡”隨身碟”的比喻
Thumbnail
採訪之前...   當我們決定撰寫人物專訪後,在討論實際寫作之前,勢必得想方設法地將稿子的「料」給挖出來
Thumbnail
就是人老了一些,雖然還是會幻想。 現身在各個場合卻發現自己再也不是最年少的那個之時即是少女衰敗之時,尚未老去卻已經被迫架刑——
Thumbnail
不管多大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遠還住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心、對新奇的事物都感到有趣、樂愛學習、擁有天馬行空想像力還有小確幸我們就能開心和滿足一整天的喜悅感,這樣的小孩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就遂漸禁止內心的小孩發言、探索慾望…等等行為,但就讓閱讀的時候,讓你內心的小孩發發言吧
Thumbnail
過去因為Penana的作者提出創作挑戰,於是用有限條件創作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亦成為了本作的前傳,如今亦變成了故事的序章。我亦十分喜歡用這個部份推薦故事,其中之一的原因是,這不是粵文,比較能受多方面華人閱讀!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台灣著名的短篇連續劇,獲得金鐘獎多項肯定!裡頭在講的是精神分裂(思覺失調)的患者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劇情也從之前的鄭捷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延伸。我們都不希望因為家庭的忽視,而造成家庭悲劇、甚至社會悲劇。
Thumbnail
你躲起來哭,那叫低潮;奮力一搏,就變成「機會」!! 推薦:煩惱工作,想聽新梗的你!  作者黃大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愚鈍的我卻在今年才拜讀她的大作,有種「相見恨晚」的錯覺,早一年讀它的話職涯上應該轉變更快吧!所以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她的書,在職涯上快點醍醐灌頂,早日「修成正果」呢!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謝文憲(人稱憲哥)老師的”人生準備40%就衝了”做出發,期待透過一些提示的分享,帶給你我每個人多一份勇氣去嘗試、去圓夢。 首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無非是”這年頭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這段話,因為一語道破許多猶豫不決、缺乏行動勇氣的藉口。  在【自身專業能力】上,很喜歡”隨身碟”的比喻
Thumbnail
採訪之前...   當我們決定撰寫人物專訪後,在討論實際寫作之前,勢必得想方設法地將稿子的「料」給挖出來
Thumbnail
就是人老了一些,雖然還是會幻想。 現身在各個場合卻發現自己再也不是最年少的那個之時即是少女衰敗之時,尚未老去卻已經被迫架刑——
Thumbnail
不管多大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遠還住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心、對新奇的事物都感到有趣、樂愛學習、擁有天馬行空想像力還有小確幸我們就能開心和滿足一整天的喜悅感,這樣的小孩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就遂漸禁止內心的小孩發言、探索慾望…等等行為,但就讓閱讀的時候,讓你內心的小孩發發言吧
Thumbnail
過去因為Penana的作者提出創作挑戰,於是用有限條件創作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亦成為了本作的前傳,如今亦變成了故事的序章。我亦十分喜歡用這個部份推薦故事,其中之一的原因是,這不是粵文,比較能受多方面華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