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有工作後跟外界接觸就多很多了,self-care似乎不是只顧好自己就好,
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造成我過往的self-care都被忽略,特別是別人的眼光,
隨著長大的過程,我已經漸漸看淡他人眼光,不會再全盤接收,但最初設定經過後面的修飾還是沒有改變,突然的接收到別人對自己或是自己正在做的事直接的評論會一陣彆扭。
我在前幾篇提過自己工作的場合都是學歷比我好看的同事,而他們剛好都是正職,不像我因為還在徬徨未來就學、煩惱經濟問題所以先找了兼職。星期五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比較閒(是因為準備放假嗎😂),於是我跟同事有了一些交流。
他問起我為什麼不找正職,我是沒有講得那麼詳細,但就是說有在找,但同時未來很想繼續唸書,加上目前的求職路頻頻受挫。
當然我跟他可能稱不上熟,就是我單方面覺得跟他一起工作是舒服的。
不過這次他跟我講了很多,例如說他們學校畢業後要進大企業確實比較容易、同學近的某大公司同事也都是同校校友、cover letter?不覺得寫那個很奇怪嗎?找一份對履歷沒大幫助的短期工作好像還不如空白芸芸
對於每一份公司都努力客製一份履歷和cover letter的我、畢業於不錯國立大學但還沒找到理想工作的我、目前正在做一份短期工作的我,其中幾句聽起來確實有點刺耳,下班馬上跟LINE朋友哭訴自己玻璃心碎😂
過去我可能就回家療癒自己受傷的玻璃心了,可是不知道經歷過一連串的練習、思考,玻璃變強化玻璃了還是什麼狀況,我只花了走路+搭捷運回家這大約40分鐘的時間就幾乎想通。啊!也可能這就是有建設性跟無建設性談話的區別......
我仔細的想過我們的對話,有些令我受傷的話還有其他部分,背後都涵蓋很多建議和資訊量。
求職路碎念:在這次談論中我學到的要點
例如客製化履歷與cover letter,現況的統計數據是新鮮人投100封履歷可能才有一個面試機會,一種說法是120封履歷才可能有真正的工作機會。所以真正達到每一封都,對於像我這樣沒有:「非要進某家空司不可」的想法的新鮮人或許較為不切實際,如真有面試機會,再去好好的做功課,客製化的部分可以以針對職務類別為主。
例如人資平均審核履歷都會經過一週左右,如果是投了履歷馬上通知面試的通常都有內幕,也可能暗示著這個公司面臨流動率高,而開始出現了人才大量流失的問題。
在談話中他也提及了很多資源,例如說勞動部最近的補助還有訓練課程,雖然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我已經知道了這部分,交流有時可以讓自己更加確定哪項的內容市值得嘗試,討論可以一起思考這項政策的那些部份確實令人存疑(像是結訓後的工作媒合,會媒合到什麼樣的工作、政府合作的公司和職位究竟能不能符合求職者的需求等等)還有他曾嘗試過線上的履歷健診,多半是免費的,而數字人力銀行讓我們能一口氣諮詢好幾位職場達人,得到許多不同的建議,一直以來的口碑都是很不錯的。
我們也談及了很多社會上的問題,例如說我的外語能力好,固然好,但沒有另外一項技能那能做的工作就會有很大的限制。
好的!到目前都是老生常談!
而這其中尤其是英文,英文的人才在社會上太多了,不必是外語科系出身也能有很好的英文能力。有一項技能現在也在走向與英文相同的道路:程式語言,不久的將來會相當普及,如果沒有特別從基礎學起,只是會點皮毛很快就不夠用了,甚至,能力到數據分析,可能也很快就不夠稱作「會」一種程式語言了。
關於mindset
今天想分享一下這幾天對那段談話思考的結果,給同樣有求職困擾的人,當然要不要聽也是自己斟酌,現在求職的道理人人會講,我自己是覺得怎麼查、怎麼問,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求職路上的策略,永遠都會有進步的空間。
不過還是要回歸正題,關於我怎麼從覺得被戰校戰到玻璃心碎(不是真的戰校,有時候人家明明沒那個意思卻要被說引戰有點可憐......)花最短的時間想通。
這就要講到mindset,中文好像會翻成心態,但英文將mind與set拆開來解析,這個字也帶有一種有意識的設定心態的意思。當遇到某狀況時,使用某心態的感覺,若你懂程式,或是像我一樣懂一些程式的皮毛🤣這感覺起來像條件式。比起心態像是一個對待general events態度,我自己認為的mindset則較為狹義,較為具有針對性,對於不同的事件,有不同處理的心理「原則」。
再一次的,mindset這個詞我又是從Rowena的影片中學來的......原本我過去的做法是,別人做出這樣的評論➡️負面情緒➡️立刻改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如果自己真的不滿意目前的自己,做出改變是好的。可是這裡隱藏的mindset(也是我自己以前並未留意的)是:「我不甘心(或焦慮)所以我要立即開始進步。」從甚至還在潛意識中進行,這個motivation(動機)與methodology(方法)就錯了。負面情緒讓我沒有好好思考過最初始評論的內容,所以立即開始進步就像無頭蒼蠅。
我很感謝通勤讓我有時間思考!(我很喜歡通勤,下篇就想聊聊通勤時間腦內的self-care action)我原本都想說,我想回家修補破碎的內在,真正的理解自己難過後我開始思考原因。原因是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我過往的工讀經歷、課外活動經歷等等,一直更改履歷、一直被已讀、一直被刷掉,讓我身心疲憊;
我過去幾年也很努力,身心不健康也很撐過來累積了一些經驗,難道我努力了還是這麼差嗎?
難道我先找上這份短期工是錯誤的決定?即使我做的很認真、有學到東西也是錯的?
這情緒可能還包含了一點點的後悔,我怎麼就沒能更認真唸書考上更好的學校呢?
剖析了自己的情緒後,先前獲得的「資訊」開始浮現,負面情緒的第一個我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已經有了一個解決方法,嘗試履歷健診(我還真的就獲得了幾個改變的建議);第二項與第三項嘛!過去的事情改變不了了,仔細數數我可還沒投到100封履歷呢!最近也在認真思考政府的方案,以前就在觀望,現在看起來是我可以付諸行動的方向,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了!
從這過程中我整理出了一個mindset:分離資訊和情緒。
舉個簡單親切的例子,復仇者聯盟第一集,Natasha雖然受到被關起來的Loki言語攻擊,她事後跟鷹眼承認了自己受到影響,不過當下她利用「資訊」得知他想利用浩克。我們沒有在生死交界的壓力,可以好好的迎擊自己的情緒,再來消化資訊。有了這樣的mindset habit或許我們以爲的負面評論就不再只是負面評論,甚至根本不是負面評論(當然無意義的人身攻擊除外,此處適用於自己單方覺得受傷的言論......)情緒與資訊分別處理的好處就是:當情緒上的問題被正視並解決,我們就不會再被玻璃心拖累。
那天的我,沒有回家修補玻璃心,我在附近的咖啡廳邊吃晚餐,一邊依照履歷健診獲得的建議修改履歷,今天也很開心獲得朋友的建議,希望這個最新、經過百般粹煉的版本可以領我到心之所向。
今天的文真是有夠長......
感謝還能看到這裡的所有人,
希望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幫我拍手拍五下☺️
祝大家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mindset,還有最好的self-care rou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