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音樂 改善注意力呢? 還是 #經過 #音樂活動的訓練下 而改善注意力呢?

2021/09/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常會聽到坊間廣告說{音樂能改善兒童注意力問題},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是學音樂(樂器)就可以,還是必須要經由練習呢?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應要試著先思考:
  1. 是 #音樂 改善注意力呢?
還是
2. 還是#經過 #音樂活動的訓練下,而改善(增強/提升)注意力呢?
以上是兩種不同問題喔!!
許多研究文獻也相繼指出音樂家與非音樂家的腦部結構發展呈現差異的原因是因為一方有長期接受音樂訓練的刺激,而另一方沒有。但是,這樣的差異是否能證明{聽音樂}或{上樂器課程}就可以改善注意力問題呢? 雖然諸多研究都顯示音樂訓練都可以提升注意力,但多數讀者只看到前端效益,卻忽略這些受試者所經歷過的平日練習時間與付出,譬如,職業音樂家需要演出下所投入的練習時間與非職業者是有所差異的。
在此列出幾個相關研究
  • 當音樂家或是非音樂家兩者接受音樂刺激時,雙側聽覺皮質區明顯活化。然而,與非音樂家不同的是,音樂家出現在左側顳區,活化區也擴及至楔葉(cuneus)、楔前葉(precuneus)、內側額葉(medial frontal),以及左枕中回(left middle occipital gyrus)。該項研究結果顯示:音樂家和非音樂家之間有不同的神經路徑(崔恒武等人,2005)。
  • 另有研究顯示,長期且密集的樂器訓練能夠提供發展中的腦部在經由訓練下促使行為改變的機會,研究結果指出:幼兒在接受十五個月的音樂訓練之後,腦部會得到改變;研究結果也支持成年音樂家與非音樂家的大腦差異,應該與其密集的音樂訓練有關(Hyde et al., 2009)。
  • 同樣是利用核磁共振影像所做的研究,該研究分析了232名6至18歲的受試者腦部,以了解學習演奏樂器與大腦之間的關係性。結果顯示:受試者腦部皮質會因為音樂訓練而增加皮質層厚度成熟率(Hudziak et al., 201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一位工作多年的小小音樂治療師,走過醫療,教育與社福不同系統。因為走過與觀察到不同層面的狀況下,一直想要把音樂與樂器活動更多元的融入不同理論構思目標性音樂活動,在互動過程中能有不同角度觀察、評估與蒐集資料,協助動作、認知、社會互動、情緒與行為、感官與感覺處理及溝通等領域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