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你是否得到假性親密症? ~看似需要關係,其實是十分害怕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主要照顧者,我們能怎麼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和父母家長走失的孩子,他的恐懼和驚嚇,還有無助的情緒,讓他真的好害怕自己被丟掉了,回不到父母身邊該怎麼辦?
這是一種依戀天性。我們需要這一份重要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深信我們不會遭遇被丟棄和被遺忘,我們不會無家可歸,不會在這世界上和誰都沒有關係。
這也就是再怎麼糟糕的原生家庭,再怎麼可怕或無情的生長環境,孩童還是會依賴,還是得依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依賴不良家庭功能給予的不良照顧。
但是不良的照顧環境,和照顧者不良及不健全的人格,將帶給依賴的孩子許多身心的創傷和發展上的阻礙,也讓孩童產生對自我的扭曲錯亂感覺;像是覺得自己不值得存在、不值得被愛、是麻煩或累贅、不該存在…等等扭曲的負面自我觀感。當然,如此便不利於孩童去發展正向的人際關係經驗,特別是和主要照顧者之間的負面關係經驗,將會被個體視為不可改變的命運及遭遇,而推演到後來的其他人際關係上。
孩子的天性裡,都需要一份溫暖且安全的依戀關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16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愛自己,所指的就是你對自己的觀感——是負面感受多還是正面的感受多?喜愛自己的感覺是否穩定? 一個人若對自己的感覺常處於負面的反應,對於自己的價值及存在的位置也長期懷疑及不確定;那麼,他就有非常多的心理需求,必須仰賴環境中的他人供給。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
我們要有一個理解往往我們情緒最為爆發的時候,就是我們覺得強烈感到受傷的時候。 這時對即將受傷的直覺,讓我們爆發出強烈的情緒,以試圖採取保護自己的方式,例如火力全開的攻擊那讓我們覺得威脅的對象,或是瞬間升起恐懼的趕緊逃跑,都是因應我們「可能致命」的危險時刻....
我不是要寫恐怖故事。而是要描寫一種在生命歷程中,我們都會遇到的處境、遭遇。 你應該不會不知道,每當有很相近的情境、相似的那些人、類似的情節,你的裡面就有一股擋都擋不住的情緒能量內爆,威力強大到也會四射到外在環境,把別人也轟個炸個來不及避開。特別在一些越親近的關係中,像是伴侶關係或親子關係...
孤寂,是生命很難迴避的感受和體會。幾乎在成長過程,我們都會有些生命階段,必然要體會到這種深刻的人生滋味。這種感受,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和寂寞感,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地理上的距離導致的孤立,或是心理上的距離,所帶來的親密感失落和情感空虛。2020年一開始,全球陸續經歷了新冠病毒襲擊,孤寂的挑戰因此來臨
所謂的愛自己,所指的就是你對自己的觀感——是負面感受多還是正面的感受多?喜愛自己的感覺是否穩定? 一個人若對自己的感覺常處於負面的反應,對於自己的價值及存在的位置也長期懷疑及不確定;那麼,他就有非常多的心理需求,必須仰賴環境中的他人供給。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
我們要有一個理解往往我們情緒最為爆發的時候,就是我們覺得強烈感到受傷的時候。 這時對即將受傷的直覺,讓我們爆發出強烈的情緒,以試圖採取保護自己的方式,例如火力全開的攻擊那讓我們覺得威脅的對象,或是瞬間升起恐懼的趕緊逃跑,都是因應我們「可能致命」的危險時刻....
我不是要寫恐怖故事。而是要描寫一種在生命歷程中,我們都會遇到的處境、遭遇。 你應該不會不知道,每當有很相近的情境、相似的那些人、類似的情節,你的裡面就有一股擋都擋不住的情緒能量內爆,威力強大到也會四射到外在環境,把別人也轟個炸個來不及避開。特別在一些越親近的關係中,像是伴侶關係或親子關係...
孤寂,是生命很難迴避的感受和體會。幾乎在成長過程,我們都會有些生命階段,必然要體會到這種深刻的人生滋味。這種感受,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和寂寞感,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地理上的距離導致的孤立,或是心理上的距離,所帶來的親密感失落和情感空虛。2020年一開始,全球陸續經歷了新冠病毒襲擊,孤寂的挑戰因此來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安全感缺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對親密恐懼和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家庭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並提出了每位父母都可以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支持者。與此同時,文章也質疑了社會對愛的定義,強調了愛本質的探索和理解。本文希望提供一個思考的起點,讓讀者反思自己的愛與關係。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安全感缺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對親密恐懼和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家庭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並提出了每位父母都可以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支持者。與此同時,文章也質疑了社會對愛的定義,強調了愛本質的探索和理解。本文希望提供一個思考的起點,讓讀者反思自己的愛與關係。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