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自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寫了很久很久的書,這本書大致可以歸納為主要是我在從事社會工作第二個十年的工作經歷與故事,這十年我也慢慢想通我對社會工作的概念,因此也將這些概念陸陸續續地寫下來,作為工作歷程足跡的記錄,否則以我記憶力不好的特質,最後恐怕都會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文字的記錄就成為我記憶力不好的救星與解方。
同時因為有了這些概念才能理解接下來文章的第二部分-外展機構的困境與希望與第三部分-中國大陸參訪的發現與差異當中的脈絡與角度,期待不管是一般社會大眾或是社工相關從業人員都能夠更了解社會的不同層面與不同的社會問題,我相信如果我們多一分了解與理解,我們就能有更多的協助機會與可能,那麼社會上的苦難就更有機會能減少一分,因此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弱勢者的處境,唯有越多人知道與理解,才會有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出現。
第二個十年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外展-分享與輔導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模式經驗給其他也想做課業輔導的小型機構(包含教會、社區協會、安置機構、學校) ,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做法,從頭建構工作模式,開創新的服務模式似乎就是我的宿命,正好我也是個具有不喜歡蕭規曹隨的反骨個性的人,因此對於研發新的服務模式一點都不為難,反而如魚得水,因為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所以當我得知我要負責研發外展服務時我是非常開心的,因為這代表無限的可能性,而且這是當時沒有人做過的事情,我可能在參與創造歷史,想想都很開心,不是嗎?
在外展的機構當中,難度最高當屬安置機構,而這十年當中我參與了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與突破,因為課業輔導服務的加入讓所有人對安置機構孩子的想像與期待完全跳脫一個大等級,以前很多安置機構都只是想著讓孩子吃飽穿暖就好,大多數的機構都對孩子有著很低的期待,只期待孩子平安的在安置機構長大、不要做壞事就好,根本沒有想過安置機構的孩子也可以把書念得很好,也視孩子不喜歡讀書為正常現象,一開始就畫地自限,為孩子不讀書找盡藉口,而且視為理所當然,然而因為課業輔導的服務加入之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一切都變得有可能了,這個歷程的轉變過程非常的有趣,不僅充滿驚奇,更充滿滿滿的感動,我有幸可以成為見證這些奇蹟的一員,是從事社會工作最大的成就來源,這些過程都在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當中如實呈現。
最後是這幾年參訪中國大陸幾個地方的看見與感想,幾趟中國大陸行真的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親身踏上中國大陸才有辦法理解真實的狀況,在台灣生活超過40年,到了中國大陸才真的感受到跟台灣的差異太大,但是我也看到許多社會現象與發展脈絡有部分相同的軌跡,因為社會工作專業訓練的職業病使然,在我的眼中,只有需要幫助與不需要幫助的人這兩種分別而已,所以我只會從這樣的角度去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弱勢者,在我眼中其實是沒有分別的,只是他們住在不一樣的地方罷了,我希望所有的弱勢者都可以得到應有的協助,我也希望大家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弱勢者,來幫助所有的弱勢者脫離弱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2會員
191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外展 2008年開始陸續有很多想做課業輔導的單位,得知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成效不錯,常會前往博幼的總部或各縣市中心拜訪,想了解博幼基金會課輔的具體作法,作為原先經營課輔修正的參考或是發展的借鑑。
外展 2008年開始陸續有很多想做課業輔導的單位,得知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成效不錯,常會前往博幼的總部或各縣市中心拜訪,想了解博幼基金會課輔的具體作法,作為原先經營課輔修正的參考或是發展的借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阿平 隔代教養父吸毒,投靠陣頭處遇難;充權祖母守金孫,繩鋸木斷水滴穿。 吸毒父親仍是爹,親情羈絆無可斷;父子努力互期待,浪子回頭金不換。
也許我們不經意的善舉,便陪伴他/她走過了一段生命的旅程,溫暖了他/她的生命,也溫暖了自己......
疫情時代,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是每日標準配備。然而,戴口罩也產生了溝通與聆聽的難度,即使是聽力正常者,也可能因為口罩的阻隔,而聽不懂或聽不清楚他人的話,對於聽覺沒那麼敏銳的聽力損失者而言,聽別人說話更常是種挑戰。
當生命遭遇突如其來的重創,是什麼使婚姻得以延續?又是什麼使之歷久彌新......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變過,改變的只是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而這世上喜歡議論的人太多了,學習下結論前將眼前訊息重新沈澱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來這位北京大學天文學系的年輕人,就是當年黃土高原上西大灘的那位小男孩。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我們這群志工們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告訴了他星星的故事,也許他現在就是一名什麼也不懂的農民工。
阿平 隔代教養父吸毒,投靠陣頭處遇難;充權祖母守金孫,繩鋸木斷水滴穿。 吸毒父親仍是爹,親情羈絆無可斷;父子努力互期待,浪子回頭金不換。
也許我們不經意的善舉,便陪伴他/她走過了一段生命的旅程,溫暖了他/她的生命,也溫暖了自己......
疫情時代,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是每日標準配備。然而,戴口罩也產生了溝通與聆聽的難度,即使是聽力正常者,也可能因為口罩的阻隔,而聽不懂或聽不清楚他人的話,對於聽覺沒那麼敏銳的聽力損失者而言,聽別人說話更常是種挑戰。
當生命遭遇突如其來的重創,是什麼使婚姻得以延續?又是什麼使之歷久彌新......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變過,改變的只是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而這世上喜歡議論的人太多了,學習下結論前將眼前訊息重新沈澱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來這位北京大學天文學系的年輕人,就是當年黃土高原上西大灘的那位小男孩。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我們這群志工們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告訴了他星星的故事,也許他現在就是一名什麼也不懂的農民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我即將轉職到公司的社區服務部門,新職位的學習過程中喚起好多從前學生時代在社區做田野研究的記憶與知識。 準備到第一線做服務,老實說有蠻多的擔心,卻同時可以感受到內心滿滿的興奮與期待! 為了將這些珍貴的人生經驗記錄下來,我決定開啟一個新系列與大家分享社區工作大小事、社區議題探究以及相關的書籍閱讀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職業重建服務(職重服務)是協助身障者進入職場或重返職場的一連串服務。從服務的不同階段來看,能夠明確地清楚到每個專業人員在其角色中所發揮的功能,一起來逐步將服務對象往前推,因信念聚攏的職重團隊成就職重宇宙。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我分享了我的童軍經驗,工作的挑戰,以及寫作對我的意義。我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並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己。寫作是我的收放自如之處,讓我直視自己的成長,並持續鑽研。未來,我會繼續走在工作、寫作、童軍這條道路上。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我即將轉職到公司的社區服務部門,新職位的學習過程中喚起好多從前學生時代在社區做田野研究的記憶與知識。 準備到第一線做服務,老實說有蠻多的擔心,卻同時可以感受到內心滿滿的興奮與期待! 為了將這些珍貴的人生經驗記錄下來,我決定開啟一個新系列與大家分享社區工作大小事、社區議題探究以及相關的書籍閱讀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職業重建服務(職重服務)是協助身障者進入職場或重返職場的一連串服務。從服務的不同階段來看,能夠明確地清楚到每個專業人員在其角色中所發揮的功能,一起來逐步將服務對象往前推,因信念聚攏的職重團隊成就職重宇宙。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我分享了我的童軍經驗,工作的挑戰,以及寫作對我的意義。我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並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己。寫作是我的收放自如之處,讓我直視自己的成長,並持續鑽研。未來,我會繼續走在工作、寫作、童軍這條道路上。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