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率閱讀電子書 獲取最大成果--破解零碎時間運用的迷思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越來越多人把電子書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但在使用電子書一段時間後,發現如果是看完電子書,要寫心得會非常痛苦,因為不能隨時「翻」,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感想之一。

目前我還是以手機來看電子書,固然有其便利性但也有侷限,優點是可以好好利用零碎時間,但也經常感覺看完後,好像講不出整本書的重點在哪?如果目前你也是主要以手機閱讀電子書,想要有效率吸收書中的知識,可以參考目前西恩的做法。

raw-image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電子書的優點跟缺點,揚長避短,發揮其優點,捨棄缺點。

電子書優點—隨時可看,可利用零碎時間;購買容易(但如果買了都沒看就會變缺點)。
電子書缺點—不易翻閱、不易筆記。


再來,要了解,看書的主要目的是要獲取所需的資訊或知識。每個人所具備的都不同,因此同一本書,不同人閱讀,所著重的點也會不同。比如當你已經看了第三本時間管理的書後,已經了解時間管理四象限,如果再有一本書提到,就可以很快帶過;反之,如果第一次看,就會多花一點時間,但這都是累積的過程,所以有人說書要讀得快,要先讀得多,道理就在這。

接下來,西恩逐步拆解有效率讀電子書的過程與方法。


一、運用目錄構築對整本書的概念,避免「見樹不見林」

西恩認為,因為電子書翻閱不像紙本書容易,因此一開始更要做好「運用目錄構築對整本書的概念」這件事,不然一旦開始閱讀後,常常會有「迷失」或是「失焦」的感覺,就像沒做功課去日本東京玩五天,去了晴空塔跟淺草寺等地方,但去完發現對東京這個城市的整體還是沒有非常了解,會比較可惜。

以西恩最近在看的,全書五百多頁的《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來說,全書分五章,包含尋找價值、設定目標、提升能力、延伸知識和技能與形成關連,我先思考自己看這本書的原因為何?並在看完在腦海裡構築全書概念,以利往後在閱讀時,了解所讀部分是對應哪個章節,並在看完目錄小章節標題後,初步了解哪些部分是自己最想要了解的,然後開始往後看。

二、視不同的閱讀場景,做不同閱讀策略

電子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完整利用零碎的時間,包含上班前通勤、零碎的休息時間、上廁所(?)、下班後的休息時間等等,但西恩認為要根據這些零碎時間的干擾程度,來決定閱讀的方式。

如果零碎時間是干擾因素很大的,比如通勤坐捷運,因為站與站時間不長,且會有鈴聲、人潮干擾,這時如果拿來讀新的章節,效率會很差。因此,這些干擾程度很高的零碎時間,可以拿來思考已經看過的舊章節

比如《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其中提到「後設認知有助於讓學習聚焦」,這部分是之前看過但沒有很了解意思,但覺得很重要,所以有先將該頁面設為「書籤」,此時可以回到該頁面,對自己提問什麼是「後設認知有助於讓學習聚焦」,以及自己可以怎麼運用?這概念對自己有何幫助?如果沒辦法說出來,就再看一次,直到可以用自己的話解釋,也因為之前已經有看過,所以就算有干擾,影響程度會比較低。

反之,如果零碎時間是干擾因素較低的,則將大章節切割成各個小章節或概念閱讀,比較容易吸收書中要傳達的概念。

以上做法,目的是要加強對重點內容的認知,而非一味利用零碎時間,「看完」整本書,這樣有可能在干擾程度高的時候,閱讀整本書的精華,反而效率不佳。


三、對於故事、例子不求甚解

一本很厚的書,通常也會有很多故事或例子(誤)。但這些例子是要拿來支撐作者要提的想法,很多時候就算精讀,事後也記不起來。因此,可以快速瀏覽,大概了解意思就好,如果覺得這故事以後用得到,一樣可以先設為「書籤」,以後納入自己的資料庫。之後用得到的故事或例子,對自己才有幫助。


四、用書籤標注重點頁面,不做註記

電子書一定都會有「書籤」跟「註記」的功能,「書籤」是標注重要的頁面,「註記」則是可以在該頁面打字。但西恩認為,原本是看書,中途寫註記新增打字的動作,容易中斷閱讀,不然一不小心變成「打Line」,如果真的有重要靈感,西恩會選擇叫出快捷的錄音功能,直接講完後繼續閱讀,避免干擾。


五、撰寫讀書心得或感想,檢視閱讀成果

撰寫讀書心得或感想是檢視閱讀的方法,我會在看完電子書後,再回到每個書籤頁,此時會發現,當初有些設書籤的頁面好像沒那麼重要了,或是很多書籤頁是重複的概念。再次回顧書籤頁,主要在聚焦整本書的重點,然後再開始著手寫下這本書作者如何闡述?對自己有何幫助?未來可以怎麼運用?

不用覺得壓力大,能寫多少就寫多少,不論字數,能被寫下來的,才表示是有被記住的,這樣才能慢慢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書中的名言金句或故事,則可以再另外紀錄到自己的資料庫,透過這些紀錄過程,慢慢累積成自己的「書」。


最後,重點整理本文如下:

一、閱讀前要具備的觀念:讀書主要目的在於獲取所需重點。
二、運用目錄構築對整本書的概念。
三、干擾程度高的零碎時間用來思考已看過的重要內容;干擾程度低的零碎時間用來看新章節,切割成完整小節閱讀較好吸收。
四、不用精讀,可用書籤標注重點頁面,看完書後再聚焦。
五、快速使用錄音記錄靈感,避免打斷閱讀過程。
六、撰寫讀書心得或感想,檢視閱讀成果。


以上是西恩在閱讀電子書後的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按個愛心,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或是留言交流,一起耕耘這塊交流園地。你的一個小舉動與回應,會讓我開心一整天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104會員
168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探討了電子書帶來的便利性,包括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免除攜帶重量、方便查閱等。作者認為紙本書與電子書各有優缺點,但對於只關注內容的讀者而言,載體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因此,電子書科技讓作者閱讀量與吸收量提高了好幾百倍計。
Thumbnail
探討了電子書帶來的便利性,包括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免除攜帶重量、方便查閱等。作者認為紙本書與電子書各有優缺點,但對於只關注內容的讀者而言,載體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因此,電子書科技讓作者閱讀量與吸收量提高了好幾百倍計。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把電子書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但在使用電子書一段時間後,發現如果是看完電子書,要寫心得會非常痛苦,因為不能隨時「翻」,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感想之一。 目前我還是以手機來看電子書,固然有其便利性但也有侷限,優點是可以好好利用零碎時間,但也經常感覺看完後,好像講不出整本書的重點在哪?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把電子書作為獲取知識的來源,但在使用電子書一段時間後,發現如果是看完電子書,要寫心得會非常痛苦,因為不能隨時「翻」,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感想之一。 目前我還是以手機來看電子書,固然有其便利性但也有侷限,優點是可以好好利用零碎時間,但也經常感覺看完後,好像講不出整本書的重點在哪?
Thumbnail
用手機版電子書看完了這一本,電子書有別於紙本書,真的攜帶方便,而且可以收納很多不同的書,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的確可以切換2-3本書來換換口味,缺點就做筆記比較不直覺,且沒有手感厚度的回饋,某方面來說適合看很厚的書。
Thumbnail
用手機版電子書看完了這一本,電子書有別於紙本書,真的攜帶方便,而且可以收納很多不同的書,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的確可以切換2-3本書來換換口味,缺點就做筆記比較不直覺,且沒有手感厚度的回饋,某方面來說適合看很厚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