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我們艱難的生活:讀《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

更新於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不同人、不同學科會給出非常多的描述與答案。如果要把這些答案都收集起來,可能必須建造一間地球也乘載不下的圖書館。但是,這好像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與日常生活無關的問題;而是一個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對「人是什麼/我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回答,也幾乎決定了我們怎麼過日常生活,怎麼樣考慮別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
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特別是在今天,各個學科都發展得非常深入、詳盡的年代,平常專注在不同學問上的人,很難去吸收一本專業的、但卻非本科的好書。因此,劉國英教授的《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雖然在漢語哲學界是一本經典之作,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大概從翻開的第一頁,就會看到無數個不曾讀過的專業術語。不過,其實這本書裡的很多內容,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幫助很大的。因此,我們認為寫一篇比較簡單的、讓一般人能夠進入這本經典的地圖,是件很有益的工作。
說了這麼多,到底我們要討論什麼呢?為了避免讀者走入一座看不見前景的迷宮,我們先在這裡預報:我們要討論「身體」如何在世界中運作,以及怎麼樣協調外在世界與自己的衝突。
劉國英:《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截自HyRead ebook圖書館

在思考前,我最確定的是什麼?

哲學家常常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我們最確定、無法懷疑的事情,什麼可以作為知識最可靠、最穩固的起點?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我們在世界中存在。畢竟,不論我們如何去思考「人類」,人是意識、頭腦、或是神經系統,甚至即使人只不過是某種「錯覺」等等;那至少,確實有這種「錯覺」的存在。所以,「我們存在」似乎是一件無法否認的事實。

身體,是往世界去的存在

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我們存在,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嗎?為什麼要白費力氣提這件事?其實理由很簡單:透過這樣的強調,我們會更容易會發現「身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我們,總是依賴某些人際關係活著。但是,如果我們被傷透了心,對每個人都感到失望;那我們也可能會把心關起來,只和別人維持表面上的關係。我們的心、意識可以這樣做;但是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卻是不可能的。身體,總是需要水、空氣、陽光;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要這樣做,身體總是需要世界、持續的與外在世界交換一些物質。身體不但活在世界之中,並且總是主動的需求、走向這個世界。

器官與身體:身體怎麼協調各個部位?

不過,一旦我們把身體放置在世界之中,就會對身體的運作方式產生疑惑。在世界中,桌子與椅子是兩個不同的、可以互相獨立的東西;身體的各個部位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嗎?譬如說:我們的身體中有許多不同的器官,眼睛是用來看的、耳朵是用來聽的等等。身體,就是不同的器官分別運作,然後把所接收的資料與反應「相加」的總和嗎?
根據這本書的研究,我們有蠻大的信心說:應當不是。身體遠遠不是每個器官各自運作,然後簡單的相加而已。譬如說當我們在踢足球的時候,並不是先用眼睛測量腳與足球的距離,再用腳踢球;而是二者同時運作把球踢出去。
你可能會說:這只是眼睛與腳發揮作用的間隔時間很短,不代表兩個器官通過某種「非器官」的東西連結在一起。梅洛龐蒂/劉國英舉出了更明顯的例子:切除了四肢之一的人,他們在已經被切除的部位,還是會感到疼痛;這是醫學所說的「幻肢」現象(phantom limb)。如果身體只是器官的相加;那麼器官已經被切除了,怎麼還會有感覺呢?看來,各個器官的「感覺」不只是被記錄在那個器官當中,而是記錄在整個身體裡面。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作為一個整體,記憶著我們一直以來,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方式、習慣與感覺。

結語

OK,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是在說一些人盡皆知的事情啊?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相關?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剛才所提到的每一點,都可以應用在生活上。
如果我們知道「身體」不只是各個部位的結合,而是一個整體,連結各部位的感覺與行動。那就代表:我們對身體的保養,不能只是保養身體的每個部分;而是也必須發揮、訓練身體各個部位間的連結,去進行某種讓全身同時參與的運動。單獨訓練某些部位雖然好,但並沒有完整發揮出身體的正常機能。
再來是:我們始終都需要世界;我們只要還有身體的一天,就不可能擺脫自己對世界的需求。人際關係也在這層關係裡;因為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可能凡事都自己來,而是必須仰賴來自其他人的商品。舉個極端的例子:即使是不踏出房間門的家裡蹲,也必須有人在他的門口送飯,才能夠活下去。因此,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生存都與他人有關,那我們怎麼可能逃避所有的人際關係呢?所以,如果我們重新檢視最普通、最熟悉的「身體」,可以幫助我們切實的選擇「A關係或B關係」,而不是選擇拒絕一切人際關係。
結尾後PS
本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普及」,所以盡量只提到最基礎的幾個觀念;如果想看關於「身體」的更進一步探討,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催眠術,可以治療當代社會的文化病症?畢來德談《莊子》X艾瑞克森〉
本文首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特此致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68會員
141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丑,不管他在舞台上多麼盡力的表演、思考與隨機應變;但是,最終看表演的人會不會笑出來,還是取決於觀眾自己。 他不知道在醫院的你,明天如何,那是醫生的工作、由醫學的進步所決定的;他只期望,今天能夠讓你笑得出來。
《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終點。但是,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死亡,而是「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是我?」因此,當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青壯年的突然逝去,常經歷到一種絕望的沉默。生命中熟識的一切都不再有滋味、意義。 任何人談論死,都只能夠談論「死亡」對活人的意義;而不再能了解對離開的當事人、對我們摯愛卻已經不在的那
人類是無法接受死亡的生物。就算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卻絕對無法接受他人的死亡。《深河》中,普通、不起眼的日本男人磯邊在妻子突然的癌末與死亡之後,他再也無法偽裝一如往常的生活。磯邊從來不曾想過什麼是愛情;直到痛苦的經歷強迫我們去了解:渴望永遠在一起就是愛情。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這篇文章將以畢來德( Jean François Billeter)的思考為中心,談談他對現代世界的觀察、診斷,以及他所提出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我們走入歧途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幾項我們對「人類」一詞的錯誤定義:
小丑,不管他在舞台上多麼盡力的表演、思考與隨機應變;但是,最終看表演的人會不會笑出來,還是取決於觀眾自己。 他不知道在醫院的你,明天如何,那是醫生的工作、由醫學的進步所決定的;他只期望,今天能夠讓你笑得出來。
《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終點。但是,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死亡,而是「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是我?」因此,當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青壯年的突然逝去,常經歷到一種絕望的沉默。生命中熟識的一切都不再有滋味、意義。 任何人談論死,都只能夠談論「死亡」對活人的意義;而不再能了解對離開的當事人、對我們摯愛卻已經不在的那
人類是無法接受死亡的生物。就算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卻絕對無法接受他人的死亡。《深河》中,普通、不起眼的日本男人磯邊在妻子突然的癌末與死亡之後,他再也無法偽裝一如往常的生活。磯邊從來不曾想過什麼是愛情;直到痛苦的經歷強迫我們去了解:渴望永遠在一起就是愛情。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這篇文章將以畢來德( Jean François Billeter)的思考為中心,談談他對現代世界的觀察、診斷,以及他所提出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我們走入歧途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幾項我們對「人類」一詞的錯誤定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想到小學時,每天都有打掃時間,一下!課!,大家就會衝到教室後面搶掃帚,倒不是狂愛掃地,而是要搶到好掃的Type(小學生有在意這個嗎?),或是先搶先掃先收拾書包準備等放學,當時還覺得芒草掃帚真是過時了,不該用塑膠掃把比較「現代」一點嗎?
Thumbnail
我看《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盡情生活,追求現世的美好與安穩 如果要問大家,什麼是你最珍稀的資產?我猜想,很多朋友都會回答是「時間」吧!但你也許不知道,那個「時間就是金錢」的年代早已經逝去了,如今時間可是遠比金錢還來得珍貴! 坊間有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課程,但很可惜的是這些資訊對我們的幫助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Thumbnail
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都彷彿就是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親友,又或者就是曾經遭遇過這一切的自己。 翻開後會忍不住感到刺痛與悲傷,但是又停不下來的一本書。
Thumbnail
前篇閱讀: 身體、慾望與直面生命的尼采:《我妹妹與我》(上) 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örster-Nietzsche,1846-1935) 映入眼廉,開頭尼采以詩意文學性的夢境開場:兩人坐著馬車,尼采偷看著妹妹的側臉,「要不是有馬伕在場,我會試著去吻她」。 那年尼采十二歲,妹妹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作為通俗讀者,最大爆點可能在於,在《妹》中尼采自我揭露了幾段經歷:與妹妹伊莉莎白自幼時以來的亂倫關係、與人妻性關係、大學生時期嫖妓生活、與劇作家華格納的妻子科西瑪 有染、與露‧莎樂美經歷等。但不能將《妹》視作茶餘八卦,而是仍需從其整體把握,並進一步討論尼采思想展現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想到小學時,每天都有打掃時間,一下!課!,大家就會衝到教室後面搶掃帚,倒不是狂愛掃地,而是要搶到好掃的Type(小學生有在意這個嗎?),或是先搶先掃先收拾書包準備等放學,當時還覺得芒草掃帚真是過時了,不該用塑膠掃把比較「現代」一點嗎?
Thumbnail
我看《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盡情生活,追求現世的美好與安穩 如果要問大家,什麼是你最珍稀的資產?我猜想,很多朋友都會回答是「時間」吧!但你也許不知道,那個「時間就是金錢」的年代早已經逝去了,如今時間可是遠比金錢還來得珍貴! 坊間有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課程,但很可惜的是這些資訊對我們的幫助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Thumbnail
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都彷彿就是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親友,又或者就是曾經遭遇過這一切的自己。 翻開後會忍不住感到刺痛與悲傷,但是又停不下來的一本書。
Thumbnail
前篇閱讀: 身體、慾望與直面生命的尼采:《我妹妹與我》(上) 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örster-Nietzsche,1846-1935) 映入眼廉,開頭尼采以詩意文學性的夢境開場:兩人坐著馬車,尼采偷看著妹妹的側臉,「要不是有馬伕在場,我會試著去吻她」。 那年尼采十二歲,妹妹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作為通俗讀者,最大爆點可能在於,在《妹》中尼采自我揭露了幾段經歷:與妹妹伊莉莎白自幼時以來的亂倫關係、與人妻性關係、大學生時期嫖妓生活、與劇作家華格納的妻子科西瑪 有染、與露‧莎樂美經歷等。但不能將《妹》視作茶餘八卦,而是仍需從其整體把握,並進一步討論尼采思想展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