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enys Nevozhai on Unsplash
半夜咳醒。
拍拍自己,這一次快要病了一個月。症狀反反覆覆,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徵兆,提醒自己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
我的文章最近一次已經是六天前,更精確的說起來,應該是整整兩周,因為那篇文章是元旦時和自己的相處後的感想。忽然意識到,因為最近想要寫的主題,都不是內心想要回應的,不是發自內心想要處理的;也可能是內心想要處理的事情,我還找不到答案;或者,有了心中最想做的答案,卻在遲疑,我到底能否有信心去面對,作這個決定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這半夜醒來的時刻並不陌生,通常,會在放鬆的狀態中,思索白天遇到的問題,然後給出解答。久病不癒,想到的是積怨已深的工作壓力,其中,一個自2019已經爆發的,現在就是個事。幸運如我,好像已經掌握到自己心想事成的訣竅,因此更確信我現在感覺到的煩惱,也是自己所「想」出來的。
想到自己在目前崗位已經一年,當所有的人的問題都是我的事,可是誰來解決我內心的恐懼,想到我過去一年的成績單,依然和它有關,想到我與我欣賞的前輩產生的誤會也跟它有關,我哭了。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有多委屈,有多不快樂,同時,也是一種釋放,好像找到所有事情的解答一樣,心湖平靜只有漣漪,然後,我告訴自己,我要終結一切。
這真的很諷刺,如果我不打敗它,我沒資格說我不喜歡它;如果我做的還不錯,它就成為我如影隨形的標籤,然後,「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它成為了我的比較利益優勢,成為了我當下被選擇的最佳選擇,繼續奉獻寶貴的時間,無限循環。
我們永遠有自主權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我還是很在意周圍的聲音,甚至,有時候我不需要看清楚對方的臉孔,就能想像到那些形容詞:「你可以的,隨著時間成長,你的抗壓性會增加」,為了證明我沒有輸,我似乎應該繼續面對它。
明確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事情是一種領悟,決定離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卻可能成為一種任性,歲月的歷練,我們甚至培養出一種能力,可以把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做的很好;頭腦提醒著社會的制約、生理年齡的限制,卻不願意相信,既然能把不喜歡的事情做好,下一個新嘗試可能也不會太差。
拋下一切的勇氣,我一直都有,我想,之所以躊躇,是因為我捨不得其中的好處,關於金錢的安全感,還有所謂的工作節奏。
長久穩定的現金流,讓我在心理上有安全感與自由度,畢竟,未來支付房貸的束縛感會非常真實。我也喜歡金融業每天按部就班的一些例行性事務,就像是儀式一樣,為靈活變通揭開序幕。
如何在縱身一躍時有更好的結果呢?
(未完待續)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