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宸中醫論醫理|胃腸脹氣

2021/10/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胃腸脹氣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在飲食後,
若腹部出現腫脹感及壓迫感,
就稱為「脹氣」。
  通常脹氣是過多的空氣進入消化道內(通常是胃腸)而造成的,其中又以飲食習慣不良為主要原因。
  進食時本來就會夾帶微量空氣進入食道,但若因飲食速度過快或吃過飽時,進入腸胃道的空氣量就會增加,另外飲用過多的氣泡飲(如碳酸飲料等)也有可能造成胃腸脹氣。
  但腸道脹氣還有其他的可能,例如因為腸子本身有細菌叢,發酵食物時會產生腸氣,所以若吃入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豆類、乳類製品等),腸道脹氣的症狀就會變得較為明顯。
胃腸脹氣常見的症狀:
-腹部腫脹緊繃感
-腹部脹痛感
-打嗝噯氣頻繁
-排氣頻繁
-食慾不振

胃腸脹氣通常表現在腹部,「胃」居於上腹部,「腸」居於下腹部,有時脹氣症狀會只侷限於上或下腹部,但也可能會是整個腹部都有症狀。
  胃腸脹氣若單純因消化不良或是吃錯東西而引發時,到中醫診所或是腸胃科診所都可以治療相關症狀。但若因疾病例如腹腔積水、克隆氏症、尿毒症......等,引發的腸胃脹氣症狀且伴隨血便、體重下降、水腫、胸腔疼痛、持續嘔吐......等,都建議至醫院就醫。
中醫常見證型主要分四種:
-飲食積滯
  若常因進食太快或吃太飽而造成胃腸脹氣,通常伴隨曖氣打嗝、嗳酸,或噁心想吐的症狀,中醫多以消導和胃的方式治療。
-痰濕內阻
  若因喜歡喝冷飲、吃生食而造成的胃腸脹氣,通常伴隨身體沉重倦怠、頭暈目眩、胸悶且食欲不振的症狀,中醫多以祛濕化痰、順氣寬中的方式治療。
-肝鬱氣滯
  若因壓力而暴飲、暴食,或吃飯時同時做其他事情而造成的胃腸脹氣,通常伴隨心情煩躁易怒、脅肋悶脹感,甚至常常嘆氣,中醫多以疏肝解鬱、理氣消滯的方式治療。
-脾胃虛弱
  若因先天脾胃較虛,或是老年脾胃運化能力較弱而造成的胃腸脹氣,通常伴隨食慾不振、手腳不暖、常感身體疲倦、無力,且大便稀軟......等症狀,中醫多以補氣健脾、升清降濁的方式治療。
日常保健
-飲食應細嚼慢嚥
  相關醫學教科書上建議每一口約嚼20~30下。

-避免暴飲暴食
  建議飲食達八分飽即可。

-避免攝取過多易產氣食物
  如碳酸飲料、豆類食品等,建議不要短時間內攝取過多。

-飯後進行緩和運動
  飯後一小時左右可以進行有助於消化的溫和輕緩的運動例如散步。
中醫日常保健
平時可以按摩穴道來達到舒緩脹氣、保健胃腸功能,每次按摩約3-5分鐘

-中脘
  中脘穴位在上腹部正中線,肚臍上4寸處,輕揉按壓可加強和胃消食。

-天樞
  天樞穴位在肚臍旁開兩寸(約三個手指頭並排長),輕揉按壓可理氣消滯、減緩脹氣不適感。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在外膝眼下三寸處(約四個手指頭並排長),脛骨旁邊肌肉比較豐厚的地方,要稍微左右尋找一下,按壓最酸脹的地方才是穴位所在處。
  這個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 ,主管消化問題。合穴的意思就是補養該經絡的最重要大穴,因此「足三里」是保養腸胃道功能最有效的穴道之一,按摩這個穴道除了可以處理緩解腸胃悶脹不適感之外,平時多按摩足三里也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達到保養的效果。
緻宸中醫診所特製-疏肝理氣健胃散
  現代人因生活步調過快、工作壓力等,常常三餐不定時,吃過少或過量。脾主運化,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若長期在壓力或非定時定量的情況下,其運化功能將逐漸變差,出現食慾變差、噁心、腸胃不適、脹氣⋯⋯等症狀。

  緻宸中醫診所特製的「疏肝理氣健胃散」,以健脾益氣、疏肝理氣、消食和胃的方式,讓脾胃的功能回復正常。

第一方面:補氣以增強脾胃功能。
  第二方面:肝主疏泄,加強疏肝理氣功能,使氣機暢達,可使脾胃運化   
       功能更佳。
  第三方面:消除食積,更能幫助脾胃將食物消化。

  從三方面著手,相輔相成,使脾胃回復正常運化功能,解除症狀。
可作為日常保養,有症狀時亦可作為緩解症狀之治療藥物。
文章內容希望能分享常見的疾病醫理,有任何問題也都歡迎留言詢問!
緻宸中醫誠摯關心與您有關的「胃腸脹氣」!

文章撰寫:緻宸中醫診所-陳奕潔醫師
編輯統整:緻宸中醫診所
緻宸中醫診所 (04)2560-6565
台中市大雅區雅環路一段340號
-原文發布於2021/7/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緻宸中醫診所
緻宸中醫診所
「緻宸中醫」是由一群有熱情及使命感,想讓中醫變得更好的年輕醫師們集結而成。本院各類用品全指定品質優質的廠商,致力於給您最好的就醫品質及療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