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一直說「好」,是你不敢呈現自我的保護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何你凡事都說好?好好先生真的就是好人?好好小姐真的就能得到大家的喜歡和滿意?
習慣在關係中討好的人,常把自己放在其次的位置上,總是會說:「我沒關係」、「我不要緊」、「都可以」,似乎要有自己的看法跟感受,或需求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口頭上,也常迅速的回覆:「好,沒問題」、「好,我會做」、「好,我來」,不論是溫和的說好,還是霸氣的說好,內心的根本都可能來自對自我生命價值的不看好,把自己放在「為人服務」的位置上,務求自己要為別人效勞,盡力為別人解決麻煩和問題。
習慣看自己為「壞的」、「不好的」,對於自己無所事事,或是沒有功績,會感覺不安和內疚。把滿足別人當作己任,以為這樣就能從別人口中聽到對自己的讚賞和喜歡,也可以被回饋自己是有價值和用處的,藉此來撫慰自己空乏的價值感。
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原因,另一種不斷引發討好和順應的原因,在於「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們,對於不照著別人的需求去做、不讓別人滿意,感到惶恐。他們腦中會有滿滿的想像,關於別人的失望、難過、生氣和冷漠....
好好先生與小姐,是害怕呈現自我的保護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0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幾年前開始《被討厭的勇氣》一直是暢銷書排行榜的不退燒書籍,這是作者岸見一郎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做為基礎,和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出來的一本生命哲學探討書籍,著重在現代人的困擾~人際關係的煩惱,其中一大困擾就是「被討厭」和「為了獲得被接受而產生討好行為」,久而久之迷失自己,對於成為完整的個體就更顯困難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承接上一篇,本篇繼續探討另外四點造成無法立下界限的因素: 你也想從混亂糾葛的關係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個因素是許多人無法立下界限的主要原因。關於我們的個體存在,都有基本內在需求存在,這些內在需求包括:安全感、重要感、受尊重感、被接納感。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很多人並不知情,從一出生開始,即已成為父母或家族長輩口中的虧欠者、次等品。 這些原因可能來自於: *你沒有他們要的性別 *你沒有他們要的容貌 *你沒有他們要的條件 *你的出生在於他們生活能力及生命承擔力不足的時候 你的到來並不是他們作好準備的,也不是他們具有愛的能力的時候....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幾年前開始《被討厭的勇氣》一直是暢銷書排行榜的不退燒書籍,這是作者岸見一郎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做為基礎,和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出來的一本生命哲學探討書籍,著重在現代人的困擾~人際關係的煩惱,其中一大困擾就是「被討厭」和「為了獲得被接受而產生討好行為」,久而久之迷失自己,對於成為完整的個體就更顯困難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承接上一篇,本篇繼續探討另外四點造成無法立下界限的因素: 你也想從混亂糾葛的關係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個因素是許多人無法立下界限的主要原因。關於我們的個體存在,都有基本內在需求存在,這些內在需求包括:安全感、重要感、受尊重感、被接納感。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很多人並不知情,從一出生開始,即已成為父母或家族長輩口中的虧欠者、次等品。 這些原因可能來自於: *你沒有他們要的性別 *你沒有他們要的容貌 *你沒有他們要的條件 *你的出生在於他們生活能力及生命承擔力不足的時候 你的到來並不是他們作好準備的,也不是他們具有愛的能力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你很好,是個好人,你會有甚麼看法?以前的我常常被人這麼說,但是事其實我不是很能理解,直到最近看到一本書後,能夠理解為什麼我會被當作一個好人了。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很多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嗎?面對那些怎麼樣都好、隨和的人,他們的心裡是真的開心喜悅地接受身邊所有的邀請和要求嗎,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和兩面糾結呢?今天我們來聊聊「慣性討好」。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老師父說心好但是嘴巴不好,不能算好人,因為惡語傷人六月寒。老一輩的人明明很關心對方,說出來的話卻像在詛咒,這樣子說話一點意義都沒有,反而加深怨親仇恨。 不說別人,我們自己也常犯這樣的錯誤,明明很關心父母的健康,希望父母多吃一點、多運動、多曬太陽,偏偏他們不依我們的話,固執的吃喝睡,我們就會生氣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你很好,是個好人,你會有甚麼看法?以前的我常常被人這麼說,但是事其實我不是很能理解,直到最近看到一本書後,能夠理解為什麼我會被當作一個好人了。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很多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嗎?面對那些怎麼樣都好、隨和的人,他們的心裡是真的開心喜悅地接受身邊所有的邀請和要求嗎,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和兩面糾結呢?今天我們來聊聊「慣性討好」。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老師父說心好但是嘴巴不好,不能算好人,因為惡語傷人六月寒。老一輩的人明明很關心對方,說出來的話卻像在詛咒,這樣子說話一點意義都沒有,反而加深怨親仇恨。 不說別人,我們自己也常犯這樣的錯誤,明明很關心父母的健康,希望父母多吃一點、多運動、多曬太陽,偏偏他們不依我們的話,固執的吃喝睡,我們就會生氣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