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疫情下不少人的工作肯定受到了影響。在這時代剛出來工作的人,要面對的除了疫情本身、低薪、高房價外,還有失業。我們不得不告訴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能有機會搶到好工作,讓自己沒有被裁員的可能,最後通往幸福成功的未來。雖然本書講的內容不是這個,但我覺得有些概念是共通的,內化後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滋養。

那這本書講了什麼呢?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必須要有用」、「他們會分開是不是因為我」、「我沒辦法接受給他們添麻煩」、「只有『不想撐』,哪有『撐不住』」,心中無意識地長滿許多自我信念,驅使著我們的行為。
這是我們想要的嗎?這是我們需要的嗎?

來自家庭的「過度努力」

書裡八名來諮商的人們主要問題都是源自於家庭,不管是過去家庭所遺留下來的影響也好、現在家庭所造成的壓力也罷,使得他們必須要關閉某些情緒才能夠讓自己好好生活著。但我們心中迸發出來的某些負面情緒其實意味著給我們自己警告,告訴我們現在正面臨著某些心理危機。當我們不去處理這些心理問題,它們就會以其他的形式出現,像是憂鬱、購物行為、暴食、遷怒、隱忍、恐慌症等等。

書中的人們發現自己的異樣行為,於是前來諮商求助。當然有些人一開始不想承認,但隨著諮商的推展也開始有了改變。書中敘寫架構也是仿造助人歷程的架構:重新對自我探索、產生情感上的抗拒或不願承認、覺察並界定問題、採取行動計畫與以往做出改變。

探索

近幾年來病識感一詞隨著《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台劇而廣為人知,意思是指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了。然而要能夠去進行心理諮商,除非有些心理上的疾病影響到生活,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視而不見。

要有病識感除了嚴重影響周圍外,更重要的是平常就要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自己是不是有些無法控制的自我信念。而自我信念是指一個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要求或想法,如「我應該要當公務員」、「我應該要做好妻子」、「我不能讓父母失望」等。

當然實際執行上超困難,尤其有些失敗、傷痛是我們自己也不願意承認的,有些人還會對某段記憶完全遺忘或者重新覆蓋錯誤的記憶來保護自己的內心。正是因為這些傷疤光靠我們自己難以發現,才需要助人者也就是諮商心理師與個案透過聊天問答的方式,幫助個案對表現行為、價值觀、自我信念進行探索,發現是什麼困住了自己。

抗拒

感覺到某些自我信念會讓我們覺得抗拒,因為那不見得符合我們自己對自身的認知。例如我認為我應該要符合父母的期待,但當我被諮商師問說:「為什麼一定要符合父母的期待」時心裡會不爽、會動搖、會失望,因為這是外部有聲音打算挑戰一路以來支持我走過來的信念 — 有可能是錯的。

覺察

覺察這個階段就是承認這個控制自己的自我信念確實存在,同時還要去想它是怎麼出來的?是我經歷哪些事情才得出這樣的結論。

像是書中舉例一位要求自己完美的人,她說自己有義務讓媽媽過得幸福快樂。因為小時候爸媽離婚,媽媽總是對她說要不是因為有她在,她會更有成就。聽著聽著覺得自己有些罪惡感,好像是自己的錯才會害媽媽變成這樣。為了補償媽媽,自己不知不覺像是離開的爸爸所遺留下來的代罪羔羊,讓她必須武裝自己,完成媽媽所有的期待。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那些事沒有什麼,但我們其實會無意識地接收它,自己心裡面的小孩會在一次一次的受傷中,逼迫自己符合他人期待的樣子。但長大應該要學會分辨,別人可以對我們投射期待,我們也可以投射期待給別人,每個人都有符合但也有不符合的部分。但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符合別人的存在,而是為了他自己。

行動

這些影響我們的負面自我信念,來源都是外部因素,在最後的階段我們要將它轉變為內控因素,也就是重新讓生活、想法的掌握權都回到自己手上,認為是自己的選擇,並從心態與生活上做出改變。

直到你找回自己的樣子,直到你能夠喜歡自己真正的樣子。

有些是對自己的批評,那就接納這樣的自己;有些是不情願的選擇,那就接受做出這樣選擇的自己;有些是為了追求更好,那要先想想「現在的我」好不好;有些事不願顯露的負面情緒,那就試著去理解與看見自己的這些情緒;有些是渴求父母的愛,那就試著從自己愛自己開始。

你當然也能有自己的選擇,無關輸贏或自我價值,
而是在於身為一個人的選擇。

來自社會的過度努力

書中提到的個案問題全都來自原生家庭,這說明了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重大,但在實務的例子中也有來自同儕、照顧者或被照顧者等的壓力。甚至更廣義地來說好了,這些「過度努力」是來自於我們認為的某些重要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加以內化而成。

但是上述問題至少找的到源頭,我們能夠陪著心理師一同探索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事。然而這個世代的我們所面臨的「過度努力」可能不只這樣,是在更加無形、看不見的大氣中壓迫著我們,所以我想透過這篇來聊聊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決這樣的問題。

探索

對我來說「過度努力」應該是常存在的吧!不管是各行各業都人才輩出以外,技術的更迭也是很快。科技業每隔幾年就有新品、新崛起的程式語言必須學習、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也越來越發達、新一代的人們有更好的學習素養與能力等等。我曾經講過麵包店的例子,普遍水準越來越好,當便利商店的麵包都可以做到一定水準後,那些口感不太好的麵包只能打低價市場。

而「為了不被社會淘汰」這種信念時常會驅使著我必須要做點什麼,除了每週看書、寫稿、瞭解工作相關的細節、工作、健身、學語言等等,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我好像都在被某些事情追趕著,希望自己可以具有某些光鮮亮麗的特質。

抗拒

有的時候也會想:「這麼努力到底為的是什麼?」

覺察

或許是報章雜誌、天下、商周之類看多了,覺得大家都活在一種奮力往上爬的牢籠。擔心自己技不如人、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夠好了嗎?我還要再加強什麼?總是像這樣不斷追問著自己,冒牌者症候群上身(Imposter Cure),覺得不夠格,在很多事情上面。

但心裡面要想清楚的是,別人給我的終究只是資訊,能不能造成影響應該由我自己的內心來決定。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曾經也談過 心流 Flow 的狀態,那時的我們即便花很多時間做某事,還會覺得「過度」努力嗎?我想應該不會吧!所以重點在於迎面而來的這些事對自己所產生的狀態。

過度努力有點是把自己給逼急了的狀態,讓自己像是某顆齒輪般快速地轉動而不去思考某些事情。

行動

過了一段時間我體悟到,今天不管是工作也好、健身也罷,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迫你要做上面那些事情,只是你不工作,就會活不下去、人生過的沒有選擇而已,所以工作賺錢不就只是為了犒勞自己買點想買的東西嗎?而工作內容也是,即便是爛選擇也是自己的選擇,因為你沒有冒著更大的風險、更大的覺悟去挖掘更好的選項。

或許生活很壓抑沒錯,畢竟社會環境就長這樣。我們或許已經夠努力了,但我們還沒去挖出真正那些更好的選項,所以還在爛選項中遊蕩。但在這個時間調整自己的心靈狀態依然重要,而這也要靠多方嘗試。現在線上課程選擇這麼多,要是沒錢就多工作存點錢,去嘗試木工、金工、插畫、音樂、運動、寫影評等等,都能夠有助於我們調節自己的身心。甚至每個月存錢追劇看電影,不也很棒嗎?

而我們自己也不要被某些社會既有的現實框架給限制住了,認為到某個年紀應該要有多少存款、車子什麼的。或許家庭有人會對你說三道四,但你認為這是你的選擇,清楚與他們說,是朋友的人都能夠體諒你有這樣的想法。而且隨著你確信這是自己的選擇,就不會因為沒錢買車而羞愧,而是會覺得沒有車是我自己覺得現在不需要。

結論

這本書當成床邊故事看還挺不錯的,在四章大架構下個有八篇小故事,有些挺讓人難耐的,但人生大多都是這麼無奈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的這篇讀起來就是要講某些理論或道理,所以比較結構分明。之前那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比較著重在諮商歷程的故事性,讀起來重視人物內心的轉折,在呈現上也比較自然。這本書雜揉我們兩個的寫法,但合得沒有很好,所以讀起來像是披著故事的道理,讀起來沒有太舒服,算是這本書在呈現上比較大的缺點。尤其越看越有種作者事先想好要說教什麼才下去編寫故事的感覺,文筆段落和對話呈現有些過於矯情而不自然,還有部分讀來不免呆板。

另外八名角色的故事我覺得過於接近,也於是我在這邊才會補充一些家人以外的「過度努力」觀點,因為核心概念是相同的,從外控改為自控,所以我覺得如果有一兩個不太一樣的故事反而更可以跳脫這些全部一哭二鬧的情節。補充個,心理師太過全能全知的上帝視角,每個人都一定要哭一下太過套路,讀起來...真的微尷尬。

在學術方面還是不錯的,裡面用了像是角色扮演法、空椅法等心理諮商中的技巧,但是書裡的描述太過理想,可能是不想拖泥帶水吧!畢竟現實中的角色扮演法肯定常常會像鬼打牆,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才能引導到像書中這樣完美的結論。

好啦!以上個人心得,這本書最近很紅的樣子,推薦大家去書局翻翻看喔~
至少我有買~

今日行動】
就讓我們好好愛自己,先讓自己躺在床上睡個好覺吧!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1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4/04/13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4/13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1/20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2024/01/20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2024/01/01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2024/01/01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探究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責備或是究責,而是開始自我察覺,我們免不了原生家庭的羈絆,但我們應該也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努力。 好書分享:過度努力。 作者: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寶瓶文化出版。 職場上會有過度努力嗎?會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同事夥伴過度努力嗎?還是看不慣不同世代的過度安逸?又或是怎麼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
Thumbnail
探究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責備或是究責,而是開始自我察覺,我們免不了原生家庭的羈絆,但我們應該也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努力。 好書分享:過度努力。 作者: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寶瓶文化出版。 職場上會有過度努力嗎?會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同事夥伴過度努力嗎?還是看不慣不同世代的過度安逸?又或是怎麼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好複雜,應該不能說是壓力大,而是複雜性造成一些不自覺的問題,因此我們在Clubhouse的基督徒讀書會中,選擇了周慕姿著作的《過度努力》閱讀,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參閱書摘和錄音,書中的內容透過八個不同的案例,來認識過度努力背後的因素。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好複雜,應該不能說是壓力大,而是複雜性造成一些不自覺的問題,因此我們在Clubhouse的基督徒讀書會中,選擇了周慕姿著作的《過度努力》閱讀,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參閱書摘和錄音,書中的內容透過八個不同的案例,來認識過度努力背後的因素。
Thumbnail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Thumbnail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Thumbnail
取自網路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摘自推薦序,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Thumbnail
取自網路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摘自推薦序,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Thumbnail
最近朋友跟我傾訴,覺得自己的壓力很大,老闆(主管)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害怕達不到目標或者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各種憂鬱跟焦慮影響了生活上的作息。 我發現每個人都有這個煩惱,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因為這些害怕跟焦慮的心情,形成了我們生活上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成長,過度的壓力就
Thumbnail
最近朋友跟我傾訴,覺得自己的壓力很大,老闆(主管)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害怕達不到目標或者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各種憂鬱跟焦慮影響了生活上的作息。 我發現每個人都有這個煩惱,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因為這些害怕跟焦慮的心情,形成了我們生活上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成長,過度的壓力就
Thumbnail
在華人世界之中,傳統文化要我們不斷努力,努力之外還要更努力,我們也常常活在一個必須得拚了命努力往上爬的世界裡。
Thumbnail
在華人世界之中,傳統文化要我們不斷努力,努力之外還要更努力,我們也常常活在一個必須得拚了命努力往上爬的世界裡。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